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51045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鸿章与洋务运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洋务运动。而提到洋务运动,则不能不提李鸿章。 对李鸿章而言,他的一生中,应该说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就是他参与了洋务运动,成为洋 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而最令其伤心的,也是洋务运动。他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曾哀叹“我 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 在阐述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关系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李鸿章,以及何为洋务运动。李鸿章,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 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2、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 文华殿大学士。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 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 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 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 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基础。李鸿章早年投奔曾国藩,成为曾国藩帐下的一个的幕僚。由于清朝在建立政权之初就规 定,旗人由国家供养,使八旗兵贪图享乐,逐步丧失战斗力,最终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初期, 在太平军面前不

3、堪一击。于是,清廷下旨,要求地方士绅组织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 国藩是在那个时期走上历史舞台的,他以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而闻名于世。同样,应江 浙沪地区士绅之请求,曾国藩派李鸿章前往。组建淮军。两支队伍与清军相互配合,共同镇 压太平军。同样,李鸿章也走上了历史舞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随着天京的陷落而以失败告终,李鸿章意识到:清廷已危机四 伏,外有外族入侵,内有农民起义。若清廷不有所变化,那么类似的农民战争还会爆发,而 且程度与烈度与太平天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清廷,作为一个地 主阶级的政治家,他是不允许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所以只有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前提下, 学习

4、西方的先进科技,才能维护清廷统治。这成为后来洋务运动的重要思想基础。 以淮军将领、幕僚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官僚组成的淮系集团,在李鸿章带领下,开始了中国 早期的洋务一一自强一一近代化运动。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鸿章不仅建立了一支用 西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还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同治二年,李鸿章雇用英国人马格 里会同直隶州知州刘佐禹,首先在松江创办了一个洋炮局,此后,又命韩殿甲、丁日昌在上 海创办了两个洋炮局,合称“上海炸弹三局”同治三年,松江局迁到苏州,改为苏州机器 局。同治四年,李鸿章在署理两江总督任上,鉴于原设三局设备不全,在曾国藩支持下,收 购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厂,与韩殿甲、丁日

5、昌的两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局。与此同时, 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调任直隶总督,接管原由 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 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已如他自己所言“练兵以制器为先”尔后,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 化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他又进一步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 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 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反映出其认识的 深化。19世纪70年代出任直隶总督后,责任愈巨,视野愈阔,综观世界

6、各国的发展,李鸿章 痛感中国之积弱不振,原因在于患贫”,得出“富强相因”,“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 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同治十一年底,他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一一轮船招商局。它的创立,打破了西方列 强垄断中国水上航运的局面。轮船招商局先以朱其昂为总办,后以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 其昂、盛宣怀为会办。由此奠定了“官督商办”政策的基调。其后,在整个七八十年代,李 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 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 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7、,涉及矿业、铁路、纺织、 电信等各行各业。在经营方针上,也逐渐由官督商办转向官商合办,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资 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下面就介绍两个著名的洋务企业,说它著名,不仅因为它对中国的近代工业发展有重要贡献, 而且这些企业一直发展到现在,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中,最著名的当属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 造局,1865年6月3日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 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 造机器和修造轮船。现今著名的江南造船有限公司的前身就是江南制造总局。这

8、是李鸿章为 中国民族工业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另一个著名的是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 企业。1872年(清同治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 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 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 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 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 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

9、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 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就是招商局(集 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这是李鸿章为中国民族工业留下的又一笔宝贵财富。但是李鸿章身上的两个巨大缺憾使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一是,李鸿章不敢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他试图利用西方资本 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 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阻 力。二是,李鸿章的个人局限性,他是一个封建官僚,身上的官僚习气是很难去除的。这决 定了李鸿章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

10、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 的体制,压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例如舰炮炮弹的铜箍,质量不达 标,战斗中需用锉刀打磨,方可装填。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使用过这种在炮弹,深受其害。 还有,后期李鸿章为谋私利,贪污了洋务企业的数百万两白银。因此,民间又有“宰相合肥 天下瘦,司农常熟人间荒”这样的说法。故笔者认为,李鸿章既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又是洋务走向失败过程中的重要甚至是关 键人物,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 的悲哀。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

11、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这批留学生曾经考入耶鲁等名校,詹天佑就是这批留学生 的代表。此外,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批学生开拓的。李鸿章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如一次他 召集了一群留洋回国的青年官员开座谈会,突然对数学感起了兴趣,逮了一个留洋生问他什 么是“抛物线”。小伙子从函数到方程式费了好大劲解释了半天,李鸿章仍是一头雾水。留学生急了,崩出一句:“中堂大人你撒尿吗? ”李鸿章不知所以,答曰:“撒,当然撒。留 学生接着解释:“那就对了,中堂大人,撒出来的尿就是抛物线啊!李鸿章恍然大悟,哭笑 不得。即使是在生前大部分时间极

12、力否定“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存在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老先生在晚年也总算是良心发现,说了些公道话:“列强未能分裂中国的部 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善于巧妙地利用(对这种方法我们还缺少研究)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 家。”而且这种巧妙地利用一个国家来牵制另一个国家(Trad it ion)来避免八国联军肢解 中国的人物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但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个人。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作战,胜负在战争前已经决定了。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 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

13、部努力了。所 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 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 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一一李鸿章。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 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 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 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李鸿章作为一 位与洋务运动相始终的人物,在其开展的洋务自强运动中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充分的,成效是 很明显的:其一

14、,创立了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对抵御外国侵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二,创 立了一批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进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其三,建立了中国的轮船公司,铁路和电报事业,开创了中国水陆交通、电讯 事业的近代化;其四,派遣留学生,设立翻译馆和各种专门化学校,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培养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30多年的洋务运动已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 的发展,如果没有李鸿章等人开展的洋物运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又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 当然,李鸿章之所以要主持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存在许 多明显的缺陷导致其终不能改变近代中国半

15、殖民化的性质。但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给后人提供 了可资借鉴的历史启迪;人类的文明是全球性的,中西文明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又是艰 难曲折充满斗争的。开放是强盛的门户,闭关是弱者失去自信的表现。只有开放才有出路; 但这种开放和交流应当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估价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洋物运 动也是它的主持者李鸿章给人们留下的、付出了惨重代价而得出的历史教训。李鸿章不是 一个单一的人,从一定程度上讲,他是晚清时期,尤其是19世纪60至90年代中国封建统 治时期的化身。他的事业的失败,他给国家民族造成的屈辱和灾难,除了个人因素之外,更 主要的是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所制约的

16、结果。至于李鸿章 所倡导主持的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败为标志而宣告其失败的结局,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在强 大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夺东方殖民地的大背景下的必然结局。李鸿章是一个带有时代和 社会深刻印记的最突出的复杂和悲剧人物之一。在德国俾斯麦基金会那里,保存了一份李 鸿章在福里德斯鲁的文件,这是一篇根据1896年6月25日李鸿章密访已退休的铁血宰 相俾斯麦时目睹者整理的谈话综合资料。李鸿章向俾斯麦讨教怎样才能进行中国改革,李 说在我们那里,政府、国家都在给我制造困难,制造障碍,我不知该怎么办? 俾答:反 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李说:如果皇帝一 直受其他人影响,接受他人的意见,那我怎么办?每天都有一些麻烦,让做臣子的很难开展 工作。从这些谈话不难看出李鸿章是很想进行中国的改革,但要想在封建专制的清王朝进 行改革,又是何等之艰难啊,实事求是地说,李鸿章应是近代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