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2319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32羚羊木雕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的性格。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的启示。难点: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一自主学习1.给加粗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

2、在心上。)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 )(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5.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

3、不超过30字) 6.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7.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

4、,妈妈的不怒自威。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二互动学习1、导入: 2、新课:1)、说一说老师已布置大家进行预习,和爸爸妈妈一起品读这篇文章。那么,你知道本文涉及哪几个人物?对,有妈妈、爸爸、我、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你能概括围绕“羚羊木雕”叙述的事件吗?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爸爸妈妈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很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要了回来,对朋友反悔,我伤心极了。2)、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比较多,所以,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其中一些对

5、话。哪些同学愿意试试?(分角色)请注意朗读要求。老师设计了两个场景:场景一、一家人争论是否要回羚羊木雕;场景二、我去万芳家要回木雕。3)、评一评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为我们朗读。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来评一评这些同学的朗读。评议的标准是:是否把握了人物的心理,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请你以凝练的语言就某个同学的朗读来评,他读得好,好在哪里,有欠缺,欠缺是什么。4)、问题探究大家的品评真不错,看来,要朗读好文章,首先对文章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通过辩论探究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辩一辩我们的辩题是“羚羊木雕是不是该要回来”正方:羚羊木雕该要回来。反方:羚羊木雕不该要回

6、来要求:1、摘录课文中的信息左证自己的观点。2、认真倾听对方辩友的话,抓住其漏洞,给予有力回击。(规则:一辩为主辩,要阐述己方观点。三辩为结辩,进行总结陈述。二辩为自由辩手分三个阶段:、立论阶段,阐述主要观点;、自由辩论阶段:双方相互提问。在一方发言和提问完毕时,请明确说出“完毕”两字,每方的自由辩论时间为5分钟,每个人发言不得超过1分钟。在对方发言结束,明确说出“完毕”两字后,直到本方回答并提问结束,也明确说出“完毕”两字前,都计算为本方所消耗的自由辩论时间。、总结陈述,每方不超过1分半钟)(确定辩手)(准备)(辩论)(小结)爸爸妈妈说话5)、一碗馄饨的故事(配乐:钢琴曲眼泪)非常感谢您,您

7、的话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不由得想起了这么一个孩子,那天,(配乐:感恩的心)是啊,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偶尔的一次给予“感激不尽”,却往往因为习以为常而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无动于衷”!6)、矛盾焦点感悟老婆婆很朴实的一番话,让那个女孩深受启发。其实,生活中虽然免不了矛盾,但是并没有解不开的结。我们看,羚羊木雕里面的我和爸爸妈妈矛盾的焦点是父母逼我要回木雕,可我送木雕不想要回。通过辩论,又听了爸爸妈妈的心声以及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些什么样的感悟呢?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妥善处理孩子间的交际行为,尊重他们的友谊;孩子则应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做事多跟父母商量。一句话,理解万岁!三达标反馈一

8、)、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攥()树杈()怦怦()逮捕()逮着玩()脸颊()犄角()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 3、根据意思写成语。 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完全不放在心上。( )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4、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

9、吧,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你是万芳,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40字) 5、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二)迁移阅读 (一)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怎么?刚搬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是欺负新来的吗,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姜、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

10、,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着面,不敢与孩子对视6.文章刻画孩子的神情动作,说说它们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7.写小男孩“背着手”的作用是 8.最后一段写小薇惊呆了,不敢与孩子对视,其原因有二:9.本文与课文都制造了误会,先抑后扬,都在篇未揭示了人物的 10.在妈妈眼里,羚羊木雕很贵重,而在“我”眼里,却是友谊更贵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1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如何处理这件事?(二)为我唱首歌吧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台,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

11、全都患上了不治之症。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着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柯尔比找到了

12、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也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

13、唱。在演出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地唱。”(11)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巨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要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颤人心的音符。(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在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 揣摩句中加点的词,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3、 第(12)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