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613082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1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1 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古桥、树林、山泉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六年级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单元重点,拟定以下教

2、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世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欣赏文章画面美,感受作者美好情怀,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

3、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同时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本课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法: 感情诵读法:教学生读散文,应重在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入境悟情、审美学文,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渲染、图像再现、语言描述等形式,让学生观察思索,入境悟情。 联想想象法:本文想象奇特浪漫,可让学生在诵读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文章特色,比如第五自然段拓展“友情”。 仿写训练法:运用第二人称及拟人、想象等手法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

4、以他为朋友的原因,培养写作能力。 1我认为读是走进文学作品的一把神奇的钥匙。学生通过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在读中说等多种形式,文章内含便领会于心。所以,我指导学生学会“品读法”,感受文章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 2生生互动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有许多好朋友吧?平常放假休息的时候,大家会去拜访朋友吗?都拜访过哪些朋友呢?那么,你们有没有住在山里的朋友呢? 2、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李汉荣去拜访几位山里的朋友。 3、解题山中访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体会作者那童话般的世界。思考: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5、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3、回答思考的问题,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说说拜访的朋友? 4、教师小结:出示作者拜访的“朋友”的图片,学生喊出它们的名字。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那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3、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4、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

6、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 5、小结: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品词析句,感悟“知己” 1、如果说古桥在他的心中是他的老朋友,那么树林在他心中又是什么?谁想读?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感情朗读,体会“知己”。 3、领悟写法:从作者的联想中,真切的感受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五、模拟情景,感悟“友情”。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五自然段,

7、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体会“友情”。 跟山中的这些朋友热切地打打招呼吧,你想跟谁打招呼? 3、你周围的同学,他们就是这山中的一切,是山泉、是白云,是溪流,是云雀面对这些朋友,你们想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吗?谁来? 4、配乐美读。以诗歌的形式,课件出示第五段,让学生配乐朗读。 5、拓展“友情”。 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美丽的蝴蝶 2 你 你好,可爱的蚂蚁 你 你好, 你 你好, 你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他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六、回顾问题,交流总结

8、 谈一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构思新奇,想象丰富,充满童心童趣。以“山中访友”为题,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七、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古桥 物 老朋

9、友 树林 我 知己 相 朋友 融 (情) 3 2* 山雨 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是 1 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山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山雨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感受大自然”这一主题来编排,训练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怎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的。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文本的诗情画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编者

10、的编写意图、教者的预设生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鸣点,形成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其中,“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让教学立足学生的实际,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学情。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这篇文章吗? 2、这篇课文,你想怎么学? 3、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 调查

11、结果显示,90%的学生已经熟练朗读,具备初步阅读的基础。80%的学生选择以朗读课文的方式学习。95%的学生对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最感兴趣。根据这样的学情,我选择这样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法,重点词语品味法,并辅助采用“结合实际法、情境渲染法”等。 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读文想象,品味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伊始,我这这样导入。昨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呢

12、? 学生简单交流后,我接着说: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就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雨就是作家赵丽宏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教学从已知内容入手,意在温故知新,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已经达成一些共识:其一,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4 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出示一下阅读提示: 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

13、雨的,请你找出相关段落。 3.想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画出相关语句。 通过初读,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脉;同时,重点抓“琴键”、“啼啭”和第五自然段中容易读错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分步进行,落实到位。 三、熟读精思,品味欣赏 阅读教学之初,最关键的是抓住一个能够统帅全文的问题,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这样可以使教学避免走入琐碎分析的泥潭。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分这样两个环节: 细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 “略中有精,整体把握求略,

14、重点感悟求精”是我们的在教好略读课文研讨中的感悟。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很容易会找到这样一些句子,我重点抓住这句话让学生品读。 我这样引导学生理解: “琴键”和“ 手指”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事物,但在文中它们指的是什么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样的手指敲打在这样的琴键上,又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总结: 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事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雨的声音美。

15、 接着又追问: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此时,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会从学生口中呼之欲出。 阅读教学需要追求简约而丰满的境界,这样,课堂才能够主次分明,学生才能够在简约的学习步骤中收获更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这是我在这一环节教学中着力体现的教学思想。 对于这样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朗读应该贯穿始终。我这样引导: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听的学生闭目倾听,把你眼前浮现的美丽图画与同学共享!”孩子们在一名同学的配乐朗读声中,闭上眼睛想象;当孩子们睁开眼时,纷纷描述着自己的想象。 他们可能会说我幻想自己是一滴雨,像一个个小手指,在树叶上丁铃丁玲地响着,实在太好听了。我幻想着山雨把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都淋湿了。 可能会说我幻想着当山雨落在每一片树叶,每一片绿草的时候,它一定非常开心!我仿佛看到了山林的雨变成了各种颜色, 还可能说,我似乎听到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飘飘洒洒的雨丝就像是神奇的音符,组成一支幽雅的乐曲。 富有韵味的朗读声带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林雨景图在学生眼前浮现,又变成一段段流动的文字,从学生的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