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654518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复习重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 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 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 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 方面的要求。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 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 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 要素构成教育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

2、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 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 极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 能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 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学生:这里的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 主要是指在校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 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 量、质、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与结果。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 其根本目的是克

3、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核心课程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 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殊教育学 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 门要求的课程。隐性课程则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 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 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教学的含义: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 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 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 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

4、水平的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 以及所教课程的内容,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 并对这种目标加以分解和细化,据此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对照目标检测教学效果 的一种安排简答:信息社会的教育呈现哪些主要特征:1. 学校将发生一系变革2.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 念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1.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2. 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 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4.

5、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 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 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5. 培养完整的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 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1.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 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 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 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的表现: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

6、化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独特性和 创造性的形成。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 所在的思想主张。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个人自身的发展出发来确定,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在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 分,具有激进和非激进之

7、别。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 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从而使个 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代表人物: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基于人的社会化、适应社会要求来主张社会本位的价值取 向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 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 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 业自我的形成经验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主要观点: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课程

8、的组织应考虑 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足 取的,应代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课程组织应该 心理学化。当代“教学的新观念:当代教学新观念有以下六大趋势: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像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情感教学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 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1. 教学目标。罗杰斯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充 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2.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罗杰斯把心理咨询的方法移植到教

9、 学中来,为形成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导 性的教学模式。3. 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罗杰斯按照某种意义的连续 性,把学习分成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4. 师生关系的品质。罗杰斯认为,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 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四个方面:(1)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 要学什么;(2)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与材料;(3) 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4)维持某种滋 育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论述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 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的压力 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能忍受的边缘,严重摧残了学生的 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体

10、质的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 出现。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 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教育对个体发展产生负向功能的根本原因:教育系统内部 各要素之间关系失调(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 内部。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 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要改革不合理 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 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要 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 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

11、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 生的主体自由等。我国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一)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 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 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全面发展教育: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 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 种素质培养的教

12、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 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1. 德育: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 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 品质教育的总称。2. 智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 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3. 体育: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 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4. 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 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国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1. 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2. 树立

13、全面发展的教育观3.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各育相互渗透,相互联系4. 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教师职业的基本体特征: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作为专门职业有三个基本特征:1. 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 育2. 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3. 拥有专业自主权或控制权,如对从业人员聘用、解职的 专业权力不受专业外因素控制,表现为专业工作者应获得 本专业资格证书等。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 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二、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

14、域的根本特 征。教育人的工作是由多方面的力量协调来完成的,教师 是通过教书来育人的。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通过承担 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们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 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 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来促进学生健康、快 速的成长。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1.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2.合理的 专业知识;3.复合型的专业能力;4.崇高的专业道德;5.强 健的身体素质;6.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 者;5.学生学习

15、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教师的职业形象:1.教师的道德形象;(榜样示范作用)2. 教师的文化形象;(文化的传递者、维护者);3.教师的 人格形象。(性格、气质、兴趣、对学生的态度)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尊师就是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 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 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爱 生就是爱护同学,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也是 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现阶段的 师生关系强调的是相互配合与合作,而不再是以教师为主 导(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民主平等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 性影响力,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 意见。(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享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快乐、成功、 失望与不安,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 发,是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 试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平等(4)主动沟通,善于交往。(5)教师努力提高自我修养。我国课程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