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溶液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60786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体溶液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胶体溶液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胶体溶液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胶体溶液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胶体溶液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体溶液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体溶液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胶体溶液第一节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成微 粒的物质叫分散质或分散相;能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叫分散剂或分散介质。分散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思考:举例说明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 m之间的体系叫胶体分散系。第二节 溶胶溶胶是胶体溶液的简称,其分散质粒子(胶粒)的大小在1nm100nm之间, 是由大量的分子或离子组成的聚集体,在分散质和分散剂之间存在有相界面。溶 胶具有高度分散性、多相性和聚结不稳定性,由此导致了溶胶在光学、动力学和 电学等方面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一、溶胶的基本性质(一)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

2、现象:在暗室中,用一束聚焦的光束照射溶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 向观察,可以看到溶胶中有一道明亮的光柱,这种现象称为丁铎尔现象。(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溶胶粒子时刻处于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因而表现出扩散、沉降等与胶粒大小 及形状等属性有关的运动特性,称之为溶胶的动力学性质。1. 布朗运动:溶胶的胶粒,在介质中不停地作不定向的、无规则的运动现 象,称为布朗运动。由于分散介质的分子从各个方向以不等的力撞击溶胶粒子, 胶粒在每一瞬间受到碰撞的合力大小和方向不同,所以胶粒处于不停的无秩序运 动状态。2. 扩散: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 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胶粒的扩散。溶胶

3、粘度越小,浓度差越大,温度越高,越容易扩散。3. 沉降: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沉的现象称为沉降。溶胶胶粒较小, 扩散和沉降两种作用同时存在。一方面由于布朗运动使胶粒向上扩散,另一方面 由于重力作用使胶粒向下沉降。当扩散和沉降这两种相反作用的速度相等时,系 统处于平衡状态,称为沉降平衡。平衡时,胶粒的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形成 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三)电学性质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溶胶粒子在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例如,在一个U型管中注入棕红色的Fe(OH)溶胶,小心地在Fe(OH)溶胶上面33注入适量的NaCl溶液。然后分别插入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可以 看到负极一端的棕

4、红色界面上升,正极一端的棕红色界面下降。结果表明,这种 溶胶的胶粒带正电,向负极移动。图示如下:实验证明,大多数金属氢氧化物溶胶的胶粒带正电,称为正溶胶;大多数金 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胶、金、银等溶胶的胶粒带负电,称为负溶胶。研究电泳现象,不仅有助于了解溶胶的结构及其电学性质,而且在蛋白质、多肽、 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课堂练习:要求背诵丁铎尔现象、布朗运动、扩散、沉降和电泳的概念。二、溶胶的结构(一)胶粒带电的原因(教学重、难点)溶胶的电学性质,表明胶粒带电。胶粒带电有两种主要原因:1.胶核界面的选择性吸附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分散质具有很大 的表面积,

5、溶胶粒子中的胶核(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聚集体)具有吸附其他物质 而降低其界面能的趋势,通常会选择性地吸附分散系中与其组成类似的离子,使 其界面带有一定量的电荷。例如,制备氢氧化铁溶胶,化学反应式为:FeCl3+3H2OfFe(OH)3+3HCl溶液中有部分Fe(OH)3与HC1作用,化学反应式为:Fe(OH)3+HClfFeOCl+2H2OFeOClFeO+Cl-由若干个 Fe(OH)3 分子聚集成直径为 1nm 100nm 的固体粒子,它是溶胶粒 子的核心,称为胶核。胶核能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与其组成类似的FeO+而带正 电荷,而溶胶中电性相反的Cl-(称反离子)则留在介质中。又如,利用硝酸银和

6、碘化钾制备碘化银溶胶,化学反应式为:AgNO3+KIAgI+KNO3如改变两种反应物的相对用量,可使制备的碘化银溶胶带有不同符号的电 荷。当KI过量时,AgI胶核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荷;当AgNO3过量时,AgI 胶核则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荷。2. 胶核表面分子的解离 胶核和介质接触后,表面上的分子与分散介质 作用而解离,其中的一种离子扩散到介质中,这时胶核表面便带相反的电荷。例 如,由硅胶制备的溶胶,胶核是由许多xSiO2 yH2O分子组成的,其表面与水 作用所形成的H2SiO3是一种弱酸,可以解离成SiO32-和H+。H2SiO3jHSiO3 - +H+HSiO3-iO32-+H+H

7、+扩散到介质中去,而HSiO3-和SiO32-则滞留在胶核表面,其结果使胶粒 带负电荷,故硅胶为负溶胶。(二)、胶团的双电层结构(教学难点)反离子有两种趋势:一是受到胶核的异电吸引,有靠近胶核表面的趋势;二 是因离子的扩散作用,又有远离胶核表面的趋势。这两种相反趋势共同作用的结 果,只有一部分反离子被紧密地吸引在胶核表面,并与胶核表面的离子一起而形 成带电层,称为吸附层,其厚度约为 1个分子厚度的距离。胶核与吸附层构成胶 粒。在吸附层外面,另一部分反离子则分布于胶粒的周围,距胶核越近,浓度越 大,愈远渐稀,形成了与吸附层电荷符号相反的另一个带电层,它的厚度取决于 反离子向介质中扩散的程度,称为

8、扩散层。这种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成的电性相 反的两层,称为双电层。胶粒和扩散层构成胶团。胶团以外的介质称为胶团间液, 溶胶是胶团和胶团间液所构成的整体。胶粒和扩散层的电荷符号相反,电量相等, 所以整个胶团呈电中性,溶胶不显电性。在电场中,胶粒能够定向移动,是独立 运动的单位。通常所说的溶胶带电,实际是指胶粒而言的。例如,在氢氧化铁溶胶中,由m个Fe(OH)分子聚集成胶核,胶核选择性地3吸附了 n个FeO+ (mn),同时还紧密吸附了(n-x )个Cl -,便形成了胶粒。 扩散层中有x个Cl-。氢氧化铁溶胶的胶团结构,也可用简式表示如下:胶核吸附层扩散层nFeO + (n-X)Cl x*XCr、/

9、,胶粒、“#胶团三、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一) 稳定性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有热力学不稳定性,但纯化的溶胶却能稳定 地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具有动力学和电学稳定性。这种能够在相对较长时间内稳 定存在的性质称为溶胶的稳定性。溶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 电、水化膜的存在和布朗运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胶粒带电。(二) 聚沉削弱或消除溶胶稳定的因素,胶粒就会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这个过程称为凝 聚。当溶胶粒子聚集成更大的颗粒时,其布朗运动克服不了重力的作用,溶胶 粒子从分散介质中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使溶胶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 种:1 加入强电解质 溶胶对电解质很敏感,向溶胶中加入少量的

10、电解质,就 能促使溶胶聚沉。使胶粒所带的电荷数减少甚至消除,使胶粒间的斥力减小,扩 散层和水化膜随之变薄或消失,这样胶粒就能迅速凝聚而聚沉。例如,向Fe(OH)3 溶胶中加入少量的KSO溶液,立即出现聚沉,析出氢氧化铁沉淀。242.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两种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按适当比例混合,彼此 所带的电荷相互抵消,引起溶胶的聚沉。如用明矶净水就是溶胶相互聚沉的实例。3. 加热加热能使溶胶发生聚沉。因为加热增加了胶粒的运动速度和碰撞 机会,削弱了胶粒的吸附作用和溶剂化程度,使溶胶发生聚沉。课堂练习:1、溶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使溶胶聚沉的方法有哪些?第三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一、

11、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甚至高达几百万的化合物叫高分子化合物。它包括 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类。虽然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组成一般比较简单。例如,聚糖 类的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分子,都是由数千个葡萄糖残基(一CH 0 )连6 10 5接而成,它们的通式可写为(C H 0 ),但各物质的分子链长度和链节的结6 10 5 n 合方式不同,因而会形成线状或分枝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由高分子化合物所形成的溶液称为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一)稳定性较大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比溶胶的稳定性更高,在无菌、溶剂不蒸发的情况下,可 以长期放置而不沉淀。在稳定性

12、方面它与真溶液相似。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许多亲水基团(如一OH、一COOH、一NH等),这些基2团与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高分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时,在其表面上牢固地吸引 着许多水分子,形成一层水化膜,这层水化膜与溶胶粒子的水化膜相比,在厚度 和紧密程度上都要大得多,因而它在水溶液中比溶胶粒子稳定得多。用大量电解 质使高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沉淀析出的过程,称为盐析。(二)粘度较大 真溶液和溶胶的粘度与纯溶剂相比,差异不大,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粘度 相比之下要大得多。其原因是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线状或分枝状结构,在溶液中, 受到介质的牵引而运动困难,加上高分子化合物的高度溶剂化(若溶剂为水, 则为水化),

13、使自由流动的溶剂减少,故粘度较大。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浓度、温度、压强及时间等。三、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溶胶中加入适量的高分子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时(如加入电解质),不易发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溶液对 溶胶的保护作用。例如,在含有明胶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则 反应生成的氯化银不易出现沉淀,而容易形成氯化银胶体溶液。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一般认为是由于加入的高分子化合物都 是能卷曲的线形分子,很容易被吸附在溶胶粒子表面上,将整个胶粒包裹起来 形成一个保护层;又由于高分子化合物水化能力很强,在高分子化合物外面又形

14、成了一层水化膜,这样就阻止了溶胶粒子的聚集,从而提高了溶胶的稳定性。示 意图如下。亠禧啟未挪到保护K濬胶得到保护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在生理过程中很重要。血液中的碳酸钙、磷 酸钙等微溶性的无机盐类,它们都是以溶胶的形式存在的,由于血液中的蛋白质 对这些盐类(溶胶)具有保护作用,所以它们在血液中的含量虽然比在水中的浓 度提高了近5倍,但仍然能稳定存在而不聚沉。当发生某些疾病使血液中的蛋白 质减少时,减弱了对这些盐类(溶胶)的保护作用,微溶性盐类就可能沉积在肝、 肾等器官中。医药上用于胃肠道造影的硫酸钡合剂,其中就含有足够量的高分子化合物一 阿拉伯胶,它对硫酸钡溶胶具有保护作用。当患者口服后

15、,硫酸钡胶浆就能均 匀地粘附在胃肠道壁上形成薄膜,从而有利于造影检查。医药用的防腐剂胶体银(如蛋白银),也是利用蛋白质的保护作用制成的银的胶态制剂,使银稳定地分 散于水中。问题思考:高分子溶液对溶胶具有保护作用,在医药中有何意义?四、凝胶(一)凝胶的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如浓度增大、温度下降或溶解度减小时,很多高分子化合 物溶液的粘度会逐渐变大,最后失去流动性,整个体系就会变成具有立体网状 结构的弹性半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凝胶。例如,将琼脂、明胶、动物胶等物 质溶解在热水中,静置冷却后,即变成凝胶。形成凝胶的过程称为交凝。形成凝 胶的原因是,很多具有线状或分枝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象一堆散乱的杂草, 在彼此的接触点上相互交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尽管网眼很不规则,但能把分 散介质包围在网眼中间,使其不能自由流动,整个体系就变成半固体。由于构成 网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柔顺性,所以,整个凝胶也具有弹性。凝胶中包含的溶 剂量可以很大,例如,在凝结的血块中也含有大量的水分。凡是影响高分子化合 物溶液粘度的因素,都能影响凝胶的形成。凝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豆腐、凉粉和干菜等;也可以是 琼脂、浆糊和皮革等;还可以是毛发、指甲、皮肤、肌肉、细胞膜、髓质和软骨 等等。可以说,人体中的水大部分都保存在凝胶中,生命过程的很多物质交换和 分布,都与凝胶密切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