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61047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实习报告王倩楠(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矿工程实习报告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专业:采矿工程班 级:2012级高本一班姓名:王倩楠目录、实习性质及目的 2、实习要求3三、实习时间4四、实习地点4五、实习人员4六、指导老师4七、实习单位简介5八、实习内容及过程 18九、实习感言19十参考书籍20采矿工程专业实习报告一 实习性质及目的(一)实习性质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完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二)目的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

2、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 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二 实习要求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 实习地点。2. 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 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3. 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4培养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团结

3、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和 参观必须保证效果。三 实习时间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6月31日四 实习地点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柳湾煤矿。五 实习人员米矿工程专业 2012级米矿高本一班学生。六 指导老师韩鑫创七 实习单位简介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柳湾煤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阳泉曲镇, 属霍西煤田孝义矿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 5 00T11 2 04 ,北纬36 3 006 700 ,截止到2007年末,保有地质资源/储量10086.1万吨,矿井工业资源 储量为1582.8万吨,可采储量为680.5万吨,累计采出储量1102.5万吨,动用资源储 量1996.

4、7万吨,损失资源储量894.2万吨。(一)矿井交通位置柳湾煤矿河溪沟井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沿河溪沟井工业广场北西侧通 过,区内均有三级公路与其相连通。河溪沟井距两渡车站0.4km。阳泉曲车站南距孝义车站10km,北距介休车站10km,经孝义站和介休站通往全国及全省各地。(二)矿井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本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貌,沟谷纵横切割,最低点位于河溪沟井田北东部北西界内侧阳泉曲火车站,标高725.5m,最高点位于孝义井田东部北界山梁,标高 1126m,相对高差400.5m。矿区内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区内沟谷十分发育,沟坡陡峭,除西部沟底有基岩出露外,大部为黄土覆盖,由于地表植被稀少

5、,水土流失严重,属侵蚀剥蚀区。2)河流水系 矿区内河流均属汾河水系黄河流域。汾河由北东至南西方向自孝义井田和河溪沟井 田北西界外侧流过,为本区域最大河流。矿区内于孝义井田中西部自大核桃攨村向 北北东经崔K-9、崔K-10、崔K-11、崔K-15号钻孔所分布的黄土山梁,形成了 本区的小型自然分水岭,其以西冲沟水均向北西直接汇入北西界外的汾河;其以东 冲沟水均向南汇入南界外的静升河,然后总体向南西至孝义城北注入汾河。各冲沟 雨季时有水流,暴雨时水势凶猛,数日后即变为溪流,全年大部分时间干涸无水, 为季节性山洪河道。当地居民在沟谷中用土石筑坝储水,形成小型水库,以解决人 畜用水,但当山洪暴发时库坝容

6、易被冲垮。3)气象据孝义市气象局观测资料,本区属于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昼夜温 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气温最高 38 C,最低-20.3 C,年平均气温 47 C。结冰期多在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冻土深度 20-74cm,平均冻土深度 43.6c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降水量488.4mm,蒸发量为1533.9mm。 无霜期180天左右。春冬季节多西北风,最大风速 17.7m/s。4)地震本区地处汾河地堑地震活动带太原介休地震活动区南缘,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三)井田范围:以孝义市阳泉曲镇为界,南以F2、F3

7、断层为界,东以F21和F22号断层为界(与崔家 沟井田西部大部分边界重合),西以煤层露头线为界,河溪沟井田走向长 4.5km,倾向 宽2km,井田面积9.2357km 2。(四)井田地质特征根据地质条件分类标准,本井田的地质条件分类为:川-rn cn d川c,揭露的主要地质构造有断层、褶曲、岩浆岩、陷落柱。(1)地层孝义井田中部及东部均被第三、四系覆盖,仅西部沟谷出露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和上统上石盒子组第一段。河溪沟井田下组煤剩余资源(井田北东部)地面基本被第三、 四系覆盖。现依据以往钻孔和本次补充勘查钻孔资料,就矿井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奥陶系(0)(1 )中统上马家沟组(02S)据B

8、K-1号水文钻孔,本组地层基本完全揭露,厚度181.41m。下段(02S1):以灰色、深灰色角砾状泥灰岩为主,由粘土角砾、灰岩角砾组成, 含条带状石膏,并具厚层状原生石膏。本段厚 36.61m。中段(O2S2):厚98.90m,大部以泥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上部为豹皮状 灰岩、厚层状,层面具有机薄膜,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上段(O2S3):厚45.90m,深灰色石灰岩、块状、质纯、性脆、具方解石细脉,中夹薄层泥灰岩,下部具白云化作用,具有白云质灰岩。(2)中统峰峰组(O2f)下段(O2F):厚66.95m,为灰色、浅灰色泥灰岩、夹薄层角砾状灰岩或泥灰岩, 石膏呈薄层或纤维状,并呈脉状或

9、网格状与泥灰岩交织在一起。上段(O2f2):厚52.15-56.10m,平均54.12m。以深灰色石灰岩为主,块状,坚 硬,质纯,局部为泥质灰岩。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峰峰组之上。 厚9.80-24.47m ,平均14.20m ,以浅灰色、灰色、 铝土矿、铝质泥岩为主,夹1-3层灰色石灰岩及少量黑灰色泥岩和薄层灰色细粒砂岩。顶部含12号不可采煤层。(2)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Ki砂岩底-K7砂岩底,厚70.61-92.70m,平均 88.36m。下段(C3t1): K1砂岩底-K2石灰岩底,厚13.48-35.43

10、m,平均26.43m,以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灰黑色粉砂岩和少量灰色细粒砂岩及少量浅灰色铝质泥岩。崔家沟井田含9、10号稳定可采和10下号局部可采不稳定及11号大部可采不稳定煤层。河溪沟井田10 下号与10号煤层合并,11号煤层可采面积小于井田面积的1/3,仅占1/5,据现行勘 查规范应属不可采煤层,9、10号煤层均属稳定可采煤层。中段(C3t2): K2石灰岩底-K4石灰岩顶。厚33.58-42.08m,平均36.66m。主要由K2、K3、K4三层石灰岩组成,间夹灰黑色粉砂岩、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泥岩,含7、8号不可采煤层(包括河溪沟井田)。上段(C3t3): K4石灰岩顶-K7砂岩底。厚2

11、0.05-36.00m,平均25.88m。主要为灰黑色、黑色泥岩,中、上部灰黑色粉砂岩次之,夹少量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中、下 部夹少量浅灰色铝质泥岩。崔家沟井田含6号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及 4、5号不可采煤层。河溪沟井田4、5、6号煤层均属不可采煤层。3、二叠系(P)(1 )下统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K7砂岩底-K8砂岩底,厚43.49-57.90m,平均50.19m。以黑灰色,灰黑色、黑色粉砂岩、泥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上部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相对较多。河溪沟井田2上号煤层已开采完毕,2下、3上、3号为不可采煤层。孝义井田西部和中北部 2

12、上、2下号(均属 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基本开采完毕,其中南部和东部未开采地带含 2上、2下号稳定可采煤 层,崔家沟井田另含1、3上、3号不可采煤层。(2)下统下石盒子组(Pix)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于孝义井田西部沟谷及河溪沟井田沟谷出露。K8砂岩底-Kio 砂岩底,厚 92.40-125.10m,平均 105.17m。下段(P1X1): K8砂岩底-K9砂岩底,厚31.13-47.71m ,平均39.53m。以深灰色、黑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与灰白色、灰色细粒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薄煤层。上段(P1X2): K9砂岩底-K10砂岩底,厚52.20-84.86m,平均65.72m,下部主要为灰白

13、色中、细粒砂岩、间夹灰色、浅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中部以浅灰绿色、灰绿 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灰绿色砂质泥岩和灰白色、浅灰绿色细粒砂岩;中上部局 部发育一层灰白色厚层中粒砂岩;上部为灰绿色夹紫红色含铝质及铁质鲕粒的泥岩、粉砂岩。(3 )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与孝义井田西部沟谷和河溪沟井田沟谷出露。保留最高层位为第二段大部。第一段(P2S1): K10 砂岩底-K12 砂岩底,厚 146.10-166.60m ,平均 153.57m。大部以黄绿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含紫红色,夹少量黄绿色细粒砂 岩;中部普遍含1-2层黄绿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中上部

14、主为黄绿色、灰绿色夹 紫红色的砂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 夹黄绿色细粒砂岩,普遍含一层黄绿色中粒砂岩。第二段(P2S2):保留最大厚度134.90m,以紫红色含黄绿色和灰绿色的砂质泥岩、 泥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黄绿色含紫红色条带的中、细粒砂岩。4、上第三、四系(Q+N)第三、四系总厚度为 0.86-661.06m,平均121.53m 。(1)上第三系上新统(N2)于崔家沟井田中部及南西部及河溪沟井田南部零星出露, 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时代 地层之上。上部为棕红色、深红色粘土、砂质粘土、含零星钙质结核,夹砂砾石透镜体; 下部为浅黄色砂质粘土和砾石透镜体,

15、局部胶结成岩、底部为半胶结状的砾岩。(2)第四系(Q)中更新统(Q2)于井田山梁、山坡及冲沟广泛分布,为红黄、黄褐、浅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多层 砂砾层和钙质结核层。上更新统(Q3)仅于井田南东部集广村和静升村及后沟村南沟谷有所分布。为浅灰黄、浅黄色砂质粘土、粉砂土、亚砂土组成。全新统(Q4)主分布于孝义井田南东角静升河一级阶地及河溪沟井田北西界中段汾河一级阶地。为近代河流冲积层,由不同时代的砂、砾、泥质岩碎屑组成。(五)含水层与隔水层1、含水层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性主要为各种灰岩,该含水岩组岩溶裂隙较为发育,赋存承压水,如黑汉沟泉泉水流量为222.22L/S,水位标高在1240左右。该含水岩组在露头处接受大气降水的 补给,沿倾向向深部径流在汾河河床一带排泄。据2008年9月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四水文地质队在山浪煤矿井田东南部施工的1号水源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