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63720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技术特征是使用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有平台才有大数据,有数据才好做金融。马云们从建立平台出发,积累数据,进军金融。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进军电子商务,就是希望通过交易平台获得数据。 作为侵入者,互联网企业气势逼人,在个人客户、小微企业、渠道、跨业等方面具备优势。马云、马化腾在渠道上优势明显,保险、基金及其他金融产品将越来越多通过网络销售。传统金融机构原有的网点、人员优势将逐渐消失,最终可能成为包袱。一些发达国家90%的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办理了。 但是,传统金融机构对客户粘性还是很高,在客户心

2、中的信誉高,马云们等外来者面临建立可信度的挑战,这在重视人际关系和关系型融资的地方并不容易。通过互联网办理的业务笔数虽然占30%,但是金额只占0.5%。这说明,大额支付还主要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其中也有客户信任度和消费习惯因素。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非常严峻,其中,有一些挑战是共性的,有一些是独有的。 首先,建立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理念的挑战。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具有颠覆性的区别。面对未知的未来,习惯了传统模式的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首先遇到的是观念转变的挑战。旧的观念将制约新的模式产生。习惯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客户在迈入大数据时代时,有的可能不具备相应的自学自适应能力,需要进行引导和需求创造。传

3、统金融企业内部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和层级管理体系也和信息化时代“世界是平的”所要求的信息结构和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消除信息屏障,建立扁平化的层级结构和立体多维的信息交流机制。 其次,胜任互联网金融的人才不足的挑战。互联网金融不但需要熟悉金融业务、熟悉新技术运用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敢为天下先的人才。在传统金融业中,稳健和循规蹈矩是行业文化,遵守习惯和流程是基本要求,长期在传统模式下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IT人员重要性提高,系统开发要从原来长周期转向短周期迭代模式。在实现技术替代的同时,传统金融企业原有的人员如何安置也是巨大挑战。阿里金融是在和传统金融合作过程中通过学

4、习借鉴成长起来的,其管理层主要人员均有银行工作经历。面对未来,他们也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人员一样需要探索和实验,无人能够保证比别人更有远见。 第三,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更加鼓励创新,需要因时而变;更加注重客户服务,需要及时响应;更加依靠智力,需要高级人才。这些都要求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作出相应调整,调整的过程将会比较困难。机制不到位,新的模式难以建立;模式不到位,激励机制难以建立。开发模式从领导交办过渡到3I模式,需要更加以人为本,关怀和信任员工,提高创新差错容忍度,创建鼓励尝试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在这方面,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激励约束机制的

5、调整将是衡量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决心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其转型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四,风险的挑战。金融业在大数据时代,面临机构相互之间的竞争,还面临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面对竞争和大趋势,墨守成规是最大风险。但是急于求成,也面临翻车的风险。在创新过程中,如果人才、机制和管理跟不上,更容易出现风险。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还面临IT风险、客户隐私保护风险等,这些新的风险需要新的管理手段。表面上生机勃勃的互联网企业隐藏大量的失败案例。互联网公司若做不到最好,失败的可能性更高。新兴的网络借贷公司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许多公司名义上是网贷,实际上以线下为主,客户征信资料不存。这些问题不解决,和传统的民间金

6、融比较优势不明显,失败的可能性就很高。当前消费者对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要求较高,差错容忍度低,而对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的容忍度相比较高,这从微信因系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和银行因系统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后消费者和公众的不同反应就可看出来。随着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消费者和公众对他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互联网金融共同面临的课题。看看那么多的手机短信诈骗、信用卡盗刷等案件,就知道面临的安全问题不容低估。四、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信用数据化,数据资产化。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影响着个人和企业需求并对金融业产业巨大冲击。互联网技术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

7、机遇,为追赶者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互联网技术被银行发展出网银、被主流媒体做成页面、被中国移动做成动感地带、被商场当做电子化铭牌,近几年又诞生了支付宝、微博、微信和京东淘宝。民间的创新活力是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希望所在。在旧的红利逐步消退,亟须挖掘新的红利情况下,中国一定会把握互联网金融的历史机遇,以技术变迁推动制度变迁,以制度变迁迎接技术变迁,争取获得技术和制度双重红利。目前的金融监管都是针对传统金融模式,面对互联网金融时代出现的新的风险行为,监管也面临挑战。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尚未确定,建立新的金融监管模式的难度极大。要把握好创新风险容忍度,给互联网金融创新空间,同时还要守住风险底线。在互联网金融

8、兴起时要保护创新和创业热情,又要注意防止新的泡沫和短期行为,坚决打击网络诈骗行为。互联网金融实现底层跨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需要央行的顶层牵头协调。 按照国家鼓励发展民营银行的计划,可以择机给部分优秀互联网企业发放银行牌照,按照巴塞尔原则严格监管,并鼓励其大力发展,特别是向农村地区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其服务“80%”群体和长尾的愿景。 银行“太大以致不能倒”的危害性,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是,目前大型银行依然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在大型银行改革方面,政府选项不多,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发展民营银行,特别是能承接大型银行主要功能的民营银行,从而在增量改革方面取得进展。实际上,目前我国银

9、行并不少,想办银行的人也不少,但是不论从投资人资格、还是业务相关性来看,马云和马化腾都是排在前列的,他们在获得银行牌照后,有机会、有能力成功发展出能够承接大型银行部分功能的互联网银行。 检讨监管和管制措施,果断放松或取消限制新技术使用、妨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管制,引导互联网金融满足普惠金融需求。根据功能监管的原则,对同样的业务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按照“重监管、轻税费”的原则,在监管上一视同仁,但是在税费方面适当给予减免和鼓励;鼓励地方政府出台优惠税收政策,减轻互联网金融企业负担。按照“严资产、宽服务”的原则,对涉及信用风险的网贷业务,要在落实自担风险、规范透明的前提下严格监管,控制其倒闭的外部性

10、影响;对网络销售、支付类业务重点监管操作风险,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和隐私,尽量实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 和现在的民间金融相比较,P2P网贷公司至少采用公司制和互联网进行经营活动,在阳光化和规范性方面有所进步。P2P网贷公司应该成立行业协会,进行自律,中央监管部门应按照全国监管一致原则,授权地方进行监管;如果跨区经营,则要确定主监管者,并受到更严监管。明确登记、IT标准、风控体系、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为限制其外部性,可考虑在发展初期或对刚开办的公司统一制定总资产上限、总客户数上限、不允许吸收存款、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等全国统一规定。 目前,各地争相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避免重引入、轻引导;重发展、轻规范;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全国统一的征信数据建设,打破数据孤岛和信息屏障;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互联网金融提供支撑。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的移动支付。鼓励传统金融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共同开辟互联网金融的中国道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