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57558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烟台市芝罘区青年路小学 于述均【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教育部审定2018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了解种葫芦的人

2、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由题质疑1.谁见过葫芦?给大家介绍一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文章,请你读课题。“芦”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请同学们再读这个词。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4.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更加凸显了读文的目的性,“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等待,诱发了学生与文本、师生、生生之间互

3、动的渴望。】二、认读生词,识记生字1.来看这两句话,谁来读?【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出示:葫芦藤】这个词,谁来拼一拼? 大家一起拼读一遍(1)【出示第一幅插图】哪里是葫芦藤呢?仔细读读这两句话,从文中找到依据。【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2)谁来指一指。为什么指这里?原来,长满绿叶,挂着小葫芦的地方就是葫芦藤。看着图,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个词语。(3)【出示:谢】这个生字,谁来拼读?能组个词吗?这句话中的“谢”也是谢谢的意思吗?那表示什么?哦,花谢以后就是花落以后的意思。我们再读这句话。2. 【出示:他盯

4、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果大南瓜才好呢!”】这个句子,谁来读?(1)【出示:盯、啊、赛】请你领大家拼读这几个生字。(2).猜猜看,这表示的是什么字?说说你的理由。(3)【出示:赛】再盯住这个字,一起拼读。谁来组个词语?(比赛、决赛、赛马)(4)这句话中,是谁和谁比赛?(小葫芦和大南瓜)3. 【出示:感到、奇怪、慢慢地】这三个生字,自己拼一拼,读一读,看看他们的偏旁都和什么有关? 4.这是本课的生字,同桌互相检查读一读,不会或读错的提醒改正过来。5哪位同学是在同桌的帮助下读正确的?就请你来领读。【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通过

5、让学生带拼音识字、看图猜字,偏旁归类识字、在词语中识字等多种方式让生字步步呈现,扎实落实识字训练,实现了教学目标。】三、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葫芦的可爱1.生字回到文中,找同学来读课文。 【分自然段指读课文,老师纠错评价。】2.他种的葫芦什么样呢?课文哪一句话直接描写了小葫芦?【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是的,我们一起再读。 3.这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呢?请你来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1) 可爱的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先是种了一棵葫芦。【种

6、葫芦】这里的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一样吗?(2)【画种子】我们把葫芦种子埋进泥土里,然后种子发芽生长。【画藤架】请你接着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贴两片分隔开的绿叶贴满叶子】这样行吗?为什么?藤上的叶子一片紧挨着一片,这才是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3)然后呢?请你接着读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贴小花】你猜这雪白的小花会是几朵?可不可能是二三十朵吗?为什么? (4)瞧,藤上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凋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来,哪位同学来把葫芦挂上去。(5)【生贴葫芦】为什么要挂在这里?小花要不要擦掉,为什么?(6)你瞧,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看着图,我们一起来说说。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7、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作者就是按照种葫芦、长绿叶、开白花、挂小葫芦的顺序,写出了小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1)你猜猜他每天会去看几次?都会什么时间去呢?(2)为什么不直接写每天都要去看三次、五次呢? (3)【出示插图一】他又来看小葫芦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每次看到这些绿油油的小葫芦,他又会说些什么呢?过渡:每天都去看几次,他是多么喜欢这小葫芦啊!四、品读第二自然段盼望葫芦长大1有一天,他又去看葫芦,却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

8、2. 【出示蚜虫图片】你知道什么是蚜虫吗? 【蚜虫是一种专门吸植物汁液的害虫。你瞧,叶子都被蚜虫吸的慢慢变黄,要枯萎了。所以有蚜虫要赶快治!】 3.可是,种葫芦的人却不知道这些,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却在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的意思就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追问:有几个虫子真的不怕什么吗? 4.【出示第二自然段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同学们看,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心里想的却是几个虫子,你感受到了什么?5.那他在乎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 (1)“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9、?也请你盯着小葫芦,来自言自语地说说吧。(2)为什么说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请你也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说,读出这种期盼。(3)我也听出了你的期盼。我们都来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五、品读第三自然段不听邻居劝告1这一幕正好被他的邻居看到了,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对话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2.想一想,邻居会怎样对他说?谁来填一填说一说?一个邻居看见了, 地对他说:“

10、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长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3.可是,那个人听了感到很奇怪,他奇怪的是什么?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的意思是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2)把这个句子换进去,读一读。 再读读原文。 你觉得哪一种说法更好?(3)同学们,如果蚜虫不治,会怎么样?(4)可是种葫芦的人却不知道,他要的只是葫芦。我们合作来读,老师读旁白,大家读种葫芦人的话。【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紧紧抓住课文情境,带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把语言内涵与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很自然地

11、体悟到反问句、感叹句这种语言形式。朗读,是语文教学最传统、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依托文本语境,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体验,使学生强烈的感受到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和邻居着急的心情。在师生的朗读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跟进,蕴含着许多的点拨和唤醒。】六、品读第四自然段叶黄葫芦落1.如果此时补救,治掉蚜虫,小葫芦能不能得救?是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可他想的却是【齐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2.【贴黄叶】后来,叶子就开始慢慢变黄了。邻居看见了,会怎么劝他呢?3.可是,种葫芦的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枯黄的叶子越来越多,小葫芦得到的营养越来越少,也开始慢慢变黄了【黄葫芦】你

12、再来劝劝他。4.可是,种葫芦的还是说:“我要的是葫芦。” 一个枯黄的小葫芦落了。谁来劝他?5.种葫芦的人心想,我要的可是赛过大南瓜的葫芦,而不是这个小黄葫芦。大家的劝说,他都没听。最后,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6. 【出示第二幅插图】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还没长大的小葫芦,那个人还会说:“我要的是葫芦吗?”那他会说些什么呢?7.可是,种葫芦,长葫芦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的惋惜与难过。8.【出示两幅插图】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9.有了绿叶才会开花结果,原来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盯着你想要的结果。由课题“我要的是葫芦”,你想知道的问题都解

13、决了吗?10.学完了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设计意图:了解葫芦叶和葫芦的关系是学生理解文本主旨的关键所在。通过两图对比,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葫芦掉落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解读人物的内心,揭示主题,独具匠心。】七、指导写字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棵、谢、想、盯、言、邻、治、怪】1.这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一起来读读。(1)仔细观察一下每个字,看看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你觉得哪个字难写?(这个字什么结构?怎么才能写好?)2.你觉得要想写好这个字,应该怎么写?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描写、仿写一个。对照范字看看哪里写的不够好,改正后再仿写一次。【设计意图:写字训练是每节课必须要落实的重点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突出重点地进行点拨,示范和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描红、再仿写,最终熟练掌握生字的书写要领。】八、作业布置必做题:把我要的是葫芦讲给爸爸妈妈听。选做题:推荐阅读稳重获得平安九、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 (板画)蚜虫不治 叶黄葫芦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