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640076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学免疫学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学免疫学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学免疫学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学免疫学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总结(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总结免疫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门课,哈,因为能让你尽尝恍然大悟之快感。不过总结的时间离考试的时间稍稍远了一点儿,必定没有及时总结来的思路清楚,详尽到位,多多包涵,请按照自己老师的课件和重点删减补充。就像很多学科一样,或者说更加典型一点,免疫学是一个太网络化的综合体系,毕竟免疫系统也是个网络循环的感觉,不像消化系统,有进有出的。不论老师从那一点入手,不论从那一点开始去了解这张网,都会发现千头万绪,而没有头绪。但是,当你硬着头皮学完全部,对前面的不着头脑的东西,立即就能联系起来,那么在你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张无缝之网。这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节点处,都可以把这张网完完整整的拎起来,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清楚

2、。我就不多感慨了,看看我的思路对你们有没有帮助吧。虽然说考试范围全在老师课件之内,但是有时候重点却会猜偏。所以要紧扣课件,适当拓展,拓展的范围也就是两本书:高晓明的和陈慰峰的。前者比较有意思,但是不体系。后者很体系,可是太基本。结合一下就好了。所以,我的经验是,打印出课件,一边看书一边往课件上注字儿,最后就是只要课件了。另外陈慰峰的有不少表格和很清楚的图,粉好粉好,有助于理解记忆。大体思路可以顺着一次感染来看,首先有了抗原,那么就要看如何分类,不同的类别引起不同的免疫反应方式,或者同时或先后引起多种免疫。不论是天然免疫还是获得性免疫,都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细胞和分子,然而这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对

3、于细胞,要知道它的膜分子尤其是标志性的,及某些膜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它就是通过这些被活化、调节或者发挥效应的;其次要知道他产生了什么分子,某些分子的产生过程,比如说最重要的就是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并且这些分子有什么作用。其实说细胞就是再说分子。还有体液里的一些分子,比如说补体系统,结构次要作用为主。在分散认识了这些分子和细胞之后,就要把它们串起来,那就是一些过程,比如说补体活化的三个途径,抗原识别呈递的途径,抗体形成的分化及成熟的过程,等等。最后就是临床免疫部分,主要是前面知识的融会贯通,加上一些概念。还是要强调的是,不论是结构还是过程,多多比较有助于记忆。一、 抗原(1) 概念与特性抗原:(an

4、tigen,Ag):凡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可称之为抗原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的性能。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抗原性(antigenicity),指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2)分类A 完全抗原即免疫原(immunogen):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hapten):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载体(carrier):

5、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通常用大分子蛋白质作载体,或用非抗原的物质多聚赖氨酸作载体。B 耐受原(tolerogen):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这时该抗原又叫耐受原。变应原(allergen):能够刺激机体发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即变态反应的抗原C 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而分类:1)、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同时含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需要在T细胞的帮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抗原为TD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结构复杂,多

6、种抗原表位;多诱导IgG抗体;免疫记忆;可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2)、胸腺非依赖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不需要T细胞的帮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聚合鞭毛素等。结构单一,抗原表位种类单一,重复排列;仅诱导IgM类抗体;无免疫记忆;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根据抗原颗粒大小和溶解性分类1、颗粒性抗原:如细菌,支原体,红细胞等。体外出现凝集反应。2、可溶性抗原:如一些蛋白,多糖等。体外出现沉淀反应。根据抗原的来源和制备方法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3、合成抗原具有异物性的抗原物质可分为三种:1、异种抗原(xenogeni

7、c Ag):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均为异种抗原。2、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g):在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同种异型抗原。如HLA抗原,ABO和Rh系统。3、自身抗原(autoantigen):外伤,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作用改变自身物质总的结构,或将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入血即可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如甲状腺球蛋白,葡萄膜色素,精子等。 (3) 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epitope)。分类: 1、构象决定簇(c

8、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构象上相邻形成的决定基,BCR或抗体识别,一般位于分子表面。线性决定簇(linear determinant):指一段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多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主要是T细胞决定基。BCR亦可识别线性决定基。 2、功能性抗原决定簇(dominant antigenic determinant) :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易被BCR或抗体结合,称功能性抗原决定簇。隐蔽性抗原决定簇(cryptic antigenic determinant):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被B细胞识别,或与抗体结合,它可因理化因素而

9、暴露在分子表面成为功能性表位,或因蛋白酶解或修饰(如磷酸化)产生新的表位,它们均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病。 3、T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或T细胞决定簇:抗原分子中能被T细胞的TCR识别的抗原表位。 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B细胞表位(B cell epitope)或B细胞决定簇:抗原分子中能被B细胞的BCR或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 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异物性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

10、,分子构象,物理状态宿主因素:遗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免疫方法:免疫抗原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一般说抗原剂量要适中,太低和太高则诱导耐受;免疫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诱导耐受;注射间隔要适当,次数不要太频;要选择好免疫佐剂,弗氏佐剂主要IgG类抗体产生,明矾佐剂易诱导IgE类抗体产生。(5)其他重要抗原自身抗原(Autoantigen)(1)隐蔽的自身抗原指在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从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组织成分(2)修饰改变的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最初是由

11、Forssman发现,故又名Forssman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无需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可直接与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MHC II类分子的多肽结合槽外侧结合,另一端可与TCR的某些Vb结合就能激活多克隆T细胞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特点: (1)不受MHC限制性,(2)无严格抗原特异性,(3)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发挥作用佐剂(adjuvant)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种类(1)无机物佐剂 如氢氧化铝,明矾等(2)有机物

12、佐剂 包括微生物及代谢产物,如分支杆菌,细菌脂多糖等(3)复合佐剂 不完全弗氏(Freud)佐剂(IFA)完全弗氏(Freud)佐剂(CFA)佐剂增强免疫应答的主要机制:(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增加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2)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加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二、 天然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或固有免疫,是指生物有机体与生具有的抵御微生物或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组成:屏障,包括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 和生物屏障等吞噬细胞、NK、dgT、B1-B、NKT 细胞可溶性分子特点:与生具有(present from birth)宽泛的特异性

13、(broad specificity)迅速(immediate response)(一) 细胞1, 吞噬细胞 包括中性粒和单-巨系统通过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相应配体,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结合,或通过表面调理性受体与IgG抗体和C3b结合的病原微生物结合,氧依赖的杀菌效应 呼吸爆发: 吞噬细胞在吞噬异物后出现有氧代谢活跃、氧耗激增的现象。呼吸爆发过程中产生大量过氧化氢及其它活性离子,是吞噬细胞消化被吞噬微生物或其它异物的主要武器。ROI(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系统:超氧离子、游离羟基、过氧化氢和单态氧。RNI(reactive ni

14、trogen intermediates)系统:胍氨酸和一氧化氮。非氧依赖a. 酸性PH b. 溶菌酶 (lysosome) c. 防御素 (defensin) 主要功能:抗原呈递,吞噬杀伤病原体,损伤修复,杀伤肿瘤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12、TNF-),酶、和其他因子。2, NK细胞 TCR-、mIg-、CD56+、CD16+的淋巴样细胞。识别HLA-I的杀伤活化和杀伤抑制受体 1.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 KIR) 2.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cell lectin-li

15、ke receptor, KLR)识别非HLA-I类分子配体的杀伤活化受体 1. NKG2D 2.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atural cytotoxicity receptor, NCR)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颗粒酶,Fas/FasL,IFN-3, NKT 主要分布于骨髓、肝脏和胸腺,脾脏、淋巴结和外周血有少量的分布表面标记:NK1.1(mouse) 或NKR-P1A(CD161,human)、TCRba/dg、多为CD4-CD8-识别的配体是糖脂及脂类抗原(CD1呈递)存在着胸腺内和胸腺外(肝脏)两种发育途径功能:细胞毒、免疫调节4, T 主要分布:粘膜和上皮组织中就功能而言, T细胞应属非特异免疫细胞,而不是特异性免疫细胞。表达TCR (T cell receptor,TCR)缺乏多样性 多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 抗感染、抗肿瘤作用 杀伤机制与CD8+T细胞基本相同5,B1 主要分布于腹腔、胸腔和肠壁固有层中 抗原识别谱狭窄 产生的抗体,可对多种细菌和多种变性自身抗原起作用,缺乏严格特异性 在机体抗感染免疫和维持自身稳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上细胞可以作名词解释) (二)作用时相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 主要是屏障作用、补体的激活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绝大多数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