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63318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32 大小:4.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一 学科知识目标 美术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美术创作和鉴赏的基本方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地加以运用;掌握美术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运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内容详解 本模块内容为高中美术教师从事美术学科教学必备的知识与能力,共有五章。前三章对于高中美术教师掌握基础学科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后两章为结合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介绍,认识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围绕着美术基础知识而展开,阐述美术的主要类别、美术的造型元素与形式原理、美术创作思想与创作过程、美术的社会价值,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相关的技法理论

2、以及美术鉴赏的方法。第二章着重阐述中国美术的主要门类,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以及建筑艺术,介绍各门类的特点与发展过程。第三章着重阐述外国美术的发展过程,介绍原始美术、古埃及美术、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巴洛克和罗可可美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形态以及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第四章介绍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和文本构成,并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联系高中美术课程实际形成对于“课标”的基本认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第五章系统介绍高中美术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联系高中美术教学

3、实践进行思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要求等进行全面介绍,可以让考生为从事高中美术教学奠定良好基础。模块一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在教师资格申请考试中所占比分也最多,是学习掌握的重点。前三章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归类和基本概念记忆;后两章以程序性知识为主,强调对教学基本理论和美术教学方法的理解及运用。第一章 美术基础知识考纲提要 1具备对美术的基本认识,熟悉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的过程和方法。 2熟知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门类名称。 3知道美术技法相关的色彩、解剖、透视、材料等理论知识。 4了解美术创作(含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5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掌握欣赏

4、美术作品的方法。第一节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分类方法一、美术的基本概念 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美术”这个名词的源头在西方文化,大约在一百多年前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并逐步被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采用。例如鲁迅在1913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意为艺。随后不久,我国另以“艺术”一词翻译“爱忒”,“美术”一词便成为专指绘画等视觉艺术的名称了。 美术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或者是“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的概念与传统美术的造型特征有关。所谓造型,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

5、料和艺术技巧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包括平面的、立体的和空间的视觉形象,比如绘画主要是在平面上通过描绘的方式塑造形象,而雕塑则是通过雕、刻、塑等方式创造立体的形象,建筑艺术则运用构建、营造等方式创造空间与立体的形象。 不过,20世纪末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使用内涵更为宽泛的“视觉艺术”一词来指代美术。这种变化绝不仅仅是名词上的变化,而是与美术的表现形式、创作方法、创作材料以及展示方式的变化息息相关。传统的以造型为主的创作手段、静态的视觉形象不再是美术的全部特征,一些新的艺术形式正在溢出传统的“美术”范畴。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图像获取、复制与制作技术的变化而衍生出的一些新

6、的表现形式,如数码摄影、计算机图形处理、新媒体艺术等,以及随着创作和展示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形式,如活动雕塑、装置艺术等,这些形式打破了原有的“造型”的概念,而以一种新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与视觉感官相关的艺术品,因此用“视觉艺术”来指代它们显然更为合理。二、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在现代社会,美术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美术形态进行一定的分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从美术的社会功能,美术的创作媒介和表现形式以及视觉形式来进行直观的分类。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上述分类方式只是习惯意义上的分类,实际上没有一种

7、分类方式能够将美术的各种形态泾渭分明地划分开来(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美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就是界限的模糊,即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渗透和借用)。 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审美性艺术(也有人称之为观赏性艺术或者“纯艺术”)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美术形式,如绘画、雕塑、书法等;而实用性艺术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如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建筑艺术等。 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 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下面重点围绕着

8、美术的创作媒介和表现形式,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这两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从表现形式及作品媒介划分 1绘画 绘画是历史最悠久的美术门类之一,人类原始社会的洞窟壁画、岩画以及彩陶器上绘制的形象就是绘画发展的最早形式。绘画是一种二维的艺术,它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画笔、刻刀、颜料等)在一些平面上(纸张、画布、墙壁、物品的表面等)创造出各种艺术形象。 由于使用的物质媒介不同,绘画又可以分为油画、中国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等。 一般而言,传统绘画可以分为两大绘画体系,即西方绘画体系和东方绘画体系,这两个体系在处理形象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重视写实,重视表现明暗、体积、空

9、间感等能够反映现实视觉经验的因素。而中国传统绘画重视运用线造型或者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现形象,不追求对明暗、体积等因素的表现,形象具有平面化的特征。中国画主要包括壁画和卷轴画两大类,从表现手法上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 2雕塑 雕塑也是最悠久的美术门类之一,它与绘画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三维的、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形态。所谓雕塑,就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等手法,创造出各种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 传统艺术领域的雕塑被认为是一种静态的艺术,它从形态上主要分为圆雕、浮雕、透雕三类,所用的主要材料有泥、石头、青铜、木头、砖、陶瓷等。但随着现代技术和现代艺术的发展,雕塑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比

10、如有些艺术家制作可以活动的雕塑,称为“活动雕塑”;也有些艺术家运用一些新的材料,比如钢铁、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制作装配雕塑;或者用毛毡等软性材料制作软雕塑等。 3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指人类用某些物质材料(石头、木材、砖、钢筋、水泥等),按照特定的审美标准修建或者构筑的居住或者活动的场所。在西方文化中,建筑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巨大的工艺”,这说明建筑从它发展的早期阶段开始就是技术与艺术的一种结合,它不但可以供人们居住和活动,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出特定时代的民族性和时代感。 一般而言,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段主要是通过建筑外观的造型、结构、装饰,内部空间的组织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来体现其

11、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的。 人类历史上的经典建筑有很多,比如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中国的故宫,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这些建筑可以说是“无声的史书”,它们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生活方式、文化特点。 4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又赋予了物品以审美特性,因而可以说是功能性、工艺性与审美性三者的结合。根据工艺美术品的用途不同,可以将工艺美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生活日用品(又称为日用工艺或实用工艺),主要以实用为目的,经过审美加工的生活用品,如服饰、器皿、编织等;另一类是装饰欣赏品(又称为陈设工艺或特种工艺品),是指专供欣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工

12、艺美术品,如牙雕、玉雕、景泰蓝等。前一种显然更侧重于功能性的要求,而后一种则强调的是审美性。 5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在汉字书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强调在用笔用墨、间架结构、章法布局、节奏韵律等方面追求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并且以此来表现书写者的情感、气质、品格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其主要书体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6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与传统的工艺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既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而它们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主要是为了满足现代机械化和批量生

13、产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设计师通过自己的创造实践,为生产部门提供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各种产品的创新设计,从而为它们的生产活动奠定基础。 现代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领域: 一是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二是环境设计,即针对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环境与室内空间进行设计和组织,使之符合人们的行为需要并满足审美的需要。环境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 三是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通过各种视觉因素来传递相关信息,主要包括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展示设计、数字新媒体设计

14、等。 7摄影摄影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自从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摄影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语言结合的产物,它与绘画相比,具有纪实性和瞬间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摄影艺术作品的创作主要强调的是主题的选择与构图、光线、影调等摄影语言的运用,强调摄影家用艺术的眼光去挖掘独特的形象。它可以是对生活瞬间的捕捉,也可以出自艺术家有目的的安排而进行的拍摄。 (二)从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划分 从视觉形式上来划分,美术又可以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1具象美术 具象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形象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中人或事物的一种较为

15、客观的反映。具象美术的题材有很多,包括宗教、历史、社会生活、肖像、风景、静物等。 在东西方的美术史上,都曾经存在过一个具象美术比较流行的阶段。像中国古代的一些雕塑,比如秦兵马俑等可以归入具象美术的行列。而与东方艺术相比,具象美术在西方的发展则更为典型,这种形态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雕塑家们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表现各种人物的形象和人体动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家又建立起了一整套能够在画面上反映我们视觉经验的方法,其中包括透视法与解剖学等,使得这个时期的绘画在对客观形象的表现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从这个时期开始,具象美术在西方艺术界独领风骚数百年,直到l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在现代主义美术兴起之后,这种局面才被打破。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欧美的“超级写实主义(又称为照相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受到了大众文化以及现代摄影技术的影响,开始在画面上描摹摄影形象,这一流派的作品无疑也属于具象美术。 2意象美术 意象美术与具象美术的不同在于艺术家的创作出发点不是为了较为客观地再现现实,而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主观感受、幻想、梦境等。意象美术这种形态在美术史上也曾经较为广泛地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