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宋古文运动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632982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唐宋古文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唐宋古文运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唐宋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 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 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 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 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 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 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 内容而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就形式而言,是由骈 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1.唐代的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

2、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 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浞、刘 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它针对南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 浮艳空洞的流弊,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散文为目 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 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 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 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 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1)“文以明道”说“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提倡古朴的文风,反对奢 靡的文风,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

3、一;师古的同时又强调创新,主张“师 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反因袭,贵独创;强调作家的 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这是一 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2)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贡献唐代古文运动在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 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 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 向。宋代及宋以后的散文,其主流就是在唐代古文运动所奠定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的。2.宋代的古文运动一次古文运动并不能杜绝形式主义的再次兴起。挽转文坛、诗坛 颓风的使命便落到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身上

4、,由他们掀起 的诗文革新运动的浪潮,就文的方面来说,是直接继承了唐代古文运 动的传统的,也可以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文道关系论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继承韩愈的观点,重申道对文的重要性, 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反对片面追求文辞,他主张以道作为 作家的基本修养,充道以为文,但他不霞道轻文。欧阳修还注重道的 实践性,他认为道并不是要远离人,而是人弃百事不关于心,不能在 实践中充道,他从生适实践方面谈论创作主体的修养,影响了后代的 古文理论。总之,对文道关系的解释,欧阳修形成了自己以道充、事 信、理达、辞易为中心的文学理论。(2)“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

5、一文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意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诗穷 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 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韩愈等人的文论中也有类似 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 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 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 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 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 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 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影响 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