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61994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应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常熟外国语学校 沈成叶圣陶先生在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中说:“教科书和讲义的作用是在学习之前,不过提示纲要;在学习之后,不过留着备忘罢了。任何知识都是这样,仅仅浮在面上,涉猎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往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 据此,我认为,中学生正确、有效研读课外读物,是一条学习语文的正确路径。一、建立开放、自主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的必要性。学生自身:中学生利用文学书籍时有以下四点:阅读动机的不明确性或盲目性 。阅读兴趣的广泛性和多变性。阅读内容的猎奇性和偏食性。阅读能力的肤浅性和低层次性。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

2、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显然,我们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一点。教者角度:对于作文教学,现行高中教材,还分设了专题训练。反观阅读知识和技能,涉及较少(以前的人教版语文读本还介绍阅读理念)。教学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喋喋言作法,言技巧”。虽然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有了长足进步,但很多教者仍然囿于以前的标准化模式进行教学。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满足求同思维,不追求求异思维,只看重思维结果,而轻视思维过程,预设的标准答案违背了“见仁见智”的阅读原理,最终使学生拒阅读于千里之外。时代角度: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的传统阅读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到处是流光溢彩的图象,满眼是生

3、动直观的画面。语言文字在读者视野中日渐消失,成了图象符号的附庸和注释,阅读行为由对语言文字的关注转为对图象符号的青睐。这些阅读行为不需要付出很多思考,只是满足视觉享受。 综上所述,很多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很多教者在这一领域也是无所作为。我们不是引导学生奠定阅读的根基,而是片面强调阅读的技能性和功利性。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学生最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高考现代文阅读平均得分不足10分。二、我认为:我们应该尽早引导学生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现行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也突出了阅读的地位:规定了各年级段课外阅读的最低限量,还列出了“古诗文背诵篇目”“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并给

4、教材编写者和任课教师留出了推荐白话诗文和课外阅读书目的权力和空间。对阅读教学提出建议:“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应该说,这是对阅读和阅读教学进行了全新的阐述。本着这样的原则,下面分两点说明。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无论教材编写得多么完备都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教师除了加强课内的阅读指导外,还必须引导学生以全面开放的眼光进行系统性的课外阅读。全方位地吸纳中国优秀文化遗产。儒道法墨是中国古代的四大主要思想流派,其思想内涵博

5、大精深,其文学价值弥足珍贵。然而翻开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儒道两家(特别是儒家)占了统治地位。其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兼容并包。举个例子:墨子不仅在思想上有成就,在科学上也颇有建树,如“重力的发现”“平衡静力学的发现”“切线的发现以及弹性力学”等。其文章在先秦也颇有特色:主张尚质、反对尚文,因而墨家的文章有一种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的风格特色,阅读墨家的作品,有利于学生思想的陶冶、尤其是科学精神的树立。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在中华古代文化中,儒家并不是一切。以全面开放的眼光选读外国文学作品。虽然新教材已逐步重视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的状况,但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仍是重

6、头戏。二十世纪,全世界有98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中学语文教材入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微乎其微。中学语文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文化观念和文化选择的重要环节,中学语文的课外阅读也必须体现出开放时代中国的开放心态,最终使学生具备多元的文化选择和健全的文化品位。所以,我认为应该指导学生去领略国外的各种文学风情,兼容并包。引来多渠活水,百花齐赏;充实时代活水,与时俱进。就作家而言,除了课本上的名家大家以外,还应当关注文学史上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如诗人冯志、朱湘等,小说家张爱铃、张恨水等,卓越的散文家周作人、丰子恺等。同时,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经几次修订改编,我们逐渐看到现实生活的精神,但还远远不够

7、。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更要贴合当代作家,这样,才可能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周国平、余秋雨、路遥、霍达、刘心武、刘斯奋、王朔、王安忆、海子、王小波,迟子健、苏童、莫言、铁凝、阿来、陈村、北村、余华、余杰等等等等。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正如前文所述,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它对人类阅读的心理机制、行为方式、性质特点、功能价值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名语文工作者,我们不应视之为洪水猛兽,而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视之。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看书方法上要以我为主,阅读习惯上要讲究效率。一是不局限于书,各种信息来源都要有,就像吃饭一样,不能偏食。二是要经常多看人家的研究心得,

8、看这类书相当于借用人家时间,人家的结论。三是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这可以大大缩短阅读时间。 建立自主的语文阅读体系叶圣陶先生曾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阅读中质疑方法的示范和指导,以课内教学促课外阅读。在比较中起疑通过相关课文的比较发现疑问。我曾经把主题相似的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从不同文体的角度引导学生审察,在比较中质疑“相似的主题,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感情表现形式和叙述手法”;把描叙相同对象的不同课文比较,如把荷塘月色与孙犁的荷花淀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就会发现:朱自清为什么把荷花比作“亭亭舞女的裙”、“明珠”、“星星”?而孙犁却把荷花比作“铜墙铁壁”、“哨兵

9、”等疑问来。再如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等,通过比较起疑、释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矛盾处生疑在课文矛盾处质疑。如孔乙己的末尾是这么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为什么要把大约与的确用在一句话中?用意是什么?联系孔乙己的性格、社会地位以及他与酒店的关系,我们还会生起一些疑问来,如:“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大约死了的依据是什么?的确死了的依据又是什么?如果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他是怎么死的?是在冰天雪地里冻死的,还是活活饿死的?是被人打死的,还是病死的?鲁迅为什么不提孔乙己是怎么死的?”等等,从而加深对孔乙己命运的理解。在空白处探疑文学作品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这为我们探疑提供了

10、广阔的空间。如果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就能在意犹未尽处探寻出疑问来。如我和地坛中有这么一句:“现在我才想起,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留下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阅读时就可想想:“当年我为什么要独自跑到地坛去?我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难题?”又如为项链补上结尾。在定论、名著中寻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意见,敢于质疑定论、名著,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而俞樾在春在堂笔记卷七中却这样叙述:其亲家翁彭雪琴长期实地观察,得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的结论。所以,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在接受苏东坡结

11、论的同时,应反问自己,难道苏东坡必定是正确的。这样,不为定论、名著讳,就能探寻出疑问来。当然,质疑定论、名著要确有根据,不可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本文仅就建立开放、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体系谈了必要性和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在此不作阐述。我的目的就是:课内阅读教学促进课外阅读,再通过课外阅读这大阵地来提高课内阅读,两者相辅相成,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从而使学生变“苦读”为“乐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参考文献: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阅读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衡智蓉消除单向的教师提问弊端,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罗忠诚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曾祥芹视觉文化时代人类阅读行为之嬗变赵维森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卫灿金教育与人生任苏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