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60960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页例8及做一做 ,练习一第8题。例8是一节解决问题的课 ,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前面例1例5的教学 ,学生初步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 ,会测量物体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这些都为例8尝试估测物体长度打好了根底。通过例8的学习 ,学生可以稳固初步建立的1厘米和1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 ,提高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和估测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做好铺垫。二核心能力通过这节课 ,要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同时还要结合长度单位的建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学习目标1.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类比、观察 ,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感受长度的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长度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四学习重点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五学习难点有逻辑地表达选择适宜长度单位的想法。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测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借助自己的身体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想一想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 ,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 ,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有多高吗?二课堂设计1.检测预习 ,新知导入同学们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比一比的游戏。要求:我说你比 ,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2米

3、。昨天在家大家都已经量过自己的1拃的长度了 ,谁来说一说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身高?厘米和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 ,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唤醒学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表象 ,为新授课做准备。】2.问题探究生活中到处都有长度需要测量 ,瞧:这是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场景。思考1:旗杆有多高呢?请自己结合生活经来想一想 ,用你脑中的尺子量一量。师:想必同学们都有了自己估测的答案 ,下面请你来当裁判。场景播放:小红和小明正在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争吵。小红说

4、:旗杆13米 ,小明说旗杆13厘米。师:要你当裁判 ,评判什么问题呢?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出示课件师:如果你是裁判 ,你想对谁说什么?先想一想 ,再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测如下:对小明说: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 ,用手比画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 ,旗杆不可能这么矮 ,所以旗杆的高度不能用厘米做单位。对小红说:推算法。我的身高大约是1米30厘米 ,也就是130厘米 ,我没有旗杆高 ,但是130厘米大于13厘米 ,说明我比旗杆还高呢 ,这不可能。所以小红说的对。对小红说:类比法。数学书宽大约15厘米 ,一支新铅笔比13厘米长 ,旗杆是不是和这些物品一

5、样高呀 ,不可能的 ,所以小红说的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是对的。师:大家用举例、推理、排除的方法有理有据地当好了裁判 ,我想小明真的明白了 ,旗杆的高度不应该是13厘米 ,而应该是13米。师:13米大约有多高呢?你能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来描述吗?小结:像同学的身高比1米多一些 ,差不多10个这样的小朋友的身高接起来就和旗杆的13米一样高了。【设计意图:通过小红和小明的对话引出认知冲突 ,那么旗杆到底有多高 ,“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带着疑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最终依据身边不同的参照物的长度以及不同的推理方法说明旗杆高13米。进而学生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测量长度

6、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都证明了小红的说法是正确的 ,即旗杆的高度是13米。以后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旗杆的高度问题 ,可能还会有门高、房间高、树高 ,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多思多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10厘米大约有多长 ,1米大约有多长 ,根据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进而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师:大家觉得合理吗?你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中吗?1.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课桌宽60 小鸟的脚印长1 篮球场长28 【答案】厘米 厘米 米【解析】考查目标1。教室长大约6米 ,即600厘米 ,课桌宽没有教室长 ,所以只能是60厘米。小鸟的脚

7、印长1厘米。一庹长大约1米 ,小鸟的脚印比一庹短得多 ,所以是1厘米。篮球场长28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30厘米 ,篮球场比小学生的一步长得多 ,所以只能是28米。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大树高8米。 教室长10厘米。 【答案】数学书长26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6厘米;教室长10米。【解析】考查目标1和2。小朋友的身高是1米多 ,数学书的长不可能比小朋友的身高还长 ,所以数学书长26厘米。一个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3厘米只有大约三个指头宽 ,房间不可能这么矮 ,所以房间高3米。一拃长大约10厘米 ,字

8、典的厚度不会超过一搾的长度 ,所以字典不可能厚6米 ,应该是字典厚6厘米。10厘米大约是一拃的长度 ,教室不可能这么小 ,所以教室长10米。三课时作业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选择最后一题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要练说 ,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 ,听得准确 ,才有条件正确模仿 ,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 ,注意听说结合 ,训练幼儿听的能力 ,课堂上 ,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 ,我对幼儿说话 ,注意声音清楚 ,上下起伏 ,抑扬有致 ,富有吸引力 ,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 ,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抓住教育时机 ,要求他们专心听

9、 ,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 ,培养幼儿边听边记 ,边听边想 ,边听边说的能力 ,如听词对词 ,听词句说意思 ,听句子辩正误 ,听故事讲述故事 ,听谜语猜谜底 ,听智力故事 ,动脑筋 ,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 ,接儿歌下句等 ,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 ,轻松愉快 ,既训练了听的能力 ,强化了记忆 ,又开展了思维 ,为说打下了根底。 快速公交B1车身长18 回形针长3 “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

10、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课桌宽40 一匹马高2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11、“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写一写 ,你是怎样确定上图中小朋友身高的长度单位的。【答案】米厘米厘米米 厘米【解析】考查目标1和2。能根据自己建立的长度单位的表象 ,给物体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另外还要会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逻辑地进行表达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