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44755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6.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评估报告(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飞鹤(克东)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的由来黑龙江飞鹤集团位于克东县,始建于公司始建于1962年,2001年从省农垦总局分离后,收购克东县乳品厂,以240万元资本起步。2002年3月,飞鹤加盟美国乳业有限公司(ADY),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企业,专业从事营养乳品的科研开发与生产销售。经过8年的艰苦创业,公司以每年创造7个原始飞鹤的速度向前发展,现拥有北京飞鹤生物科技公司、飞鹤克东分公司、飞鹤拜泉分公司、飞鹤甘南分公司、飞鹤齐市分公司、山西飞鹤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飞鹤大豆科技公司、飞鹤廊坊分公司等12家子公司。目前,现状奶源供应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公司产能的快速发

2、展,集中体现出优质奶源不足、奶源质量差、存在掺杂使假现象、奶牛品种不纯正等问题。加之局部地区奶源市场混乱,无序的市场竞争使得抢购风、压价风、抬价风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奶农的利益。部分地区存在着外省区企业抢夺我省有效资源、抢收原奶、扰乱市场、无序竞争的情况,为了保证农业产业化企业健康、长远地发展,就必须把农民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自己的牧场基地,在解决奶源不足问题的同时,更能保证奶源质量,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公司提出了建设万头国际标准化牧场的项目,并由黑龙江飞鹤集团旗下的黑龙江飞鹤原生态示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和运营。飞鹤(克东)原生态示范牧场即为万

3、头国际化标准牧场之一。受黑龙江飞鹤原生态示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评价单位经过资料调研、类比调查、环境现状监测、模式计算及统计分析,编制完成了本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2 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及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4、;(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53号, 1998年11月18日);(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2号令,2008年10月1日实施);(10)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15日);(11)产业结构和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2005年12月27日);(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

5、8号,2006年2月14日)。1.2.2 技术导则及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2.4-1995);(6)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1.2.3 相关文件(1)可行性研究报告;(2)黑龙江飞鹤原生态示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垦设计研究院签订的飞鹤(克东)原生态示范牧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合同。1.3

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3.1 评价内容1.3.1.1 运行期评价内容(1)调查和监测项目所在地区的水、空气环境质量现状,了解拟建工程厂址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2)通过工程分析, 确定项目运行过程中各污染源排放特征;预测和分析建设项目在投产运行后和建设期,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评价范围内的空气、水、声等环境要素的变化程度、范围和趋势,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3)评价工程的环保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项目的工程设计、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技术依据; (4)从社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分析该建设项目与规划的相容性;(5)从环境保护角

7、度论证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总平面布置的适宜性,避免重大的决策失误;(6)根据预测结果,提出污染控制对策的原则建议;(7)开展公众参与活动,了解各方人士对该建设项目的看法与要求,并充分采纳公众的合理建议和意见;(8)提出项目建成后,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的设置方案,提出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9)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综合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厂址选择的环境可行性、达标排放、清结生产所能达到的水平、总量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及环境质量要求与环境功能符合情况的分析结果,最终给出本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意见。1.3.1.2 施工期评价内容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

8、评述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和防治措施。1.3.2 评价重点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物排放及其环境影响,以运行期确定评价重点。评价重点包括:工程分析、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4 评价工作等级与范围1.4.1 评价工作等级1.4.1.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的有关规定,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 个污染物),及第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 定义为

9、: 式中:Pi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 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 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oi 一般选用GB3095 中1 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评价工作等级按表 1-4-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

10、应的D10%。表1-4-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三级)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一级Pmax80%,且 D10%5 km二级其它三级Pmax10% 或 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评价等级判定结果见表1-4-2。表1-4-2 评价等级判定结果污染源名称蒸汽锅炉恶臭污染源类型点源面源点源源参数源高30m,出口内经1.2m,烟气温度120面积16万m2源高10m,出口内经0.4m,常温 污染因子TSPSO2H2SNH3H2SNH3排放量(kg/h)0.792.460.0220.340.092.8Cmax(mg/m3)0.00920.02860.00080.00120.00030.0100Pmax(

11、%)1.845.727.906.133.214.99D10%(km)000000评价等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三级根据计算,判定评价等级为三级。1.4.1.2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养殖场污水和生活污水经集中收集后,采用水解-好氧生化工艺净化处理,作肥料,且项目距离地表水系较远(大于10km)。本次环评不进行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仅对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影响进行分析。1.4.1.3 噪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项目建设后项目所在地周围无明显受影响人口,项目所在地为2类噪声功能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中规定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

12、作等级为三级。1.4.1.4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养殖场占地84hm2,现为荒地。养殖场的场区内外绿化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补偿作用。根据导则中评价工作的分级原则(见表1-1),区域不属敏感区域,工程对生物量和物种的多样性及绿地的减少均小于50%,而且基本上不会导致水和土地理化性质的恶化和荒漠化。故本评价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3级。1.4.2 评价范围1.4.2.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工程场址为中心的5km5km范围。1.4.2.2 噪声评价范围项目场址界外2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本项目重点评价场界外1m处的场界噪声。表1-4-4 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1、2、3级)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

13、化程度影响范围(20km2)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50%)异质性程度下降相对同质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物种的多样性锐减珍惜濒危物种消失/3/3/31区域环境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同程度变差绿地数量减少1/2以上,分布不均,连同程度极差/3水和土地荒漠化理化性质改变理化性质恶化3/3敏感地区11.4.2.3 生态环境养殖场及周边。1.5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1.5.1 评价因子1.5.1.1 环境空气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为:TSP、SO2、NO2、H2S、NH3等共5项。影响评价因子为:TSP、SO2、恶臭、H2S、NH3等共5项。1.5.1.2 噪声评价因子噪声影响评价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A

14、)。1.5.1.3 地下水评价因子地下水评价因子为:pH、总硬度、六价铬、总汞、总砷5项。1.5.2 评价标准1.5.2.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H2S、NH3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最大允许浓度。(2)噪声项目所在区域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3)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环境功能保护要求,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5-1。1.5.2.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项目采暖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II时段标准,场界恶臭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标准,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见表1-5-2。表1-5-1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要素污染因子二级标准单位标准来源环境空气SO2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0.060.150.50mg/m3GB3095-1996中标准NO2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0.080.120.24mg/m3TSP年平均日平均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