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647205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准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说起教育,我们平时比较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我们注重孩子每一阶段的不同变化,经常交流谈心,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松、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当然其中也有很多困惑。下面我就谈谈我们家庭教育理念中如何准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一、“严”字当头,“关爱”而不“宠爱”1、必须“严而有格,爱而不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没有约束的放任自由,必将导致“儿子比爹大”,而没有自由的严厉约束,又会出现孩子唯唯诺诺成不了大器。所以,严格要求孩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格”。这个“格”就是约定俗成的家规或者说家长为孩子订立的行为规范。他就特意为孩子订立了“家

2、规八条”,并让孩子熟记于心,使其明白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某种意义上说,严格要求是家长热爱孩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严格而不迁就,热爱而不放任。如果明知孩子有错而不予以指出,不予以教育,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因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反之,严而无爱,又如花之无香、树之无果。这就是说,严出之于爱,爱严相济,才能把家庭教育做好,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必须“严而有度,爱而有理”。严格必须适度,必须符合孩子的实际,要视不同事件把握严格的水准,力求恰到好处。例如:孩子不听话违反家规,家长根据家规用家法打孩子的屁股,表面上是为了不破坏家法中的条例,而真正的目的却在

3、于让孩子准确理解错误,明白事理,否则让孩子下不了台,可能会使其心灵受伤,而产生逆反心理。必须指出的是,家长理应平等公正地对待孩子每一次犯错,不要孩子一犯错误就严厉对待,而是应该具体事情具体处理。是过失呢,还是故意?是偶犯呢,还是经常?还要看看他们改正的决心。当他们真正想改正缺点时,应该满腔热忱地鼓励他们进步,“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3、必须“严而有恒,爱而无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家庭教育是长久之计,对孩子的教育必须有计划性、连续性、持久性。一方面,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涉世不深,阅历浅,情绪波动大,心理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年

4、代,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所以,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小事做起,如阳光雨露般,给孩子以滋润,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不要“事来一阵风,事过全放松”,“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严父出孝子,爱心结硕果”。只有“严”与“爱”辩证有机地结合,才能搞好家庭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先天是善良的、单纯的,他习惯的养成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所有事情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要什么有什么,没有同情心,没

5、有自理水平,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我们家里平时要求孩子对人要有礼貌,不要以大欺小,要尊重长辈。在教育时以引导为主,严格而不专制,关爱而不宠爱。 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小孩子习惯的培养是关系到他今后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1、从自身做起,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自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无法习得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情守时守约,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守时守约的人,和孩子约

6、定的事情不食言,遵守约定,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兑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孩子的谅解;如果你希望孩子爱看书、爱学习,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自己必须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家中书香弥漫,孩子才会觉得看书是一件自不过然的事情;假使你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关心他人的人,自己就要注意自身言行,例如遇到邻居、朋友主动打招呼,接电话时用文明用语,在家尊敬关爱老人,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还能够就习惯的养成达成契约,相互监督,孩子做的不对,父母能够指出来纠正他,同样,父母做错时,孩子也能够做个小小监督员,指出父母的错误,双方共同遵守约定,共同进步。 2、精神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好

7、行为。 有的父母喜欢对孩子的错误时时提出批评,美其名曰“严格要求”,殊不知这样对待孩子反而让他手足无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对孩子做出的良好行为表扬肯定,让他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父母喜欢的、鼓励的,关于这个点,我有一个小小的心得。我的包里有一个小本子,取名“记功簿”,专门纪录孩子做得好的行为或是取得的进步,只要孩子做得好做得对,我就逐一记下,比如“宝宝自己独立开灯”、“宝宝会关心小朋友”、“宝宝敢于表达自己”等等,并给他打上一个红红的五角星,以示鼓励。每次我这么做时,孩子总是很高兴,常常自己数已经得到多少个星星了。但对于他做得不好的行为,我从来不

8、做书面记录,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淡化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强化他的好行为。 3、持之以恒,对孩子的要求始终如一。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长期的努力,而且养成好习惯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难免会出现反复现象,对此父母要抱以宽容的心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烦躁,不中断不放弃,对孩子的要求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学习、生活以及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则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养成教育对于人一生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认为一旦养成

9、了良好的习惯,行为将固而不化,长大后便可以“正性”、“养心”、“成德”。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充满信心、保持耐心、运用智慧、坚持到底。此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他擅长做的事情,当然也有相对弱势的方面,不要苛求完美,强求他面面俱到,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对于他的弱项给予宽容和帮助。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给他留有一定的空间,给予他犯错并自我改正的机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三、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视上的一个公益广告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伙伴、朋友和榜样

10、。“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1、树立父母威信。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之中树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之中的威信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要算数,向孩子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比如说好周末要带孩子去游戏园,那就算是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带孩子去游戏园。正是通过平时威信的树立,孩子渐渐受到辐射,要做一个说话做事讲信用,负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满嘴谎言,说话不算,没有诚信的人。2、做好孩子表率。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好。比如你要求孩子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那你自己有没有这样子做呢?如果你自己没有这样子做的话,你最好是先想一想孩子没有叠好时要不

11、要批评他。父母平时生活中的言教身教,其实远胜于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润物细无声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父母身上的好习惯,父母随时随地提醒自己要做好孩子的表率。3、尊重孩子意见。孩子就算再小也有他们的思想,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尊重要从年幼的孩子开始,而不是当孩子满了十八岁之后成年了,父母才形如考虑听取孩子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子做绝对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想吃什么样子的菜色,孩子想上哪一门兴趣班,这些家长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家长说了算。现在在家庭之中,传统观念比较重,很多情况之下孩子都得不到尊重,都是父母说了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4、注意因

12、材施教。我们的前期教育家,在几千年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念,而我们父母却在几千年之后还不是很理解得透彻。孩子不喜欢音乐,硬要孩子学习音乐,孩子喜欢体育,却要孩子去学棋类,这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真伤害,不止是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还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和性格发展,甚至会令孩子在童年留下心理阴影,在经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一触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勾起童年的不愉快记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而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之中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好榜样,而不是坏榜样。有些孩子言行举指大方得体,性格阳光开朗大气,这和父母的言行和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四、关注孩子的成长,正确引导

13、孩子在孩子很小时,我家就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我们主要要求孩子从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教育时我们都是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孩子在学校里遇到挫折或犯了错误时,我们及时与她进行沟通,加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让孩子喜欢上学,在学校开心。1、思想上、行为习惯上的引导。作为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

14、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的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撮麻将,闲聊,外出,上网打游戏等,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呢?作为家长,只有从小教育引导好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茁壮成长。 2、学习上的助推。有些家长总以自己忙找借口,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其实现代社会人人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作为家长每天抽出1

15、0-20分钟,还是可以的。如在饭后或者在餐桌上和孩子聊一聊学校的情况,问一问最近的学习的内容,然后帮助他默写一下词语,背诵一下古诗,小学生记忆力好,有些东西会背了,可以终生不忘。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地多背记一些词汇和课文,或出上几道数学题,甚至和他们一起读读书。这样既可以增进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好处是多方面的。 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和权利。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日益强烈,恨不得让孩子成为钢琴家、歌唱家、画家、舞蹈家今天学钢琴,明天学跳舞,上午学英语,下午学奥数,弄得孩子不但对

16、学习没兴趣,而且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我们的孩子也有上培训班,但是都是她喜欢的,所以每次去时,她都是非常开心,跟同学相处非常融洽。3、劳动的磨炼。这一项比其他各项更为重要,因为这是每一个孩子的弱项。目前,许多孩子劳动能力较差,生活上严重依靠父母,缺乏自我服务、自我治理能力,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想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家庭劳动的渴望,而家长大多不让孩子做,怕孩子累着,或怕孩子干不了,认为他们中心任务是学习,其他是次要的。其实,在劳动中培养技能,在劳动中形成品格。作为家长要舍得让他们吃点苦,做点事,这样才能提高能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虽然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心得,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还很不够,我们将不断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老师、家长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