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1022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C(A项“闰”读rn,B项“殷”读yn,D项“亲”读qng)2.D(A项证征,B项败拜,C项粟栗)3.B4.C(A项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高楼大厦”不能修饰“豪华都市”;B项不合逻辑,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型企业,只能取其一;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河南首次”。)5.D(是“巳” 日,“子”日错。)6.C(“侣”是意动用法,以为伴侣。)7.A(记载)8.C(因为)9.B10.D(“层层递进功劳”分析不当。)11.(10分)(1)(5分)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麦子雨,人们占卜说是个丰收年。(关键词“雨”“阳”“占”“有年”各1分,句意1分。

2、)(2)(5分)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出来),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或:以致不能尽情地游乐)。(关键词“或”“咎”“其”“极”各1分,句意1分。)12.(11分)(1)(1分)力耕不吾欺(2)(6分)第一问(4分):登高赋诗;与邻居(友人)饮酒;从事农业劳动(务农);与邻人(朋友)谈笑。(每点1分)第二问(2分):自由 闲适(悠闲) 快乐 宁静(每点0.5分,意思对即可)(3)(4分)表达诗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及永远躬耕的决心。(2分)表达诗人努力劳作以自食其力的愿望(或:对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生计问题充满自信和乐观)。(2分)(意思对

3、即可。)13.(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每句1分,句中有误不得分)14.(21分)(1)BD(B项原因分析错误;D项对主旨理解不正确。答出一项得2分)(2)(5分)这是受当时的环境(场景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蓝天、阳光、长城、长风、泼墨挥毫的老人这一切构成开阔而充满动感的壮丽画卷,传达出振奋、豪迈的气势,与鹰的奋飞精神一致,让人热血沸腾。(点出“环境因素”2分,具体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3)(6分)用年轻的鹰目光迟滞、茫然冷漠状态来反衬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绝不屈服的性格和志在蓝天的精神;告诫人们不要人为

4、地制造退化,要让奋飞的灵魂自由奋飞,永不沉沦。(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如果言之成理也得分。)(4)(6分)这泪是鹰的泪(1分)。它高傲、凶猛,却被拴在架子上无法高飞,尊严受到侵犯却无法还击,心中充满强烈的悲怆。(3分)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高傲的奋飞者横遭厄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加害于鹰的人的怨愤。(2分)(第三问如答“表达对鹰的不幸命运的同情”可给1分。)15.(3分)罄 旰 揖 鳏 忾 醍(每个字0.5分)16.(4分)西方 千里 东门 司仪 (每个1分)17.(5分)(1)(2分)以流水喻月光,用一个动感极强的“泻”字加以点化,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动人景象。

5、(意合即可)(2)(3分)这个短语显然把故都的秋比成了美味,化无形的秋为具体可感的事物,一方面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由衷赞美,另一方面为文章最后把秋比喻为“白干”“馍馍”等做了铺垫。(意合即可)18.(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当时下雨这件喜庆之事。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的书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打败了北狄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建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

6、,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人们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过了三个月,到四月初二(乙卯)才下雨,四月十一日(甲子)又下了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四月十四日(丁卯)又下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

7、:“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稻谷。”“没有麦没有稻,将会连年饥荒,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能忘记吗?”既用“雨”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天上落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天上落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说不是这样,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而太空渺渺茫茫,不能够命名它,我就用喜雨来叫我的亭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