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60855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风热线——节能灯推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风热线:高效产品推广工程为实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加快推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国家从200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1.5亿支高效照明产品。2008年全国共推广5000万支,下达我省300万支推广任务。依据国家下达我省的任务,我们依据统一组织、集中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总体思路,在长治、运城市和省直机关共推广各类高效照明产品390万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2.2%,相当于为我省争取到2088万元的中心财政资金支持,这批高效照明产品投入运用后,年至少可节电1.69亿度,折标准煤5.83万吨,可节约电费支出7600万元以上(按每

2、度电0.45元计算),国家发改委将山西省列为五个先进典型之一,中宣部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为激励和引导全体民众对高效照明产品的认知度,加大照明节能新产品的推广运用,加快推广进度,我省参照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的阅历做法,省级共投入资金1920万元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依据协议供货价格20%40%的比例进行配套补贴,居民用户仅需支付12元钱,就可以用上优质高效的照明产品。问:请您谈谈,国家为什么要拿出专项资金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答: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党中心、国务院为实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

3、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基础好,潜力大,见效快,受惠面广,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节能减排措施。从我省390万支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状况看,年可实现节电量1.69亿度,少排放二氧化碳17万吨,二氧化硫0.15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对一般老百姓有什么实际意义?答: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是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的有效途径,照明产品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通过国家和省级政府补贴,老百姓只需花12元钱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既节电、又省钱,看得见、摸得着,效果直观,易于被广阔群众接受和认可,便于宣扬和普及。另外,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有助于消费者养成自觉选购

4、节能产品的良好习惯,影响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行为,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变更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问:我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为什么要以农村为实施重点?答:从我们前期调研状况看,城乡居民用户在用的照明产品仍以白炽灯、劣质荧光灯为主,特殊是我省农村地区是白炽灯的运用最广泛。我们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主要有两个考虑:一个是采纳高效节能灯替代白炽灯,节能效果显著;另外一个缘由,农村是节能产品及节能学问普及的重点,以农村为重点进行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能够真正使广阔百姓从中得到实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人通过运用节能产品而提高对我们

5、推动节能工作的感性相识,对于推动全民节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工作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从农村到城市、从分散到集中,以村为单元逐步推广,虽然初期工作量大,困难和问题也多,但最能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节能及节能宣扬的效果非常显著。问: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中还存在哪些困难,须要解决哪些问题?答:由于如此大面积进行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在国内是第一次,因此,在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在短期内组织协调好供货企业、各级推广机构和用户的关系,使得推广工作能够井然有序进行。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流程,托付第三方机构帮助做好推广各项工作,总体上看,去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是胜利的,国家也宣扬报道了我省的阅历做法。问:我也想申购政府补贴的节能灯,请问如何办理?答:由于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有限,去年的推广重点在长治和运城两个循环经济试点市,我们今年重点在除长治、运城外的其余九个市的循环经济试点县推广。您假如在推广范围,可以在当地推广部门需求调查时提出节能灯申购需求、交清自付款,然后我们将依据规定依据农村居民每户不超过5支灯、城市用户不超过10支灯进行发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