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61048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信息化建设促执法监督发展 以信息化领跑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启全新执法时代 “公生明,廉生威”。追求程序、操作的规范和正义,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是执法者的永恒目标。 执法活动之于公安机关,是不可动摇的生命线。执法规范化建设之于公安工作,既是基础又事关全局。近年来,全国公安队伍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付诸实践,特别是自202年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列入“三项建设”以来,规范执法更是紧锣密鼓。数字印证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成效:X年与202X年相比,全国公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的维持率上升了6.3和94个百分点,撤销率分别下降了97和4.7个百分点。 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在

2、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公安机关提炼出了新时期执法的新内涵。 新理念,细规矩,全监督,在如火如荼的执法规范化建设热潮中,民警们亲身体验着一场全方位的执法变革。 无处不在的规矩成为执法活动的约束之手 “现在的执法,比过去的要求严格得多。”如今,警龄稍长的老民警都有一致的感受。其中,也不乏不解:“条条框框越来越多,莫非要跟自己过不去。” 每一次执法活动背后,都似有一只无形的约束之手,那就是规范。立规定矩,成了规范执法的切入点。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 通安全法直至12万字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近年来,在公安部的推动和努力下,与执法紧密相关的公安法律、行政法规,就先后制定、修改

3、了数十部。 “将执法的一些原则规定细化成实实在在的制度十分关键。”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余凌云曾说过:“民警有了执法白皮书,执法随意性就会被抑制,潜规则就会变成明规则。” “螺丝壳里做道场”,这是群众对一些公安场所精细化建设的生动比喻。派出所等执法场所严格划分“办事、办公、办案、生活”区域,一桌一椅都有规矩,从细节入手避免执法问题的发生。 约束还体现在执法突出问题的整治中。近年来,公安部先后多次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活动,并颁布“五条禁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刚性制度。通过约束执法过程,民警一些实践中的困惑得到化解,执法被投诉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4、规范这只看不见的约束之手,在法治进程下,成了民警的保护盾。 来之不易的理念与素质之变 比定规矩更难的,是转变执法者头脑中的观念。从执法“治民”到执法“为民”,一字之差来之不易。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有的公安机关习惯以管理者自居,有的民警也把执法看成是一种特权,因而出现个别该管不管、不该管乱管、办事刁难拖沓,甚至出现公权私用等现象。为此,公安机关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大力加强执法思想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同时,通过大规模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 通过不断引导公安民警深入思考和认识“权从何来、为谁执法、靠谁执法”等问题,公安机关逐步实现从管人到服务人、从被动

5、转为主动的执法主体意识转变。“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深印在民警的头脑中。在日常执法中,各地积极创新方式,力求取得执法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江苏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盐城市公安局的“说理执法”的做法,民警在执法过程中讲清事理、法理、情理,使当事人理性接受处理结果和承担法律责任;居民因琐事发生打架,派出所不仅处理治安事件本身,还想办法将矛盾解决到底,在全国各地,“民调进所”的方式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成效。 今年9月,公安部法制局在总结一些地方开展执法资格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公安部制定了专门的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办法,这将成为民警执法素质提升的有力杠杆。 执法全程打上信息化烙印 我市公安系统

6、狠抓公安信息化,推广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警综平台执法办案系统,对网上必须完成的审核审批流程作了明确要求,确保了基本办案流程网上流转,主要法律文书网上生成,并加快派出所网上监督系统建设应用,落实执法场所、执法过程视频监控、录音录像,对“三所三队”和户政等部门执法执勤活动实行远程、同步监督,加强对基层所队值班室、信访室、办证室等的网上督察,实现远程、适时、动态监督。 在派出所和一线执法办案单位,合理划分工作区域,科学设置了标准化的执法办案“四区”和“五室”。“四区”即办案区、办公区、接待区、生活区,“五室”即接待室、信息采集室、询(讯)问室、接处警大厅、案件指挥处置室。在办公楼一楼单独设立了执法办案

7、区域,安装了门禁系统、开通通讯屏蔽功能;单独设立了公安局执法安全监控系统,执法办案”四区”“五室”全部实现同步视频信号直接导入局主要领导办公室,既保证了涉警人员入所后的所有行踪、民警执法办案的每一个执法活动,全部置于音视频的监督之下,又保护了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降低了不实投诉。 程序的规范保证了执法各环节的公平正义,设备的齐全带动了执法办案行为的阳光透明。在此基础上,强化民警的业务培训,严格按照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等规章制度,从1接处警、“窗口”服务、警容风纪、执法办案等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和环节抓起,加强检查督导,及时纠正和整改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形象的问题。积极推行领导班子集中学法制度,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水平和法律素质的有力抓手,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的能力建设,并将局党委学习扩大到科、所、队领导干部,为领导干部构筑了一个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学习平台。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