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60720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在现在社会,须要运用倡议书的事情愈发增多,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怎么写倡议书才能避开踩雷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1各位同学:早上好!我今日讲话的题目是:树立绿色理念,创建绿色学校。今年我们学校正在主动创松江区绿色学校,这给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什么是绿色学校呢?有人说:绿化了的学校便是绿色学校,这当然是一种误会。“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而可持续发展即“既满意当代人的须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意其须要”的发展。简洁地说,绿色学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绿色教化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化;绿色人

2、才,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绿色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依据全国环境宣扬教化行为纲要的规定,绿色学校有四个主要标记:每个同学都要切实驾驭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爱护的内容;每位师生的环境意识较高;全体师生要主动参加面对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扬教化活动;校内绿化、美化、净化。二、创建“绿色学校”的目的和意义:1、对于学校师生:有助于师生深化地相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环境学问、意识、技能、看法、价值观和行为等环境素养,使其在今后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视环境问题。2、对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提高环境教化教学和管理水平。3、对于环境:削减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回收再

3、生资源,营造美丽宜人的校内环境,更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4、对于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老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化和管理上的合作。5、对于教学:学校可以获得实现“绿色学校”的课程所须要的教化思想、教材和辅导资料,强化素养教化。为学校开展素养教化供应重要的载体,更好地培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6、社会影响:能提高学校自己在本地区的声誉和形象,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7、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节能、节水、节电,资源回收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削减事故隐患,明显地削减奢侈,节约学校财政开支,加强学校内部的管理。三、创建“绿色学校”的要求:创建绿色的学校,创设绿色的环境,提倡绿

4、色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倡议:1、马上行动起来,都来关切、支持和爱惜绿化,主动参加校内绿化建设和管理。2、爱惜每一片绿地,做到不践踏绿地,不攀折花木。对破坏绿化设施的行为要敢于制止并举报。3、争做文明人,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纸屑,特殊是在我们早餐、零食之后不乱丢手中那些塑料包装袋。4、勤俭节约,珍惜校内的各种资源。不运用污染环境的产品,不运用一次性碗筷。5、树立和提倡绿色文明意识,主动参与校内爱绿护绿行动。6、师生和谐,同学友好,语言文明,行为规范。7、人人都是环保天使,做绿色宣扬员,望见不文明现象刚好劝告和制止。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影响四周的人,不断改良我们

5、四周的生态环境。老师们、同学们!为了水、为了空气、为了我们的校内、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少一些不经意,多一些责任感,多弯一下腰,多伸一次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动参与“我微笑,我捡起”。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改变,用热忱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让我们的行动成为校内景色中最靓丽的一道人文景观。最终我用一句话结束我今日的发言:绿在心中,重在行动;树绿色理念,创绿色学校!感谢大家!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2尊敬的老师、敬爱的同学: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记。爱惜地球、维护生态、爱护环境,提倡绿色文明,是一种新的时尚、是

6、社会进步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使我校早日成为市级绿色学校,我们倡议:一、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主动开展营造和谐环境、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将环境教化普及、深化下去。二、努力学习环保学问,切实贯彻学校环境教化安排,主动参加校内校外环保宣扬和环保实践活动。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健康无限生命。带动身边的人对可循环垃圾、废旧电池等进行回收。1、让绿色走进班级。班级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自己动手装饰教室环境。2、校内内课间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包干区卫生工作到位。3、

7、爱惜学校一切公共财物。不践蹋草坪,不攀枝折花,爱惜花草树木。不刻划桌椅,不有意损坏门窗、水龙头、开关及其他公物。4、净化语言环境,不说赃话、粗话,运用礼貌用语。5、节约用水,疼惜电能,疼惜每一粒粮食。6、敬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从楼上倒脏水,乱扔杂物。四、主动、仔细搞好校内以及居住社区、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限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五、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风尚。明确环保责任,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动努力。各位老师、同学,行动起来吧请善待你四周的点滴绿色!让我们携手爱绿、护绿,播洒绿色的希望,共创绿色二中!信任有了你的参加,我们的校内肯定更加漂亮。倡议人:xx

8、xxxx年xx月xx日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3敬爱的老师、同学们:现代社会,伴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也接踵而来。森林破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田地沙化。绿色在削减,生命在消亡,天灾、人祸使地球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不堪重负。老师们、同学们,谁不想仰视蓝天,俯看绿地,大口呼吸簇新的空气?谁不想拥有幽静的环境?谁不想自己的家干净、清幽而充溢温馨?而我们的校内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北师大附校几千名师生共同的家园。漂亮的环境须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常一点一滴地养成。借创建绿色学校之际,我们向全体老师和同学发出如下倡议:一、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主动开展“营造和谐环境,创

9、建绿色学校”的活动,将环境教化普及、深化下去。二、努力学习环保学问,主动参加校内校外环保宣扬和实践活动。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倡绿色生活,享受健康人生。1、让绿色走进班级,教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自己动手装饰教室环境。2、不吃零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废纸和易拉罐等可利用的物品。“世界上原来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宝。”回收废纸可以使我们的大片森林免遭砍伐,我们可以回收易拉罐等物品制作工艺品,装饰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议在各班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接着做好废品的回收工作。3、爱惜一切公共财产。不践踏草坪,不攀枝

10、折花,爱惜花草树木;不刻划桌椅,不有意损坏门窗、水龙头、开关及其他公物。4、珍惜资源,崇尚节约。节约每一滴水,疼惜每一粒粮食。5、净化语言环境,不说脏话、粗话,运用礼貌用语。21世纪是崭新的世纪。对21世纪的世界公民来说,环境爱护意识的凹凸反映着一个人的素养。作为21世纪的主子,我们应当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心系全球,立足校内,着眼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培育我们的绿色意识。为了那抹绿色,只为了那抹绿色,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热诚,将绿色的希望绵延下去。信任有了你我的参加,我们的校内肯定更加漂亮!创建绿色学校倡议书4同学们:走进我们可爱的学校,我们每

11、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干净和漂亮,一株株绿树为我们供应簇新的空气,一棵棵小草和一朵朵小花为我们装饰校内。但近来我们的草坪在哭泣,小花在落泪,地板和墙壁在抗议!因为有的同学往地上乱丢果皮纸屑,有的同学摘花摇树,有的同学践踏草坪,有的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往校内的路上、地上、墙上乱吐口香糖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健康地成长,而漂亮的环境须要我们共同营造,文明的习惯靠我们平常一点一滴地养成。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和教职员工发出如下倡议:一、不乱丢果皮纸屑及废弃物,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废纸和易拉罐等可利用的物品。“世界上原来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宝。”二、在校内内不吃口香糖,不随

12、地吐痰,主动清理地面和墙壁上的污垢。三、不践蹋草坪,不摘花摇树。“小草也有生命,须要你我的共同呵护”,“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观赏漂亮”。四、不乱丢废电池,把废电池放入废电池回收桶。因为废电池会严峻污染我们的环境,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万升水不能再饮用,一节1号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运用价值。五、见到废纸弯弯腰,主动捡拾别人丢在地上的垃圾。养成“文明清洁”的良好习惯,共同创建一个漂亮的校内。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人人动手,为创建一个现代化的、美妙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而共同努力吧!倡议人:xxxxxx年xx月xx日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页 共1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