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教学案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607716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轮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滑轮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滑轮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滑轮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滑轮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轮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轮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滑轮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简朴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出目前复杂机器中。“滑轮”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在学习了杠杆的基本上,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及用途。(二)学生分析初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滑轮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三)设计理念()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物理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3)教师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一种鼓励者、组织者、指引者、协助者和增进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伙、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协作和讨论,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智慧为整个小构成员所共享,加强小组间的交流,体

2、验探究的乐趣,分享探究的成果,增强教学效果。(四)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结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懂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规定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3)懂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过程与措施:(1)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的能力及与她人合伙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科学措施。(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滑轮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产生学科学、爱科学,乐于摸索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懂得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教学难点:设计实验

3、方案,探究得出定、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措施: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具和媒体: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滑轮、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带横格的纸板、细绳等(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学生简介实验器材:铁架台,细线、钩码,自制的刻度板(每一大格代表cm),这个小轮叫什么?滑轮也是一种简朴机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滑轮的知识。二、探究新知一结识滑轮问题一:学生观测滑轮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得出滑轮的定义。(阐明: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善于观测,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从身边发现科学和发现问题的习惯。)问题二: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学生交流举例,教师补充放映课件:升国旗时,旗杆的顶部有一种滑

4、轮,尚有起重机大吊车、舞台幕帘、电梯等(阐明: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滑轮,增强学生的感性结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物理。)问题三:想理解有关滑轮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想理解:滑轮的使用、原理、用途、好处、种类等(学生的思维活跃,爱好被调动起来)二引导学生初步结识定滑轮、动滑轮1、提出问题:能否用桌上的一种滑轮、细线、铁架台将钩码提高一定高度?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学生实验,小组交流,展示探究成果。甲乙生甲:将滑轮固定,绳子绕过滑轮,一端挂重物,一端用手向下拉,物体上升。生乙:我是将绳子的一端固定,重物挂在滑轮的下面,绳子绕过滑轮,手拉绳子的另一端,物体上升。(阐明:让学生初步学会组装定滑

5、轮、动滑轮,为背面研究滑轮的作用做铺垫。通过学生操作、讨论、分析,给学生创设一种敢于体现不同见解的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爱好。培养质疑能力,增进学生积极发展。)3、提出问题:这两种方案在具体操作中均有哪些不同?学生通过仔细观测发现除用力的方向不同外,甲滑轮固定不动,乙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由学生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并用作图的措施把它们表达出来。三实验探究,分析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两位同窗互换操作,谈感受,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提高同样的重物,所用的拉力不同。2、由学生提出进一步实验探究的问题问题一: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高物体,拉力和重力有什么关系?省力?问题二:绳子的末端(也就是动力的作

6、用点)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的高度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省距离?问题三: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高物体,拉力的方向与物体上升的方向?变化用力的方向?3、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并设计出记录数据表格。4、小组交流,师协助分析和补充。、学生大胆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引。 课件 友谊提示:实验中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伙。注意弹簧测力计的对的使用(量程、单位),要让绳子沿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并记录静止时拉力的大小。实验时运用桌上的器材,分别对所研究的滑轮测三组数据,并记录数据在实验表格中。根据所测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定滑轮、动滑轮的长处、缺陷。(阐明:通过科学探究,以提出问题,猜

7、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伙为基本要素。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讨论互相补充、完善。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措施,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观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6、小组交流,学生分析归纳出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阐明: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在交流中学生的体现欲望被充足地调动,学习爱好骤然高涨,使学生积极发展。)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但能变化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特点:省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不能变化用力的

8、方向。提出新问题:同窗们懂得,实验中肯定有误差,用动滑轮时,拉力F会稍不小于/2G物,这是为什么?生分析:动滑轮有重力,轮和轴之间有摩擦,绳也有重力等。因此F1/2 G物是有条件的。课件分析、反馈练习1、如图所示,某工人师傅用定滑轮向上提起300N的重物,则手的拉力F= _N2、如图:物体所受重力为80N,不考虑动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想想议议:如果考虑动滑轮重且动滑轮重为N(不计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课件展示,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四应用1、课件 科学漫画 学生分析2、思考:一种人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重物应当怎么办?(阐明: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

9、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措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总结延伸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窗们均有哪些收获?(阐明:让学生感知探究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2、我们懂得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而使用定滑轮可以变化用力的方向,如果想既省力,又想变化用力的方向,应当怎么办?取两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这就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窗们可以带着这个爱好,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也可到实验室自己探究。(阐明: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四、课后实践A、调查滑轮的应用,以及与其她机械组合的工作状态,写出调查报告。

10、B、在提高重物时,想既省力又能变化力的方向,如何使用滑轮呢?C、观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看谁找的多。(阐明:分层开放式作业,体现了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同步又使学生体会物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体味成功的喜悦,将快乐的物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采用了“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伙”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伙学习以点带面,增进学生全体参与。多元评价,即时、精确、客观,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平等中互相协助,在竞争中互相切磋,在奉献中共同提高,在

11、展示中张扬个性,在展示中学会自信、学会欣赏、学会鼓励,促使每个学生在感悟中不断升华,综合能力日益提高,最后奠定此后发展的基本。在这节课里,同窗们非常之敢想,踊跃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推测与假设,不时迸发出新颖的火花,富有创新精神;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结识到她们的个性和潜能。同步也显示出同窗之间的协作与会话过程,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小组的成员所共享。如何倾听她人的见解,借鉴她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结识,也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过程,在培养的过程中,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学习知识的效率的确要低某些;一旦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激起学习的热情,掌握了对的的学习措施,学习的速度会远远超过此前,教学进度会大大超前。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本节课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减少坡度,分散难度,增强教学效果,将滑轮组的教学内容放到下节课进行。 小组合伙学习教学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