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23623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大纲考试科目 单元 细目要点 中医诊断学 一、问诊 (一)问诊的内容 1。一般情况 2主诉 。现病史 4.既往史 5.个人生活史 6。家族史 (二)问寒热。问寒热的含义2。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汗 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意义(四)问疼痛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五)问头身胸腹 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六)问耳目 1.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七)问睡眠 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八)问饮食口味 1。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口味异常的

2、临床表现及意义 (九)问二便 1。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十)问经带 1.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二、望诊 (一)望神 1。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 2.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二)望面色 1。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2。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3。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意义 4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三)望形 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四)望态 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五)望头面 .望头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望面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六)望五官 。望目部病变的临

3、床表现及意义 2。望口与唇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望齿与龈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4望咽喉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七)望躯体 1。望颈项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望手足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八)望皮肤1皮肤色泽、形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斑疹、水疱、疮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九)望排出物 1.望痰、望涕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望呕吐物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舌诊 (一)舌诊原理 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二)正常舌象 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三)望舌质舌色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舌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舌态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4舌下络脉异常的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 (四)

4、望舌苔1。望苔质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苔色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五)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及临床意义1。舌质舌苔的综合分析2.舌诊的临床意义 四、闻诊 (一)听声音 1。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2语言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呼吸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一)听声音4.咳嗽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5.胃肠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二)嗅气味 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五、脉诊 (一)诊脉概说1寸口诊法的部位、原理及寸口分候脏腑 .诊脉方法 。脉象要素 (二)正常脉象 1.正常脉象的特点2.胃、神、根的含义(三)常见病脉 1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鉴别 。常见病脉的临床意义 (四)相兼脉常见相兼脉

5、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五)真脏脉真脏脉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六)诊小儿脉 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 六、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按诊的手法.按诊的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1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3。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按手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5。按腧穴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七、八纲辨证 (一)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2。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3.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二)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证候相兼的内容 。证候错杂的内容 3。证候转化的内容.证候真假的内容及鉴别八、病性

6、辨证 (一)六淫辨证 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及意义 (三)辨气血类证候 1气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血虚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气滞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5。血热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6。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7.气血同病类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四)辨津液类证候 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证候鉴别与临床意义 (五)辨情志证候 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一)辨心病证侯1.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心病

7、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二)辨肺病证候 1.肺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肺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三)辨脾病证候 1.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九、脏腑辨证 (四)辨肝病证候 1。肝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2。肝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五)辨肾病证候 1。肾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肾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六)辨脏腑证候 1。腑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腑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七)辨脏腑兼病证候 .脏腑兼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 2脏腑兼病各证候的鉴别要点 十、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一)辨六经病证 1太阳病证的辨证要点2阳明病证的辨证要点 3.少阳病证的辨证要点 4。太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5.少阴病证的辨证要

8、点 6.厥阴病证的辨证要点 .六经病证的传变 (二)辨卫气营血病证 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 .血分证的辨证要点 5.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 (三)辨三焦病证 1上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2.中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3。下焦病证的辨证要点 诊断学基础 一、症状学 (一)发热1。发热的病因 2。发热的临床表现 .发热的伴随症状 4.发热的问诊要点 (二)胸痛 1。胸痛的病因 2.胸痛的问诊要点(三)腹痛 1。腹痛的病因 2.腹痛的问诊要点(四)咳嗽与略痰1.咳嗽的病因 咳嗽与咯痰的问诊要点 (五)咯血 1咯血的病因 2。咯血的问诊要点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六)呼吸困难 呼

9、吸困难的病因 。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3。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4.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 (七)发绀 1.发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2。发绀的问诊要点 (八)水肿1.水肿的病因2水肿的问诊要点(九)恶心与呕吐 恶心与呕吐的病因 2恶心与呕吐的问诊要点(十)呕血与黑便1.呕血与黑便的病因 2.呕血与黑便的问诊要点 (十一)腹泻 1.腹泻的病因 2.腹泻的问诊要点 (十二)黄疽 1黄疸的分类及其特点2黄疸的问诊要点 (十三)皮肤黏膜 .皮肤黏膜出血的病因 出血 2.皮肤黏膜出血的问诊要点 (十四)抽搐 1.抽搐的病因2.抽搐的问诊要点 (十五)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病因 2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3意识障碍的伴随症

10、状4.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二、问诊 问诊的方法及内容 1.问诊的方法 2.问诊的内容 三、检体诊断 (一)基本检查法 1.视诊 2触诊 。叩诊 4。听诊 5嗅诊 (二)一般检查 1.全身状态检査 2。皮肤检査 淋巴结检查 (三)头部检查 1.头颅检查 2。头部器官检查(四)颈部检查 1.颈部姿势与运动 2.颈部皮肤、包块与血管检查 (四)颈部检査 3。甲状腺检查 4.气管检查 (五)胸壁及胸廓1。胸部体表标志 2。胸廓检查.胸壁检查 4乳房检査 (六)肺和胸膜检查1.视诊 触诊 3。叩诊 4.听诊 5。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七)心脏、血管 1。视诊2。触诊 .叩诊.听诊 5。血管检查 循环系统

11、常见病的体征(八)腹部检查1视诊 2.触诊 。叩诊 4.听诊 5.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九)肛门、直肠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 (十)脊柱与四肢 。脊柱检査 检查 2.四肢检查(十一)神经系统检查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 2.感觉功能检查 3运动功能检查 4。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方法.神经反射检查 四、实验诊断(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1。血红蛋白测定与红细胞计数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3.血小板检测 4.网织红细胞计数 5。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检查(二)血栓与止血检查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2出血时间测定3.凝血因子检测 4.D二聚体测定5。DIC检查法 (三)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1。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2.交叉配血试验(四)骨髓检查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骨髓增生度分级 (五)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蛋白质代谢检查 2.胆红素代谢检查 3。常用血清酶检查4。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六)肾功能检查 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血肌酐测定 血清尿素氮测定4.血清尿酸测定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 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七)常用生化检査 .血清钾测定 2。血清钠测定3.血清氯测定 4血清钙测定5.血清铁测定 .血糖测定 。糖耐量试验 (七)常用生化检查.血脂检查 (八)酶学检查 1.血清淀粉酶测定2血清心肌酶检测 (九)心肌蛋白检测1.肌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