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642712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江苏省泰州市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三校第二阶段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卷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石榴树,是老北京所zhng i的景致。记忆中,小时候家里那棵冰糖石榴就种在密实的小叶子浓绿光洁,随风yo y出轻柔的婆娑声。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2013年“春晚”推出的歌曲春暖花开旋律优美,温馨感人。B.苏州的拙政园、留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都是江南园林的代表。C. “你快点儿!”他急切地说,“要不我们就赶不

2、上最后一班车了。”D. 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B.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C.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D.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题1分,第题4分)纸上得来终觉浅,_。_,忠言逆耳利于行。不畏浮云遮望眼,_。潭中鱼可百许头,_。花草常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描写、吟咏的对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花草描写植物迎春

3、的诗句是:_,_;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借落花体现奉献精神的诗句是:_,_。5.名著阅读。(分)保尔一生中有两位重要人物,一是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_,二是最初结识并产生爱情的_。(2分)你班小强同学在一次车祸中受伤,住在医院里。你和小丽打算前去探望。小丽准备送他一本繁星春水,并在书的扉页写下了一段赠言:这本书会让你看到冰心奶奶所营造的爱的海洋。真爱的伟大、童真的圣洁、自然的美好,会让你微笑着面对未来,快乐生活。你准备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在扉页写上一段赠言:_(4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学校开展“争做最美中学生”的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我宣传】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

4、标语。(2分) _【我表达】“最美消防员”李鹏,在救出了26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后,由于长时间在冰冷的水中浸泡,体力严重透支昏倒在现场,被送到医院。如果你作为学生代表到医院看望李鹏,你会对他说什么?(4分) _【我行动】泰州大地不断涌现出“感动江苏”的最美人物:隐姓埋名、淡泊名利、不求回报的老战斗英雄凌正喜;面对歹徒枪口,临危不惧的警察张惠成;勇救落水学生而献身的优秀教师杨向明 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最美”的人,你准备如何做一名“最美中学生”?(2分) _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李白的南轩松一诗,完成第7题。(6分)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5、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注】柯叶:枝叶。绵幂(m):延绵覆盖。阴生古苔绿:朝西北面的树干上长满了年代悠久的绿苔。7.南轩松中的诗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其内涵与意境与我们学过的杜甫望岳诗中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_,_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对诗中“色染秋烟碧”一句的理解。(2分) _全诗写出了南轩松怎样的特点?(2分) _(二)阅读下列【甲】【乙】两篇短文,完成811题。(14分)【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遁:逃。这里是隐居之意。矍(ju)然:惊奇注

7、视的样子。所以:的原因。环堵萧然: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妻子:妻子儿女。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于中庭(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余告之故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以此驰骋当世A.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B.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C.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八则)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10.翻译下列句子。(4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_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译文:

8、_11.苏轼因“贬官”,方山子因“不遇”,人生都不得志。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2分) _(三)阅读扬州个园一文,完成1214题。(10分)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

9、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循廊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

10、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12.文章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_.(3分)13.整理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4分) _14.文章第段划横线句子中的“相传”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四)阅读善言是一种美德一文,完成1517题。(10分)生活中,我们常为如何融洽地与人交流而煞费苦心。其实,想营造愉快、真诚的谈话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口出善言。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所以说,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言,可以给身处困境的人自信和力量。善言暖心,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我们不妨多说一些美丽的善言,使人

11、奋发自强。善言,可以让困惑迷失的人找到前进的方向。马来西亚著名华语歌手曹格,曾因醉酒打人,陷入人生迷茫之中。无助的他打电话给刘德华。刘德华说:“你今年30岁,这么早发生这事对你是好事,是上天给你改过的机会,你要好好改过,否则只有两个字:收工。”刘德华的话,让曹格如梦初醒。他痛定思痛,重塑形象,终于又获得了成功。刘德华的话让迷茫的曹格重新燃起了希望,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困惑迷失的时候,一句善言,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它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而走出人生的阴霾。善言,可以化解矛盾、促进事业的成功。美国南北战争中,格兰特将军与韦策尔将军脾气不合,作战中不能有效地沟通。韦策尔强烈要求林肯总统撤掉格兰特的军职,理由是格兰特喝酒太多。林肯找到格兰特:“格兰特将军,我真的为你感到欣慰,你的部下和同事都在夸你总是打胜仗,韦策尔将军还很欣赏你酒后不慌乱的风度,要是战争结束了我一定请你喝酒。”听到这些话后,格兰特主动与韦策尔将军打配合战,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与韦策尔将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试想,如果林肯总统真的撤掉了格兰特,不仅会使两人结怨,甚至可能影响南北战争的进程。善言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而善良的内心,而他人也可能因一句善言而从此发生改变。所以,如果我们都能在生活中时时谨记口出善言,那我们就拥有了一份美德。15.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