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心与肝)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6117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心与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心与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心与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心与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心与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象(十)(全国卷历年出题数:6道)考点十七: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于血液和神志两方面。1.心主血,肝藏血人体的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以运行全身。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血运 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正是由于心和肝 在血行方面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上心肝血虚亦常常同时出现。2.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由于情志 所伤,多化火伤阴,因而在临床上心肝阴虚、心肝火旺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并见。考点点拨此考点为重要考点,在复习的时候需掌握心肝两脏在血、情志以及在病理上 的联系,可

2、根据联系理解二者在功能和病理上的相互影响。考点十八:心与肾之间的关系1.生理: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包括了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三方面。2.病理 考点点拨此考点为重要考点。需理解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含义,即心火必须下降于 肾,以资肾阳,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以资心阴,使心火不亢。此考 点经常考查,要牢固掌握。考点十九:肺与脾之间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1. 机体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 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2. 在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则主要是由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脾的运

3、化水液,输 布津液所构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 的产生;而脾的转输津液,散精于肺,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而且也为肺的生理 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因此,二者之间在津液的输布代谢中存在着相互为用的关 系。肺脾二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也在于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 方面。例如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 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可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 为生痰之源,肺为之贮痰之器。当然,肺病日久,也可影响到脾,而致脾的运化功 能失常或使脾气虚,从而出现纳食不化,腹胀,便溏,甚则水肿等病

4、理表现。称之为 上病及中,亦是培土生金治法的理论依据。考点点拨此考点是较重要的考点,出题的可能性很大。需掌握肺与脾的联系:在气的 生成及津液运化、输布的过程中,以及脾与肺在病理产物痰”的形成过程中所发挥 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考点二十:肺与肝之间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古人称为 龙虎回环。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 咯血等病理表现,称之为肝火犯肺。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及肝, 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 症。考点点拨此考点为一般性考点,熟悉肺与肝对全身气机调畅作用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