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60798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教学目标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臵、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并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3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水平。4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理解相对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臵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同时媒体播放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

2、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黄土的由来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臵与范围。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然后教师根据相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做个简单介绍。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文明的摇篮)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请同学结合教师课件,看课本第67页活动2题,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3、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以前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读图8.3看课本第67页活动第1题,小组讨论,分析“风成说”证据。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总结。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

4、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板书: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本插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水准。教师把三种地貌给学生做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板书: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结合课件水土流失资料,实行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协助他们实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和植被等。地形。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降雨。降水变率大。黄土高原地区降

5、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所以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壤。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很多物质溶于水。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加深理解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水平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越差。2.人为因素长期的过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承转)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呢?板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肥沃的土壤,这样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

6、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使耕地减少,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3)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带来了什么问题?(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流入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作简要总结。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7、通过问题让学生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旱、涝灾害,接着教师提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后果?(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教师引导使学生意识到黄土高原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得出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板书:三、脆弱的生态环境过渡:之所以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因为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人口增长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恶性循环:人口增加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产量下降扩大荒地开垦面积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生态建设)板书:四、生态建设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在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中摸索出的成功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一)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提高土壤肥力,建设神态农业。(二)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通过上述措施:一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是增加当地人民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