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60609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SY--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SY 1514-2012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简称CNG加气站)安全管理,油气田未进入系统的零散气,边缘井气CNG加气站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7820 天然气GB 1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

2、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09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A 95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SY 5984 油(气)田容器、管道和装卸设施接地装置安全检查规范TSG R0004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Q/SY 1240 作业许可管理规范Q/SY 1241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91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目视化管理规范 安全2009552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领导人员定点联系关键生产装置和要害部位(单位)管理办法 中

3、油质安字2006740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车用压缩天然气 compressed natural gas as vehicle fuel 以专用压力容器储存的,用作车用燃料的压缩天然气3.2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 CNG filling station 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充装车用压缩天然气的专门场所。3.3 加气岛 gas filling island 用于安装加气机的平台。3.4 加气机 CNG dispenser 给汽车储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并带有计量、计价装置的专用设备。3.5 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 gas primary filling station 可为车载

4、储气瓶充装压缩天然气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3.6 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 gas secondary filling station 用车载储气瓶运进压缩天然气,为汽车进行加气作业的压缩天然气加气站。3.7 储气井 gas storage well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用于储存压缩天然气的立井。3.8 安全锁 safety lock 用来锁住能量隔离设施的安全器具。3.9 “危险禁止操作”标牌 label for dangerous and operation is prohibited 用来对设备作整体性的管制,保护人员免于受伤、设备免于受损的一种措施,通常与安全锁配套使用。其标示内容应包含:挂牌者

5、姓名、日期、单位、简短的说明。3.10 电子围栏 electronic fence 具有高压电子脉冲的金属围栏,它可以阻止外来物体的非法闯入。3.11 风向标 weathervane 位于站场内指示风向的风向袋,夜间应有夜光显示。3.12 疏散路线 evacuation route 从危险区域撤离至安全区的路线。4 总则4.1 为了在CNG加气站生产运行过程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规范CNG加气站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定本标准。4.2 加气站进站天然气的质量应符合 GB 17820 中规定的类气质标准和压缩机运行要求的有关规定。增压后进入储气

6、装置及出站压缩天然气质量应符合GB 18047的规定。压缩天然气应加臭,加臭剂的最小量应符合当天然气泄漏到空气中,达到爆炸下限的20%浓度时,应能察觉。4.3 加气站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5 基础管理5.1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1.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制度。b)管束车使用登记制度和检查制度。c)消防管理及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制度。d)巡回检查制度。e)特种设备管理制度。f)隐患管理制度。g)设备设施(如压缩机、阀门等)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建立各项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压缩机开停车操作

7、规程。b)卸气操作规程。c)加气操作规程。d)分离器排污操作规程。e)加臭操作规程。f)气质分析操作规程。g)更换分子筛操作规程。 明确各区域属地安全生产责任人,明确属地安全管理职责。5.2 培训与能力 主要负责人应负责本站的安全培训工作。应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站年度工作计划,必须保证本站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取得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并在有效期内上岗作业。 从业人员应接受本单位安全培训,应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具备风险辨识、

8、事故预防、应急处理能力。 工作调换、转岗、脱岗6个月以后重新上岗的人员,应重新进行安全培训。加气站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相关人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及技术培训。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操作人员每年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生产现场危害因素、安全防护、事故应急措施等。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主要是规章制度。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操作规程、岗位应知应会、安全生产重要信息等。 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况。5.3 安全组织及活动 应建立安全生产

9、组织机构,母站应设置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子站应设置兼职安全员。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必须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形成会议记录。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分析本月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布置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传达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宣传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事迹,通报安全生产事故、违章违纪和不安全行为。 班组应按相关规定开展安全学习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班组应定期开展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 班组交接班时,应召开班前、班后会,交待上班生产情况和接班注意事项,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日常巡检应满足以下要求:巡检人

10、员必须正确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安全帽等劳动防护用品。巡检人员必须佩戴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巡检人员应按照巡检制度规定的路线、时间和巡检点进行巡检。压缩机房内巡检人员身上不能有悬挂物。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做好处理记录。不能处理的应立即上报,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巡检人员应做好巡检记录。加气站应实行每日防火巡查,确定人员、内容、部位、路线等,并建立防火巡查记录。5.4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卡 加气站应配备作业指导书和操作卡,应按操作卡确定的步骤执行。 作业指导书和操作卡应在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进行评审。 操作卡应包括但不限于压缩机开停车、加气、卸气、分离器排污等操作。5.5特种设备管理 应建立特

11、种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设置专(兼)职管理人员。 应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台账,特种设备应登记注册和定期检验。 固定式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的定期检验应符合TSG R0004的规定。 车用气瓶的定期检验应符合TSG R0009的规定。 储气井应按照第三类压力容器进行管理。储气井使用单位应办理使用登记和申报定期检验。 安全阀、温度计、压力表及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等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检验。5.6 隐患管理 应建立隐患台账并对隐患进行跟踪管理。 隐患管理应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 不能立即排除的隐患,应制定监控措施,同时列入整改计划。5.7 交通安全管理 管束车辆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持有

12、危险品运输资质证和押运证。 应每周组织驾驶员和押运员进行安全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 车辆应停放在指定停车点。5.8 安全联系各级安全联系人应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领导人员定点联系关键生产装置和要害部位(单位)管理办法(中油质安字2006740号)的规定执行。5.9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1 加气站应每年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2 加气站应根据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制定或修改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程序。.3 应急预案应报上级单位审批、发布,并报当地府有关部门备案。.4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审。.5 在下列情况下可对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变更: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存在错误或缺陷。危险源发生变化

13、。组织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救援技术的改进等。 应急物资.1 加气站应根据已批复的应急预案所列物资清单,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加气站应配备应急物资,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母站应配备)、防爆工具、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器、应急照明灯、防爆电筒、防静电工作服、手套、防爆通信设备、急救药箱、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牌、隔离警戒带等。.2 加气站应建立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储备和使用管理制度。加气站应建立应急物资台账,明确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3 相关场所配备的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注明使用方法。.4 加气站应每月对应急物资进行检

14、查和维护,并做好记录。应急演练.1 加气站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演练频次每月不少于一次。.2 演练结束后,加气站应对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6 现场管理6.1站场标识 生产作业现场标识应符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目视化管理规范(安全2009552号)。 加气站入口处应设置入站安全告知牌,内容中应包括站场的风险提示、对外来人员进站要求以及紧急疏散要求等。 加气站入口处应设置站场区域及风险示意图,图中应标明加气站内风向标位置、紧急逃生线路走向以及紧急集合点的位置。6.2风向标、应急疏散和紧急集合点 风向标应设置在加气站内易于观察的位置,生产区、辅助区分别设置,每

15、个区域不得少于一个风向标。 应急疏散路线应在加气站门口风险示意图中明确标注。 应急疏散通道地面上每隔5m、拐角处应有明显指向,通道旁每隔20m在醒目位置应疏散方向的指示牌。 应急疏散路线设置遵循畅通的原则,并就近指向加气站疏散出口。应急疏散出口附近应避免有埋地输气管线。 加气站应在工艺装置区、压缩机房等设置至少两处疏散通道,疏散通道门应向外开启。 加气站宜设置至少一处紧急集合点,集合点应有醒目的标识。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不满足:在加气站发生火灾或爆炸影响的距离之外。有便于疏散和撤离的通道。能容纳加气站内所有员工。6.3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应分区布置,即分为生产区和辅助区。加气站宜设两个对外出入口。应保持站内进出通道、安全疏散出口畅通和完好,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疏散标志。 管束车固定车位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以及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均应符合GB 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