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61254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临骏:全球变暖造成严寒天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近三年来,北半球许多地区的冬季都出现了不寻常的恶劣天气。科学家认为,这有可能是 北冰洋海冰在夏季的急剧消失造成的。最近3 年,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冬季都不同寻常。首先,2009/2011年冬天,美国东海岸、 西欧和北欧遭遇了一系列异常寒冷的雪暴天气.。例如,2010 年2 月,美国华盛顿特区发生“雪魔”雪暴,美国政府停摆将近一个星期。同年10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 OAA) 气候预测中心(CPC)预测,美国东部地区2010/2011年冬季温暖,根据是东太平洋出现拉 尼娜现象,比通常海洋温度低。虽然存在拉尼娜现象的调节作用,但是2011 年 1 月美国纽 约和费城温度仍然非常低,遭遇

2、了创纪录大雪的袭击,令气候预测中心和其他预测者颇感意 外。2011/2012 年冬季的意外事情更多。美国东部出现历史上最温暖冬天之一,而北美其他地区 和欧洲却没有那么幸运。美国阿拉斯加 2012 年 1 月的平均温度比该月长期平均温度低了 10 r,人们措手不及。阿拉斯加一次暴雪就使东南部的许多城镇积雪厚达两米。与此同时, 中欧和东欧大面积遭遇寒冷天气,温度降到一30r,积雪堆至平房屋顶。到2012年2月初 积雪消退之时, 550多人丧生。仪器跟踪全球气温已有160 年历史,而20022012 年是其间最温暖的 10 年,我们该如何 解释这10年间发生的这些恶劣天气事件呢?科学家们似乎在极不寻

3、常的时间和地点找到了 一个答案最近,北冰洋海冰夏季消失量创下纪录。海冰消失创纪录1989 年 4 月,我首次踏上北极圈,自那以来北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显而易见的变化 是,夏季海冰面积不断减少。每到冬季,北冰洋几乎一派冰封。冬季海冰由多年厚冰和一年 薄冰构成,前者经过长时间累积而成,后者在头年夏天解冻的无冰海水上形成。每年9 月, 夏季冰融使海冰面积降到年度最低水平。1989年,北极冬季海冰面积略大于1400万平方千米。其中,多年厚冰终年都不融化,其面 积大约 700 万平方千米。如今情形大不相同。虽然20112012 年冬季海冰面积接近 1989 年水平,但是, 2012 年 9月海冰面积

4、大约只有一半不到350 万平方千米,创夏季海冰 面积新低。夏季北极海冰消失并非渐进或线性的。研究人员1979 年开始采用卫星测量海冰面积,从那 时到2000年,海冰面积减少并不特别明显。 20002006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加快,但是 直到 2007 年,海冰面积减少才出现了令世界瞩目的显著变化。那一年,夏季最小海冰面积 减少了26从2006年 9月的 580万平方千米左右减少到2007年9月的 430万平方千 米左右。多年冰(multiyear ice)面积的减少程度前所未见,促使科学家重新评估他们对北 冰洋出现首个无冰夏季的预测时间。根据2007年之前收集的数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

5、(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测,首个无冰夏季最可能出现在21世纪末。而现在大多数 研究预测,首个无冰夏季可能提早好几十年,预计在20202040年期间就会出现。最近几十年,全球变暖一直在影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是这种影响结果的放大部分。据观察, 最近50年,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 1.6r以上,而世界其他地区的平均气温自20世纪初 以来略有上升,大约只是前者的一半。气候快速变暖已经改变了北极的天气模式,大面积永 久冻土因此融化。物理环境变化扰乱了该地区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威胁到许多物种的长 期生存。与此类似,北极地区原住民因为对该地区寒冷冰雪环境的适应而久负盛名,但他们 的生活方式正面临重大干

6、扰,他们的传统文化正遭遇日益严峻的威胁。虽然上述变化似乎与我们这些生活在极地之外的大多数人没什么关系,但生活在极地之外的 人却不能避免北极放大效应和海冰消失带来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天气模式受到北极气候的 影响,由此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近期严冬天气爆发的原因吗?或者说,严 冬天气爆发正好符合地球自然气候振荡的一般模式吗?喷流添乱毫无疑问,20世纪60 年代的人们就感受到了气候自然变化过程。20世纪60 年代,我在美 国华盛顿特区附近长大,在那里度过了10 个异常严酷的冬天,冬天上学,我和伙伴们都要 艰难走过雪地。现在,科学家认识到,那些寒冷多雪冬天的根源是两种自然气候振荡,如今 称

7、为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 A0)和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不过当时没有这样称呼。这两种气候振荡源于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效应在冬季最 明显。每种振荡的强度由表示异常程度的指数,所谓异常是指,在特定区域,冬季大气压力的分布 偏离长期平均值的程度。就北极涛动的情况,受影响区域非常广,包括了北半球大部分地区, 从北极一直向南到北纬20度(大致是古巴的纬度)的热带边界。北极涛动指数可以是正值, 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北极气压低于平均气压,亚热带气压高于平均气压。在北极涛动指 数呈正值的阶段,北极气压异常低,导致北

8、极极涡polar vortex)不断加强一一极涡是指北 极附近的高层大气风场(upper atmospheric winds )由东向西持续循环。加强的极涡往往会 把寒冷的北极空气团留在北极圈里。相反,在北极涛动指数呈负值的阶段,北极地区气压异常高,北极极涡减弱,从而不能限制 寒冷的北极气团,寒冷气团向南侵入中纬度地区,使寒冷天气爆发,降雪量增加。在北极涛 动指数负值很大的阶段,美国东海岸和北欧特别容易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也表示某一区域大气压力在冬季的异常分布情况,但涉及的区域小得多, 该区域涵盖亚速尔群岛附近的亚热带高气压中心,与冰岛附近的副北极低气压中心之间的北 半球大西洋

9、部分。同北极涛动指数一样,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 值表示压热带高压中心附近的气压高于平均大气压,副北极低压中心附近的气压低于平均大 气压。在北大西洋涛动指数正值条件下,气压差增大,西风增强,西风全年从西向东刮遍北 半球中纬度地区。气压差还迫使高速环球气流一一称为喷流(jet stream)沿东北路径 从北美东海岸吹向北欧。穿越北大西洋的冬季风暴,沿着类似轨迹,为北欧带去更加湿润温 暖的天气。与此相反,在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负值条件下,气压差减小,西风减弱,喷流离开北美,更加 猛烈地向北吹去,到达格陵兰岛,再向南到达欧洲。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风暴路径偏离喷流, 跨越北大西洋,直接

10、刮向南欧和地中海,为这些地区带去更加湿润暖和的天气。使北欧又寒 冷又干燥。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是否应当看作两种不同的气候自然变动模式,气候科学家们存在不 同看法。一些人认为,北大西洋涛动仅仅是北极涛动在北大西洋的表现;一些人认为,这两 种涛动的动力学差异很大,有充足理由把它们看成不同的模式。虽然这两个指数高度相关, 但是它们的表现偶尔存在许多重大差异,2011 年冬天的情况就是如此。严冬易现人类社会排放的温室气体持续改变地球气候系统,任何变化的发生都将影响地球系统的自然 气候振荡。区分哪些气候变化是人类引起的很困难,并且需要对假设进行检验。最近的研究 提供了新的证据,巩固了如下假设:通过扰乱

11、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的正常节奏,全球变 暖和北极海冰消失正在影响冬季天气。回顾我的童年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发现北极涛动指数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负值占 压倒性优势,导致美国东海岸和北欧冬天温度低于平均水平,雪量多于平均水平。导致这 10 年严冬天气出现除了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自然变动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其他因素。 相反,从20 世纪70 年代到90年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正值占压倒性优势,只是偶尔会有 一个冬天,北大西洋涛动的指数呈负值。由此引发的暖冬与广为人知的全球气候变化相吻合, 因此许多科学家推测,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可能就是大部分冬季中,北大西洋涛动指数 始终呈正值的原因。政

12、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使用的模型预测,随着温室气体稳步增多, 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然而在20 世纪90年代末,冬天里,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一 直呈正值的这种现象却突然终结。虽然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正值的冬季时期终结了,但这种变化并非意味着,温室气体不断增 多与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之间的假设关系是错误的。当时人们没有预测到,20 世纪 90 年代后 期,在北极,全球变暖的放大效应开始加速。(如海冰和冰盖融化使更多颜色更深的海面和 地面暴露、减少反射的太阳辐射;永久冻土层融化释放甲烷等。这些都是会造成全球变暖加 速的正反馈)。随着这一效应在北极圈发挥作用,气候状况进入另一个时期美国国家海 洋和大气

13、管理局的吉姆欧文兰德(Jim Overland )及其同事称之为北极暖期(Arctic Warm Period)。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北极海冰、格陵兰冰盖、永久冻土带和大陆冰川迅速消失。这 些变化的中心环节是冰反照率反馈过程,也就是说,冰面融化,露出更暗的陆地或海洋表 面,一个地区反射的阳光会随着冰面融化而减少。科学家一直很关注冰反照率反馈。夏季海冰消失,更多海水暴露于阳光下。表面海水吸收 太阳辐射,出现过热现象,形成两种重要反馈。首先,部分多余热量进一步增加海冰夏季融 化;第二,秋季海洋逐渐向大气释放剩下的多余热量,北极地区大气压力和水分含量升高, 同时北极与中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差减小。北极大气压

14、力升高和温差降低,有利于在冬季形成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负值的环 境条件。这种情况导致极涡和喷流减弱。弱化的极涡难以阻止北极的寒冷气团以及其中的水 分进入中纬度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出现寒冷天气和雪暴。此外,喷流减弱,在其运行途中会形成更大的大气波动,这些波动能滞留在某些地方,使这 些地方长时间处在严寒中。综合起来,这些大气环流模式变化,往往使北美和欧洲可能出现更频繁更持久的严冬。然而,其他因素也可以发挥作用。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现象(ENSO)又是一种以太平洋为 中心的强大气候振荡,能够强烈影响美国大陆的冬季天气。在美国东部,喷流在厄尔尼诺年 向南转移,形成更冷更酷的冬季天气;在拉尼娜年,喷

15、流向北转移,在同一地区形成更温暖 更柔和的冬季天气;在厄尔尼诺年,加上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负值的条件,使得 美国东海岸出现更可能出现严酷寒冷的冬季, 20092010 年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在拉尼 娜年,北极涛动指数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负值的条件还可以阻止温暖冬天的出现。这就是 20102011 年冬天的情况,当时纽约和费城的低温和创纪录的大雪令预报者大感意外 他们基于拉尼娜现象,预测会出现更温暖的天气。如何出牌虽然北极地区的变化会使严冬天气更频繁、更持久的爆发,但我们永远无法确定在未来的年 份中,老天爷会打出什么样的牌。毕竟,天气预报总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2011年末和2012年初

16、的那个冬季就很好地体现了天气预报上的难题。美国气候数据中心预 测,美国东部天气会相当温和,原因是太平洋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初冬,北极涛动指数和北 大西洋涛动指数确实开始出现正值。但2012年1 月中旬,北极涛动指数出现负值,并一直 持续到2 月初,而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一直保持正值。中欧和东欧部分地区,以及美国的阿拉 斯加遭到致命严寒和雪灾的袭击,而美国东部天气却反常的暖和。在冬季中期,北极涛动指 数呈负值的条件下,拉尼娜现象和较高气压导致北美喷流转向更北区域,墨西哥湾暖流进入 美国东部地区,该地区出现有记录以来第四暖和的冬天。喷流更靠北的路径也给北大西洋和 西欧带来了相当温和的天气。2012年3月初,东太平洋出现强大持久的大气高压系统,进一步放大了不寻常的天气状况, 导致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出现创纪录的高温。然而,虽然那里暖冬持久反常,但是应当指出, 北半球其他地区以异常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告终。事实上,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报告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