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两首》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62845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古诗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古诗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古诗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古诗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古诗两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古诗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古诗两首》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上第一单元 课题 3古诗两首 第1教时 总第 7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先学提纲”先学提纲一、初读古诗要顺畅1.诗中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你来读一读:径 霜2.再读读古诗,你觉得在哪些地方停顿更好些,试着划一划。3.把下列字词的解释标注在书上。远上:向山的远处延伸 径:小路 白云生处:漂浮白

2、云的地方坐:因为 于:比二、再读古诗明诗意1.再读读古诗,结合加点字的注释说说诗歌的意思。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用笔圈一圈。3.诗歌是怎么描写这些景物的呢?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三、拓展延伸共赏析1.这首杜牧写的山行是传诵千古的描写秋景的名篇。2.再找一首你喜欢的描写秋景的古诗读一读。题目是 3.老师推荐杜牧的另一首诗歌江南春,你来读一读,背一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学情分析山行除了个别生僻的字意,学生基本能读懂。但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激发学生情感。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

3、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能说说理由吗?2.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写的山行,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经典之作。简介杜牧:唐代诗人,与李商隐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学生初读要求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相机正音。3.思考:课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在山中小路上行走)4.学习“径”“霜”(1)指名认读,说说读音方面的注意点。(2)描红“径”“霜”三、品读感悟1.提示任务: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哪些景物?2自主阅读:带着问题,自读古诗。3.展示交流:板书: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霜叶(感知各种景物在秋日的特点)预设1

4、:寒山看图,说说是怎样的山?(寒山)谁来读一读这个词,一起读。读着寒山一词,你看到了山上是一幅怎样的情景?想一想这时是什么季节?山上的树怎么样?草呢?为什么称为寒山呢?(深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为寒山。)预设2:石径通向山顶的那条石径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弯弯曲曲、绵延向上)预设3:白云、人家顺着石径抬头仰望,看到了什么?(悠悠白云缭绕,云雾间隐约有几户人家,似是神仙在人间。)白云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变化多端,具有动态之美)诗句中的“生” 使山顶有了神秘的动感,使“人家”更具仙居之所。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山的高峻,石径的曲折。)想象:在山林深

5、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出现了几户人居住的小屋,是一幅多么迷人的景象。预设4:枫林刚才我们观赏了深秋山上萧瑟的秋景,此时我们又来到了枫树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迷人景象呢?结合图,用一两句话说一说。(枫叶在夕照下更是红得热烈,红得醉人。)这时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惊喜)诗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弃车而行,融入这无尽的火红)什么原因使他这样做呢?(爱)预设5:霜叶走在这样的枫树林中,诗人会想些什么呢?为什么这枫叶越近深秋,越是这般绚丽?越是秋霜洗礼,越是更显妖娆姿态?(枫叶比二月花更具生命力,不怕风霜,不畏严寒。)指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读出枫叶的火红,作者感情的热烈。)4.诗人在枫林间徜徉,似乎

6、觉得来到了那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春天,不由得心潮澎湃,爱煞了眼前的枫叶。5.你能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小结:诗人给我么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6.指导背诵全诗。四、拓展延伸老师这里还有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快来读一读吧。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

7、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学反思:三上 第 一 单元 课题 3古诗两首 第2教时 总第 8个教案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理解诗句中“泊”的意思。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先学提纲”先学提纲一、初读古诗要顺畅1.诗中这几个生字都是翘舌音,你来读一读:愁 城 钟2.再读读古诗,你觉得在哪些地方停顿更好些,试着划一划。3.查查字典,“泊”有几种解释,“枫桥夜泊”的“泊”又是什

8、么意思?二、再读古诗明诗意1.再读读古诗,结合加点字的注释说说诗歌的意思。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呢?试着填一填:出现在画面上的秋夜景物,有远处的 、 、 ;有近处的江畔 、渔舟 、桥下 。3.从这些景物中,你读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这样的情感?三、拓展延伸共赏析1.这首张继写的枫桥夜泊也是传诵千古的描写秋景的名篇。和山行比较着读一读,你有些什么发现?学情分析枫桥夜泊除了个别生僻的字意,学生基本能读懂。但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激发学生情感。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调整)一、 复习导入1.背诵山行。2.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3.导入:这节课,我

9、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枫桥夜泊。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继),他是(唐)代诗人。二、初读古诗1.学生初读要求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相机正音。3.思考:课题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 枫桥:在苏州,建于唐代。请学生查字典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4.再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夜间诗人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5.学习生字出示:泊、愁、苏、城、寺、钟(1)指名认读,说说读音方面的注意点。预设1:愁、城、钟 是翘舌音,读准。(2)你是怎么学习这些生字的?预设1:学习它们的词语。预设2:想象它们的形近字。(3)描红。三、品读感悟自读古诗,从文中用一个词来形容你

10、读完这首诗的那份情绪、那种感觉,你找到了哪个词语?(“愁”。)同学们,你们有过忧愁吗?能说一说吗?1.提示任务: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向我们传递着诗人的忧愁呢? 2.自主阅读:请你再读一读,圈一圈。3.展示交流:A同学们,枫桥夜泊的时候,张继应该做什么?预设:休息、睡觉。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没有。从诗中哪里看出?(愁眠)圈出“愁眠”二字,并板书。(1)生齐读“愁眠”,师指导,把声音压低了。(2)“愁眠”是什么意思?预设:因为忧愁而不能入睡。给愁眠找个近义词。(难眠、失眠、无眠)B因为愁眠,诗人在这个晚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预设1:月落诗人因为睡不着,看着月亮缓缓升起,又沉沉落下,当月亮

11、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间一片朦胧,诗人还看到了什么?预设2:江枫(江边的枫树)师:月亮落下去了,天地间一片朦胧,秋风吹着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这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秋风吹来,枫树的一片一片地飘落,有的飘落在地上,有的飘落在水面上,还有的飘落到了渔船上。)师:秋风瑟瑟,诗人在江边看到了枫叶飘零,心头增添了一丝愁绪。他还看到了什么?预设3:“渔火”看图,用一个词形容一下,那是怎样的渔火?(隐隐约约、星星点点、忽明忽暗)那隐隐约约的渔火伴随着张继的“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预设4:乌啼乌鸦的啼叫声给你什么感觉?师:乌鸦的叫声消失后,茫茫秋夜更加沉寂了,这时,诗人又听到了什么

12、?预设5:钟声这钟声是从哪里传来的?仿佛要告诉张继什么?(这钟声似乎在告诉张继:不要觉得孤独,虽然世间万物若有若无,可现在有清朗的钟声陪伴,何愁可忧呢?这钟声似乎又在说,你心里的千言万语只有我这钟声能静听;你那孤寂的心情只有我钟声能明白;你思乡的情感,也许只有我钟声能体会。)师:我们从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了张继的愁眠,因为愁眠诗人似乎觉得霜满天你们见过霜吗?在哪里?“满天霜”可能吗?诗人为什么要写“霜满天”呢?霜给你什么感觉?(作者在这个秋夜,背井离乡,他的心是冷的,于是他才会觉得“霜满天”)C张继的愁眠是面向着江枫、渔火,还面向着什么呢?(月落、乌啼、霜满天、钟声)也就是说作者眼中的景物都跟着诗人一块儿愁眠。4.让我们带着忧愁读一读这首古诗。5.假如,这时你来到了客船上,想对愁眠的张继说些什么呢?6.练习背诵。四、拓展延伸在张继之后还有一些诗人也写下了寒山寺的钟声,我们欣赏一下吧。明代的高启的泊枫桥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清代王士祯的夜雨题寒山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陆游的宿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五、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张继(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教学反思: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