师者---周建民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58739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者---周建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师者---周建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师者---周建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师者---周建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师者---周建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者---周建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者---周建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者-周建民师者-周建民 白晓光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周建民作为“全国优秀矿长、全国优秀企业文化管理师、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获得者,在执政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梁家煤矿的四年时间里,以其卓越的管理,善于谋势求和,使梁家煤矿有了美好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正如他在企业文化管理专著谋势求和一书中所说,所谓管理,正如“上善若水”的管理文化,重要的是借鉴、弘扬“上善若水”的特质精神,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形成独特的管理文化,以此启迪员工心智,凝聚员工心力,引领员工行为,创新管理成果,追求卓越绩效。也正为如此,在龙口矿区,人们把周建民

2、称为“师者”,在他的管理内涵上,每一个都会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 自胜者才是强者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与师者同行,你会感受到周建民管理的魅力。周建民爱山,是因为山的伟岸;爱水,是因为水的内涵。周建民认为:“上善若水”的管理文化,是借鉴水的柔韧性,开拓一种思路实施问题求源;借鉴水的灵活性,实施一种方法推行放大管理;借鉴水的渗透性,建立一种体系保障无缝衔接;借鉴水的融通性,营造一种氛围实现全员参与;借鉴水的透明性,树立一种形象实行矿务公开;借鉴水的升华性,追求一种境界创造卓越绩效。梁家煤矿能有今日的创新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是周建民不断追求与众不同的必然结果。在周建民的企业文化管理

3、学专著谋势求和一书,体现了他通过文化管理的实施,有力地增强了凝聚力,强化了执行力,提升了创造力,发展了经济力,员工素质、团队战斗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整体攀升。使梁家煤矿创造了龙矿集团的五个第一,即:生产规模第一,经济效益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技术创新实力第一,员工得实惠第一。作为矿长、党委书记的周建民,他在管理中倡导全矿员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把员工当亲人,员工把他当师者、兄弟,因而,在梁家煤矿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文化,也正是这种和谐文化的产生,使梁家煤矿10项指标创历史(或同期)最好水平,在管理中,周建民倡导并实施了“五个立足”: 一是立足主线突出、路径清晰。始终围绕“构

4、筑和谐、安全发展”工作主线和“安全高效、稳产高效、优质高效”目标愿景,突出安全管理、生产正规组织、重点工程接续、机电零事故追求、可变成本控制五项重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安全稳定、生产正规、杜绝浪费、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的管理效果。 二是立足理念培育、文化引领。通过理念培育将矿井“和谐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导入、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每一项工作、每一道流程;通过文化引领,确立信心,传递责任,打造了全员健康向上、共知共守的价值观。 三是立足管理辐射、融合统一。持续推进“走动揭示式”管理,将管理压力自上而下辐射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把管理层的思考力、思考点变成了执行层工作的着力点,有效

5、的传递了责任,形成了上下一致、融合统一的管理目标和价值追求。 四是立足班组增效、岗位增值。抓住了班组这一企业管理最基层、最现场、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层面,将班组作为实施精细管理、实现精益生产的着力点,以“4+1”精细管理模式为载体,始终坚持“九零”目标追求,将“五精”管理落实于、推进于、作用于具体的管控、操作过程,实现了岗位价值增值。 五是立足信息支撑、流程优化。在周建民的管理理念引导下,矿里依托于“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考核办公室”和“精细化走动式安全管理考核办公室”两个办公室以及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作用,对矿井安全、质量、产量、进尺、费用、资效、投入、产出等要素进行优化控制、实时显示和量化考核,实

6、现了各项经营管理要素配置的精益化。企业家首先是道德家。一个管理者以德服人是最重要的。企业家只有做人恒于正派、做事恒于诚信、良心恒于践行,才能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所以,企业家首先是道德家,这也是周建民管理创新的基础。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梁家煤矿能够成功,也正是周建民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理念所成就。因为他是从团委书记、宣传部副部长、党委书记出身,在煤矿在这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他能够得心应手,靠的就是与人为善、谦虚好学,与人为师。 在周建民的领导下,梁家矿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矿井可持续发展

7、的目标,着力实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倡导科技节能、科技减排。该矿资源综合利用采区回采率达到煤炭行业标准要求,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3.00kg标煤/吨,低于考核目标0.66 kg标煤/吨,原煤生产电耗为11.20KWh/吨,同比降低3.54KWh/吨。矿井水处理后利用率达到90%以上,煤矸石综合率达到100%,排污费同期减少10万元。 同时,周建民还组织制定了梁家煤矿节能环保实施办法、梁家煤矿节能减排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梁家煤矿节能减排奖惩办法等制度。建立了节能减排三级管理网络,从矿、区队到班组及个人,层层制定指标,落实责任。 为最大限度的回收资源,梁家煤矿通过优化设计,加强岩移观测、含水性能

8、、减少断层煤柱等项目进行研究,使采区回收率达到了80.6%,超过煤炭行业标准。加大对收旧利废力度,该矿对使用过的钢梁、锚杆、钢丝绳、料石、皮带等物品实行定量回收和再利用,建立了回收和修旧使用档案,并纳入使用单位承包考核,原材料回收率达到80%以上,回收物品再利用率达到了90%,节约资金1354 万元。该矿加大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环境污染治理。认真落实节能减排项目,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调整产品、工艺和能源消费结构,把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作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来抓,促进生产工艺的优化,实现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该

9、矿共安排节能减排项目计划12项,目前已完成了付井压风系统技术改造、井下集中2m绞车变频调速技术改造、主提升绞车冷却风机节能改造等多个项目。 周建民爱学习,学习现代知识,管理知识,尤其对中国的道家、儒家思想学习的比较深刻,他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知道这样的道理,没有创新精神的人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执行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修养、气质、为人处事的方式、思维的模式等,深层次讲是每个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信仰等,包括人生意义、价值、目标等,这些可称为个人文化;每个企业也有不同的发展历程,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做事

10、风格等,深层次讲是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 管理的目的在于将细节落实到位 周建民作为一个学者,有独特的思维,他觉得:在经济危机下的企业竞争,比的不再是你做对多少事情,而是你少做了多少错事。经济发生结构性改变时,过去的经验并不能为你提供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的办法。好比说,你要从五楼下到一楼,过去有一个楼梯,你可以走楼梯下来,现在楼梯被拿掉了,怎么办这时你就要大胆创新,看是直接跳下来好,还是找根绳子爬下来好。创新,就是创造新的思维,要跟别人不一样,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靠着这样的思维,梁家煤矿创出了许多个管理上的第一。在综放撤面的数月里,消灭了所有事故,在全省煤炭系统也是不多见的。全矿的机电事故率降到了

11、历史最低,也是靠的管理创新而实现的。“学而有思、思而有悟、悟而有道”。这是周建民从事领导工作多年来的悟道,也是激励他与他的团队不断学习进取的座右铭。通过学习深造,他获得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位,高智能的学习平台,为他工作的融会贯通、驾驭大局,实现卓越境界目标又搭建了更高的阶梯。 “行成于思,毁于随。”善于读书,勤于思考是周建民突出特点,也形成了他丰富管理思想、优化知识结构、总结管理经验的良性循环机制。他常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句话非常富有诗意,也极具针对性。作为一个“经济人”,企业家追逐利润、讲求回报固然无可厚非,但其行为一定要遵守最起码的社会道德。企业家

12、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企业家会经常面临巨大财富和名利的诱惑,要使企业合乎道义地既赚取财富又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家必须学会抵制诱惑,首先成为道德家。周建民善于从一般的话题中找出管理的新思维。他说,“广深高速 ”的思维。我非常喜欢“广深高速”这条高速公路的名字,因为它寓意深刻。要拥有创新的思维,前提就是“广度、深度、高度、速度”要够。企业家除了肩负创造利润的使命外,还应担当社会责任,以强烈的责任感抵抗各种诱惑。精明而有远见的企业经营者将提升企业的“道德指数”放在第一位,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道德为先的经营方针。为此,企业领导要深入学习思

13、考,学会摆正三种关系:一要摆正与企业的关系,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意识。在决策上做到民主和科学,避免短期行为和通过非法手段谋取暴利,要规范企业行为,严格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企业赚得正当、稳定而长远的利润。二要摆正与社会的关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要认识到企业越大,受众面就越大,耗费资源就越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艰巨,必须保证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在行为方式上要符合社会公德。三要摆正与员工的关系,树立保护与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劳动保障,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搞好培训教育,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价值,不能不顾员工的死活,榨取带血的钱财。“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是许多大企业的

14、宗旨,一些知名企业之所以多少年来一直得到消费者的信任,就是因为他们将道德放在了首位。 今天的梁家煤矿,在矿长、党委书记周建民的带领下,在去年提出对员工“七个关爱”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突出了三个方面,以实际行动关爱员工,保护员工积极性:一是要求工资分配一定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阳光。分配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通过有效的利益驱动发挥好奖励的激励作用。二是继续坚持“三不、一控制、一提倡”做法,班前会要提前做好沟通、“备课”,尽量缩短会议时间,做到两头的会压一压、中间的事紧一紧,使员工的休息时间多一些。三是要合理安排员工井下吃饭时间。员工长期在井下吃饭,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周建民常说:过

15、去,我常说成功的三部曲是“策略、决心、方法”。最近我加了“责任”和“权利”两项,改成了成功的五部曲“责任、权利、策略、决心、方法”。要想放而不乱,制度设计与治理机制也很重要,但中国人的管理智慧却以为,只有制度是不够的,领导者的诚意是不可或缺的。领导者个人的诚意会感动别人,会变成组织文化,会形成组织愿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才能聚群成事。周建民说,我以为中庸之道是管理者的两项修炼,一是“放”,二是“诚”中庸开宗明义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者理也,理来自于天命,任天理而行就是道,这正是道法自然的思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16、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七情六欲未发之时就无所偏倚,谓之中,是道之本,人情发出去时又不离天理,谓之和,是道之用,能把中和推于极致,则天地万物各安其份,生生不息。 周建民体会到:一流的领导要懂得用人,能用经营一方的大将,放之千里之外,也能打下一片天下。二流的领导善于用人才,组成坚实的团队,攻城略地,无往不利。好的经理人则善于使用规章、流程、命令系统以组织人员,可以有一个如军队般严谨的组织。但很不幸,却有个别领导,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功,或掌握了一点权力,就开始养一些小人一样的人渣,以攻击打击他人为乐,这样的人,是长久不了的。中庸的天道观下,治理天下要作的是九经:“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换言之,领导人以至诚之心开始,可以让天下之人和谐,最后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