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1064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必然存在一定的目的,为了达到交际的 目的,必然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策略。礼貌原则是 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Leech 的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 则:策略准则,是指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 的益处。该原则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它构成了英语 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这与西方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西 方,人们普遍比较重视自我,隐私权等个人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 的,所以,在交际中维护这些较受重视的权利就要求人们注重一 定的策略。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如果在一次

2、交际中只有一方受益,另一方没有任何层次上的受益 那么,这样的交际是很难维持下去的。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在交际中适当而真诚的夸奖能使 人心情愉悦,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在交际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夸大自己,炫耀自己,会令对方感到 不悦,不利于交际的进行。赞同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 相同意见。每个人都渴望被赞同被认可。在交际中,应当学会赞 同对方。先表达相同的意见,再表达不同的意见,才能更容易被 接受。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

3、大对他人的同情。 良好的交际氛围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对他人的厌恶不利于交际的 进行,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要遵循同情准则。Leech 的礼貌原则总结了西方交际的一些准则,是很典型的 概括。然而,中国的文化决定了其交际原则有自己的特色。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 点,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 虚、热情、文雅。在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Leech的礼貌 原则,提出了适合于现代汉语的几条中国式的礼貌准则;“自卑而 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 准则;“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脸”、 “面子”与求同准则;“有德者 必有

4、言”与德、言、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和求同准则。虽然中西方礼貌原则不尽相同,却都受到语境的约束。在一 定的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在其他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礼貌或 过分礼貌;对说话者一方来说是礼貌的行为,对听话者一方来说 却不一定感到礼貌。例如:中国人一般认为对别人表示关心、热 情是礼貌的表现,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因此 在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职业等等。但是这 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则往往被看做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语言礼貌是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于现实的交际中。言语行为 是否礼貌要受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两个语境因素的制约。因 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仅仅能说一口

5、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 要结合语境,使自己的语言得体、有礼。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加强这样一种意识:汉文化 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这一点从日常生活 的例子中可略见一斑。在日常生活中,恭维别人或是被别人恭维是司空见惯的,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恭维的应答却是不同的。 You are verybeautiful,(你很漂亮。)汉文化注重谦逊准则,要求人们尽量 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所以,中国人对这句话的应 答往往是谦恭的,或是否认的。西方文化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 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 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

6、,以免显 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恭维语是一职多能的社会言语 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交往的不同社会环境中可以完成不同的功能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调查,在英语中,恭维用语除了表示欣赏外, 其主要的功能是协同交往双方关系的“一致性”,交际者采用积极 礼貌的方略。而汉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 欣赏;甚至利用他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交际双方是来自不 同文化背景的人,那么交际可能会出现问题,甚至无法进行下去。邀请与接受也是交际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曾经 有邀请别人或被别人邀请的经历。中国人通常采用螺线型思维模 式,话语整体结构包括多次话轮转换,经过谈话双方多次协商之 后,才能达

7、成一致。这种情况在邀请与接受邀请的礼貌会话中体 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正式的场合。邀请人往往三番五次地邀约, 以示真心实意,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礼貌原则中的热情准则。而受 邀请人则往往推三托四,表示不想给对方添麻烦。邀请人会一再 坚持,知道对方接受邀请。一方面,受邀请人要一再试探对方是 否真心,是否只是礼节性的邀请,而非真实邀请。过早接受邀请 则会有失于礼节;另一方面,只有一再坚持,邀请人才能体现自 己的诚意,因此邀请方和受邀请方经常要经过屡次协商才达成一 致。而西方人通常采取直线型思维模式,邀请人发出邀请后,如 果受邀人愿意接受,则一般不会推托;如果受邀人确实无法接受 邀请,道明缘由后,邀请人一般不会屡次邀约。在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人的过度热情往往会让对方感觉不知所措。每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 法也有所差别。因此,同样的礼貌原则,在不同语言中的表现方 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为了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要灵活使用礼貌 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