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61170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证明地球在自转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球运动和昼夜变化”范畴。本课主要协助学生从注重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对宏观世界的推测,经历证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在理解人类是如何在直接证明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实证精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形成地球在自转的概念。2、了解人类理解地球形状和自传的过程中的主要证据。3、体会到技术提升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水平目标:1、通过对流水形成旋涡现象的分析,加深力能改变物体状态的理解。2、通过雨伞旋转改变水流方向的实验,找到流水形成漩涡的解释。3、通

2、过对资料的学习,丰富学生对地球自转的证据的了解。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2、理解到地球的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观察、实验,仍能够证实。教学重点:学生对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做出有价值的解释。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身边微观的现象与地球宏观的运动联系起来。确立难点的依据:地球自转很多学生学生都能够脱口而出,但是这究竟是怎样研究得出的,绝绝大部分学生都一知半解。像流水会形成旋涡状流下这样的“微观现象”学生很难把它们与地球自转这样的宏观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所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装满水的水槽,毛巾,课件,雨伞,有颜色的水。为学生准备:底部带孔的塑料碗,装满水的水

3、槽,烧杯,毛巾,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预设生成教师应对我的补充一、回顾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学生能够回忆起几种前面课堂中自己提出的对周写现象成因的解释。协助学生找到这些解释的共同点都是各种天体转动造成的。二、提出新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解释1、出示带小孔的容器,带领学生观察水流下时的现象,听取学生的解释。用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引发学生对运动原因的思考。学生能够做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会有一些观点引发争议和讨论。充分给与学生发表看法的时间,协助学生梳理理解,达成水流是在自转的共识。2、提出进一步的问题:生活中还见到过这样流动的水吗?3、雨伞流水

4、试验用一个特殊现象作为引导,把研究对象扩大,使学生理解到水流旋转下降不是特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从反面证明一个物体旋转能够带动它上边的物体旋转。学生能够想到洗手池中的水,冲马桶的水,漩涡的水都是旋转下降的。学生能够发现雨伞不旋转的时候水是接近垂直下落,旋转之后水流的方向会随着旋转的方向发生偏转。实行归因,发现这些旋转都找不到施力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现象对生活中水流旋转下降的现象实行解释。三、寻找更多的证据证明地球在自转学生通过实验对地球在自转有了一些体会,但是这还不足以证明地球真的在自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这个推测。学生通过主动阅读资料了解人类是如何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逐步理解到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的。并能体会到技术的进步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资料,并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交流,达成共识。四、回顾学习过程,引发新的问题。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证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并引发新的研究问题。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实行反思,一部分学生能够初步体会通过现象实行推测,寻找证据证实或者证伪的科学方法。协助全体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帮助一部分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引发学生下一步的研究问题。板书设计:现象 推测 证据 证明昼夜交替 天体转动 流水旋转下降流水旋转下降 自转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地球在自转 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新的现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