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3823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形图识别基础知识一、地形图的含义地形图是表示地形、地物的平面图件,是用测量仪器把实地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的。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二、地形图的图外注记1、图名:图名通常是用图最重要的地名来表示。从图名上大致可判断地形图所在的围。2、图号: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1:100万,纬差4,经差6;1:10万,纬差20,经差30;一幅1:100万地形图可分成12122=144幅1:10万地形图。1:1万,纬差230,经差345;一幅1:10万地形图可分88=64幅1:1万地形图。如:G-49-126-(45)3、接图表:标示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4、图

2、廓:地形图边界,有经纬度和纵横坐标(公里网)。5、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之比 。 1 数字比例尺 :如:1:10000, 10000 图示比例尺 :标上一个基本单位长度所表示的实地距离。 6、地形图的方向:一般地形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右东左西。三.地物符号地形图中各种地物是以不同符号表示出来的,有以下三种:(1)比例符号是将实物按照图的比例尺直接缩绘在图上的相似图形,所以也称为轮廓符号。(2)非比例符号当地物实际面积非常小,以致不能用测图比例尺把它缩绘在图纸上,常用一些特定符号标注出来它的位置。(3)线性符号(半比例符号)长度按比例,而宽窄不能按比例的符号,某

3、种地物成带状或狭长形,如铁路、公路等其长度可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宽窄却不按比例尺。(4)地物注记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如地物名称、江河流向、森林类别等。四、地貌表示: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称地貌。用等高线表示。1、等高线的定义: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2、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之差。同一幅图上,等高距一样。常用的有: 0.5m 、 1m 、 2m 、 5m3、等高线平距:图上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平距越大的地方坡度越缓,反之,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陡。4、等高线的种类首曲线:按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计曲线:高程能被5整除等高线,加粗描绘;间曲线:1/2等高距描

4、绘,长虚线表示;助曲线:1/4等高距描绘,短虚线表示。5、典型地貌等高线山丘和洼地(盆地) :闭合曲线,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小于外圈者为洼地。或用示坡线来表示,示坡线从圈指向外圈,为山丘;从外圈指向圈,为洼地。山脊和山谷: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鞍部: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峭壁和悬崖:峭壁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等高线重叠。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等高线相交,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六、等高线的特性1、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如不在本图幅闭合,则必

5、在图外闭合。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4、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即等高线越密的地方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疏的地方坡度越小。七、地形图的应用1、确定任意点的高程(海拔)和两点的高差2、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直尺在地形图上量距L,则实地距离D=L比例尺分母。如:万分之一地形图上量距5cm,则:实地距离D=0.0510000=500m3、确定任意直线的方向(方位角):量角器量取AB4、确定直线坡度和坡向AB直线为东坡,AC直线为东北坡。C5、利用地形图在野外定点:在精度要求不很高时可用目估法进行定点,也就是说根据测点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的相互关系,用眼睛来判断测点在地形图上的位置。也可利用罗盘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盘的0度,同时与地形图北向一致,此时地形图的东南西北方向与实地的东南西北方向相符。这时线性地物如河流、公路的延长方向应与地形图上所标注的该河流或公路相平行。6、地形图勾图:平地沿边线边走边勾绘,山地采用对坡勾绘。7、计算面积:实地面积=方格面积比例尺分母的平方。 如万分之一地形图,图上1cm2面积,则: 实地面积=100002(1/100)2 = 10000m2=1hm2 (公顷)(15亩)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