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622344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地理必修三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备课少不了好的教案。查字典地理网特为老师们共享优秀教案,不妨一起来看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2.理解洋流的形成缘由及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驾驭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实力目标1.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相关图形说明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学会运用相关规律说明潮汐(大潮和小潮)现象,渔场成因等实际问题。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识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2.相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人类的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仔细对待厄尔尼诺现象。教学重点1.洋

2、流的形成及分布状况。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教学方法海洋的基本特征包括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个方面。从静态方面看,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特征,这是表示海水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海水的动态特征即海水运动。海水运动形式许多,除波浪、潮汐外,我们重点学习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中应留意海水温度、盐度、密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留意在地图上落实有关洋流的学问。教具打算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制作的洋流运动、闪动图、相关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等学问内容,刚好了解海水运动的新状况。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海洋的基本特征包括静态特征和动态

3、特征两方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洋的静态特征,即海水的温度、盐度的特征及其规律;本节课我们学习海洋的动态特征,即海水的运动。讲授新课3.4 海水运动(板书)一、海水运动形式(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了解海水的几种运动形式,并结合海洋的运动状况或从电视画面、影像图形中,了解每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及其相关规律。学生看完这部分内容后,老师可通过提问学生,并作讲解及总结。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多种,但主要的有以下三种:即波浪、潮汐、洋流。1.波浪(板书)波浪是指在力的作用下,水的质点周期性发生振动,并向肯定方向传播,称为波浪。水是一种流体,在外力(风、地震)等作用下,使水的质点离开原来位置,但在内力(重

4、力、水压力、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又有使它复原原来位置的趋势。因此,水的质点在平衡位置旁边作封闭的圆周运动或接近于封闭的圆周运动,并引起了波形的传播,便产生了波浪。波浪按成因可分为:(1)由风的作用而产生的“风浪”,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2)因地震或风暴而产生的“海啸”,它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它能毁坏沿海建筑,夷平村镇,破坏力极大。(3)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波”。(4)由气压突变引起的“气压波”。(5)因船行作用而产生的“船行波”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老师可找一些波浪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增加感性相识。2.潮汐(

5、板书)在海边,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海水的涨退。到了肯定时候,海水退下去,露出了大片海滩,人们拣拾着贝类和海藻,过了一些时候,海水又渐渐上涨,又沉没了海滩。这种海水涨退具有明显的规律,有的地方一天涨退一次,有的地方一天涨退两次。海水这种周期性的涨退现象称为潮汐。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参阅课文P71图3.27)。一天中,我们可视察到海水的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海面上升,海水涌上海岸,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叫落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即是潮差。潮差是以朔望月为周期改变的。

6、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潮水能沉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都须要驾驭潮汐和潮流的特性。补充材料1:潮汐的形成早在东汉时期,王充在他的论衡中,就对潮汐作出了合理的说明“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相识到潮汐与月亮盈亏有关。以后,唐朝卢肇说过“日激水潮生”的话,封演说过“月周天而潮应”的话,宋代燕肃写出了海潮论,对潮汐作出了“随日而应月”的科学说明。这就是说潮汐的形成与日月运行都有关系。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一是确定于物体的质量,二是确定于距离的远近。宇宙间星球许多,但离地球太远,引力也就不大了,对地球引力较大

7、的也就是月球和太阳,但月球离地球更近,所以最简洁把地球上的海水吸着凸出来。据计算,月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大2.25倍,所以潮汐的成因主要是月球。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阳、月亮和地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合在一起,形成的引力就更大了,海水面凸出更高了,即“大潮”;每逢农历初八、二十二,太阳、月亮和地球相互垂直成直角,引力被抵消了一部分,海水面凸起比较少,即“小潮”。(可参见课文中的图3.27“大潮与小潮”)。潮汐是有规律的,是以朔望月为周期。驾驭其运行规律,使它为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服务,是一本万利的事。例如,当河口涨潮时河水受海水顶托,水流增高,两岸农田就可以更便利地引水浇灌。海边盐

8、田,在起潮时打开闸门,让海水自动流入盐田,退潮时关上闸门,把海水晒干,便剩下白花花的大片盐巴。大轮船在涨潮时进港,在潮水将退时出港,这就便利多了。此外,利用潮汐涨落所产生的潮差发电,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电力。3.洋流(板书)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肯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淌,叫做洋流,又叫海流。洋流是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风力是洋流的主要动力,地球偏转力、海陆分布和海底起伏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洋流具有特别大的规模,例如,墨西哥湾暖流(湾流),它的流量相当于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所以洋流是促成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水量交换的主要因子。伴随着大规模的水量交换,还有热量交换、盐分交换和溶解

9、气体交换等。所以,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沉积、海上交通,以及海洋环境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补充材料2:在十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好玩的试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这一好玩的试验说明:世界大洋的海水是连续运动的整体。(承转)我们了解了海水的三种运动形式,其中洋流是其最主要运动形式,下面我们就着重来学习洋流的有关学问。二、洋流的形成(板书)根据洋流形成的缘由,可分为以下三类:1.风海流(板书)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着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

10、淌,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这叫做风海流。例如,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和信风所形成的洋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南北赤道暖流等。2.密度流(板书)各个海疆因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同,引起海水的流淌,这叫做密度流。例如,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四周又无大河流入,海水的盐度较高,密度大,水面降低。而大西洋中的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由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底部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如课本图3.30。同理,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运输河、连接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其表层洋流分

11、别从地中海和印度洋流入红海,然后由底部各自补回。补充材料3: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运用密度流,给英国以沉重打击。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状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当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德军关闭了潜艇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奇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与攻击,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攻击,赐予英军很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例,在斗争史上成为胜利运用密度流的一个典范。3.补偿流(板书)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削减,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补偿流可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

12、流和下降流两种。例如:由于离岸风的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形成离岸流,邻近海区的海水就会流来补偿海水的缺失,形成沿岸补偿流;同时,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离岸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当表层海流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流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便产生下降流和底层流。上升流的现象在大陆西海岸特殊明显。在摩洛哥、非洲西南海岸、加利福尼亚海岸、秘鲁海岸等地,都有上升流,在这些海区,强劲的信风把表面的海水吹离海岸,上升流则把冷的、高养分盐的下层海水带到海洋表面,从而使这些海区的气候和生物条件发生改变。例如,秘鲁渔场的形成,就是得益于旁边海区盛行的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深处的磷酸盐、硅酸盐带

13、到表层,给浮游生物供应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此外,洋流按本身与四周海水温度的差异又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类。暖流是指本身水温较四周海水温度高;寒流则相反。结合上节学问,有暖流经过的海区,海水温度较四周海区高,寒流经过则相反。洋流按其流经的地理位置又可分为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承转)我们了解了洋流的形成及分类以后,为我们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奠定了肯定的基础。下面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中的两幅图形;图3.31和图3.32,来驾驭全球洋流分布规律,现在我们学习第三部。三、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板书)这部分内容可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课件。或者把课文中的两幅图3.31和图3.32制成

14、活动洋流图或闪动示意的多媒体图形,比照图形,老师边讲解,边给学生演示,由因到果到分布,使学生更直观地驾驭这部分内容,做到化难为易、驾驭规律,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从上面这两幅图可以看出:这两幅图都是表示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状况,只是图3.31“世界洋流模式”更典型化和志向化了。我们先看图3.31“世界洋流模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很匀称的话,那么,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因洋流结构的运动方向和反气旋结构的运动方向相同而得名),而在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并且在南北半球西风带作用下,形成西风漂流。但是,由于北半球

15、陆地面积很广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因此,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不像上述说那样简洁和志向化,而是变得更加困难,如图3.3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那样,从中我们可归纳出如下规律: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赤道为低气压区,由赤道两侧吹向赤道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驱动赤道南北两侧的海水由东向西流淌,这叫赤道洋流,即南北赤道暖流。赤道洋流到达大洋西岸,受到陆地的阻挡,除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的纬度流去,转化为西风漂流。当它们到达大洋东岸时,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也即形成了中低纬度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构成中高纬或极地环流。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也有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淌,即气旋型大洋环流。其形成过程接上;北半球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到达大洋东岸时,另一部分沿大陆西岸折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和地形因素制约,到大洋西岸又补充回西风漂流,这就构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气旋型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南极大陆外围,陆地很少,海面广袤。南纬40旁边海疆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性质属寒流,是由于该地区海面广袤,受来自南极大陆极端寒冷的东风气流影响而变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