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6132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的基本类型一、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在我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等)。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或者今体诗。这是唐朝人的说法,我们至今沿用。唐朝人把在格律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称为古体诗。二、格律诗的结构特点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也就是说,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的,叫五绝;

2、八句的叫五律。每句都是七个字,四句的叫七绝,八句的叫七律。 3:一韵到底,必须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至于一些作者故意写仄韵律绝的,那是例外。)也就是说。一首诗中只能押一个韵,不能换韵;并且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偶数句(2、4、6、8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奇数句不押韵,并且句子尾部的那个字必须是仄声。押韵句的尾字叫韵脚,不押韵的尾字叫白脚。4:律诗,中间两联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一般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

3、春格)律诗的第一联(1、2两句)叫首联,第二联(3、4两句)叫颔联;第三联(5、6两句)叫颈联;第四联(7、8两句)叫尾联。(颔是下颌的意思,颈是脖子的意思,)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三、格律诗的平仄和标准句式平仄,说简单点,就是声调。汉字的四声:汉语乃一字一音,汉字的声调有不同,古汉字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唐代诗人对汉字四声作了巧妙的二元化处理,即平声归于一调,仍叫平声;上、去、入声归于一调,谓之仄声。这就是格律诗中所说的平仄二调。诗词格律中所讲的平,乃指平声字仄乃指仄声字(上、去、入)。换句话说,在律格中,平声字位只能用平声字,仄声字位可用上声字、去声字或入声字。现代汉

4、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例如:李端听筝(古韵)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其中:“鸣筝金”三字、“房前”二字、“周郎”二字、“时时”二字以及“弦”字都是平声字;其它,“粟”是入声字、“柱”是去声字、“素”是去声字、“手” 是上声字、“玉” 是入声字、“欲” 是去声字、“得” 是入声字、“顾” 是去声字、“误” 是去声字、“拂” 是入声字,统称为仄声字。故而这首五言绝句(简称为五絶)的平仄格律如下

5、: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平”表示该字位用平声字;“仄”表示该字位用仄声字;带“*”号者为韵脚,即这些字要求押韵。格律诗的标准句式:诗歌格律产生的原动力是诗人对诗歌音律乐美感的追求。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是以每句四个字为主。大家读过诗经,可以知道。由于格律诗追求的是音律乐美感,因此,它要求句内平仄相间,(也就是一句诗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错使用)以显语调的抑扬顿挫之韵美, 另外,为了满足诗句中叠字的应用,诗人就规定了“平仄叠声相间”原则。所谓叠声是指相邻两个字的平仄声调相同,或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 因此最基本的四言格律诗的基本句式就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

6、这两种句式。这两个句式很好记,两平两仄或者两仄两平。那么,根据这一原则,以这两个基础句式为基础,在每个句式前或后各加一个字,就变成了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七言的也一共有四个,七言的以后再讲)。五言格律诗的这四个标准句式是: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具体的加字方法是,在前边加相同声调的字,在后边加相反声调的字。(前同后反)“仄仄平平”在前边加与开头“仄”相同的“仄”,在后边加与结尾“平”相反的“仄”,就成了以下两种句式:B、仄仄仄平平C、仄仄平平仄注意(1):A、B是一组;A、B组中的特点是前三后二,也就是说前边三个声调一致,后边两个声调一致,三平两仄,或者三

7、仄两平。A句和B句平仄相反。C、D是一组;特点是二、二、一,也就是说前边两字声调一致,中间两字声调一致,最后一个字声调和开头两字的声调一致;两仄两平一仄,或者两平两仄一平。(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句式。)注意(2):、C是一类,都是仄尾(句子的结尾的字是仄声),这类句子在格律诗中只能用在奇数句子上(1、3、5、7句);B、D为一类,这两个句式的特点是,都是平尾(句子结尾的字是平声),这类句子要用在偶数句子上,诗的第一句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四、五言绝句的四个基本类型:按粘对规则,四式标准句子轮番领头,所得到的四句式组合,可组成押平韵的四首五言绝句。第一个类型: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开头

8、两字为平声字,就叫平起,关键是第二个字。)李端听筝A、平平平仄仄, 鸣筝金粟柱,B、仄仄仄平平。(韵)素手玉房前。C、仄仄平平仄, 欲得周郎顾,D、平平仄仄平。(韵)时时误拂弦。开头两字“鸣筝”为平声字,平起;首句“柱”不押韵,二、四句“前、弦”两字押韵。在这个类型里,第二、四两句必须押韵(“前、弦”两字压韵)并且必须是平声字。一、三两句不押韵,并且句尾的两个字必须仄声(“柱、顾”都是仄声字)。在绝句中,第一、四两句开头的两个字的声调应该一致,如本诗中的“鸣筝”和“时时”都是平声。第二、三两句开头的两个字的声调应该一致,如本诗中的“素手”和“欲得”都是仄声(主要是第二个字的声调)。第二个类型:

9、仄起式 两字压韵(仄起首句不押韵式) 王之涣登鹳雀楼C、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D、平平仄仄平。(韵)黄河入海流。A、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B、仄仄仄平平。(韵)更上一层楼。开头两字“白日”为仄声字,仄起;首句“尽”不押韵,二、四句“流、楼”两字压韵。第三个类型:平起式 三字压韵(平起首句押韵式) 李益鹧鸪词、平平仄仄平, (韵)湘江斑竹枝,、仄仄仄平平。(韵)锦翅鹧鸪飞。、仄仄平平仄, 处处湘云合,、平平仄仄平。(韵)郎从何处归?开头两字“湘江”为平声字,平起;首句“枝”押韵,一、二、四句“枝、飞、归”三字押韵。第四个类型: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起首句押韵式)元稹行宫、仄仄仄平平,(

10、韵)寥落古行宫,、平平仄仄平。(韵)宫花寂寞红。、平平平仄仄, 白头宫女在,、仄仄仄平平。(韵)闲坐说玄宗。开头两字“寥落”为仄声字,仄起;首句“宫”押韵,一、二、四句“宫、红、宗”三字押韵。大家关键要记住第一种类型,然后推导,就可得出其他类型。第一种类型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韵)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韵)句子的前后顺序是,把和交换位置就得到第二种类型: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韵)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韵)还是第一种类型,把第一句A换成D,就得到第三种类型:D、平平仄仄平,(韵)B、仄仄仄平平。(韵)C、仄仄平平仄,D、平平仄仄平。(韵)把第二种类型的第一句换成B,就得到第四种类型:B、仄仄仄平平,(韵)D、平平仄仄平。(韵)A、平平平仄仄,B、仄仄仄平平。(韵)大家可以用纸和笔反复推导,熟练以后按粘对原则推导不记也行。(粘对问题以后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