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6088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策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我省中考物理试题特点看初中物理教学及备考的策略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罗基鸣 由于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具有水平检测与选拔的双向功能,因此中考命题在宏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充分体现试题的基础性、科学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导向性等功能,为评定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业水平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依照我省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近几年来我省中考物理试题准确地把握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命题风格上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理念,试题特点鲜明,稳中求新,稳中求进,凸显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既有利于高级中学对不同层

2、次学生的甄别和选拔,又对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我们每年都对试题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对在阅卷中发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从中也发现了当前我省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下面将结合我省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来谈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特点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初中物理课程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而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学科命题的依据,在最新颁布的课标中将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为:“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

3、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的特性及课标要求都决定了中考试题必须具备“基础性”的特点,这里的“基础性”可理解为三层含义:一是在考查内容上要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其中基础知识是指学生应当识记、理解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简单应用,而基本技能是指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作图、实验等技能;二是在考查目标上应注重对基本知识掌握的认知层次的把握,既要有了解、认识的层次,也要有理解的层次,以体现测试目标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在试题立意上,应注重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紧密联系社会和生活,渗透STS教育。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

4、考查学生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纵观我省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在考试内容上约有80的试题均属于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并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大。涉及到的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但是从调研结果来看,每年因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上而失分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原因何在呢? 下面就以我省的中考试题为例,着重来谈谈如何正确认识中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内涵。1.基础知识包括简单、必备的识记内容,但考基础知识并不等同于考机械记忆,而是重在考查对概念本质性的理解及规律建立过程的认识。例(2011年第9题)分子、电子、太阳系、地球四个物

5、体中,尺度最大的是_,最小的是_。例(2009年第2题)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空间尺度大小各异,大到宇宙,小到夸克,以下四种物质尺度最小的是 ( )A电子 B银河系 C地球 D分子 课标在二级主题“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中明确要求“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以上两题均属对同一知识点的考查,由于其行为动词已界定为“了解”,属最低的认知层次。学生要正确解答此题,需要知道分子、原子的结构及宇宙的大致组成部分,由于这两题的难度很小,是对最基础知识的识记,但这种识记也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物体的大小尺度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例(2011年第13题) 海啸发生时,汹涌的海水由于运动而

6、具有的能属于_(选填“动”或“势”)能,海水冲走船只时,海水的作用力对船_(选填“做”或“不做”) 功。 “动能”和“功”都是初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考查时不可能单纯地考查什么是动能、什么叫做功,而是重在考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动能的含义,能否结合具体的情境从做功的两大要素中具体分析、判断海水的作用力对船是否做了功。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是如果学生对做功的含义并不完全理解则无法正确做出判断。例(2009年第10题 ) 将重为6N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重是5N,则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6N B5N C1N D11N 2.将一些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或从一些表面相似的现象中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

7、解程度。例(2010年第16题)如图,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参观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摆动,呼喊声越大,金属球摆动的幅度越大。这表明声音不仅能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 。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喊声的“大小”。 由于声音这部分知识大多属于识记要求,且本小题考查的是两个最基本的知识点,考生答题情况普遍较好。在乐音的三个要素中,学生特别容易将“音调”与“响度”混淆,本题的第二问正是为此而设,避免学生混淆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切实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音调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是声音的“高低”。而响度主要与发声体

8、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是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例(2011年第3题)天气由阴雨转为晴朗时室内的瓷砖地板和墙壁上有时会出现小水珠,即“回潮”现象。“回潮”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 B. 液化 C. 凝固 D. 升华例(2011年第8题 )小靖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分别盛有这两种油的杯子一起放入冰箱内降温,她发现两杯油的温度都降到7时,地沟油变为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A.密度 B.沸点 C.凝固点 D.比热容热学中的概念较为繁多,学生如果概念不清往往会将其混为一谈。如:蒸发、汽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是一系列易混淆的物态

9、变化名称,而沸点、凝固点、比热容、吸热、放热更是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对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及热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在判断一些自然现象究竟属于何种物态变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知道掌握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分清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初、末状态,然后按照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由此判断出与它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再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教师可借助于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固态分子束缚最紧,活动能量最小,液体可以流动,分子受束缚较弱,活动能量较大,气态分子无拘无束,活动能量最大,因此,从固态到液态到气态,一定要吸引能量,反之,则放出热量。这样就可以有

10、助于学生加深记忆,而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 例(2009年第7题 )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电磁波 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实际并不存在 光波、声波、电磁波是初中学习中接触的三种波,它们既有相同、相似之处,也有完全不同之处。有些外省在中考中就出过类似的考题:如分别写出光与声的一条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复习时,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将三种波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便能将学生的困惑一并解决。3.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设置在不同的情景中,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全面、深刻例(2009年第3

11、题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光学中出现的光学元件名类繁多,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眼 、远视眼、近视镜、远视镜等等。正确作答此类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把握不同元件的成像原理,本题中虽然没在明确标出焦点的位置,但在图中标出的几个点则是作了提示,这其实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例(2011年第5题)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例(2010年第10题 )砌墙时,随着墙体高度的增加,地基受到的压力会逐渐增大。下图像中,能正确描述砌墙时地基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例(200

12、7年第22题)一块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大理石地板砖,规格为80 cm 80 cm1 cm(如图甲所示),质量是l 28 kg。将它平放在水平地板上(g=10 Nkg),求: (1)这块大理石的密度; (2)大理石对地面的压强;(3)如果不小心将大理石弄破变成了l,2两块(如图乙所示),则l对地面的压强和原来一整块相比,会不会变化?简单说明理由。 压强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考查的几率很高。对于以上三道题考的虽是同一个知识点,但却放在了三个风格迥异的背景下去考查,从不同角度、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认识。有的重在定性、有的重在定量,而有的则是数、形结合,这就提醒我们在平常的复习中将

13、学会将基本概念放在变化的情景中,让学生从不同方位去加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2009年第9题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动滑轮把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3m,人所用的拉力F为400N,则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的机械效率是( )A75% B.100% C.67% D.33% 例(2010年12题 )如图,工人利用动滑轮在10s内把重500N的物体匀速提升6m,拉力做功为4000J,则拉力的功率是 W, 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的机械效率是 。 例(2011第15题 )工人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滑轮把同样一种沙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甲、F乙,滑轮机械效率分别是甲、乙,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且沙

14、子的重力大于动滑轮重力,则F甲 _ F乙 , 甲_乙。(选填“”、“”或“”)点评:机械效率是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课标中要求知道的内容,欲计算滑轮的机械效率,则需明确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有用功和总功分别是多少。由题中条件不难分析出,克服重物重力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即W有用=Gh,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W总所以由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可知:=W有用/W总。有些学生虽然知道机械效率的公式,但在现实情景中不会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在工人拉重物的过程中,往往分不清谁是有用功,谁是总功,不会功的计算;有的是单位出错,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均造成了最后结果错误而失分。在中考复习时,教师应清楚学生在理解上出现误区的症结所在,

15、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释疑解惑。另外还要注意,机械效率是一个综合概念,但课标对机械效率要求并没有只限定在滑轮的机械效率,因此只有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效率”的含义,才会在涉及做功及能量转化时,分清有用功、无用功及总功,以便在不同情景中建立起“效率”的概念,比如将滑轮换成斜面或杠杆同样也应知道如何计算机械效率等。4.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中进行考查,强调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2010年第17题)如图是刘星在“五一”假期探究“海水和海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画的一张示意图。根据图给的信息,刘星观察的时间是 (选填“中午”或“夜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