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60549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稿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说课流程图地位作用教学重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方式 一、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

2、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对大量繁杂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一种科学、方便的工作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编排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形成物质分类思想并逐步多角度地认识化学物质的分类从而使其化学

3、物质分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传统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思想的培养。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分类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之一,新课程在必修1的第二章加了此部分内容,可见其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学科思想的学习更注重过程性,而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参与性与主动性。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在整合与落实三维学习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维目标的落实,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增

4、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化学物质的性质,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应用,懂得物质的分类就可以实现由“掌握了一种物质”向“贯通一类物质”的转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化学科学。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

5、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二是根据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三是根据学情,本部分内容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整理分类图。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见的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从自己熟悉的角度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了解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与迁移。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本部分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让学生自己阅读都能学完,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以获得发展为目的。本人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7、,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活动探究式教学(其流程如下图),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问题小组活动交流结论和体验六、教学过程设计1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按照下列线索作为指导思想: (1)知识线索教学设计的主线就是以分类观为核心观念,通过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不断地创设思维情境,问题连锁,环环相生,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由分类的意义到分类有标准到分类方法到分类应用,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感知由生活到

8、化学,思维由浅入深,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 (2)思维线索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收敛思维的迁移。每个探究活动的问题都是发散的,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对分类思想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收敛升华,最后学生学以致用,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实现思维的迁移。开始展示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任务一:写出生活中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意义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分组交流教师评价任务二:给一些化学物质分类,体会分类的含义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分组交流强调:分类是有标准的错例展示学生分析判断教师评价任务三:阅读教材总结分类常见方法教师评价学生阅读归纳学生汇报交流 (3)分类思想形

9、成线索 观察感知阶段(活动1)加工整理阶段(活动2)初步形成和巩固阶段(活动3)丰富拓展阶段(活动4)逐步完善阶段 2教学流程任务四: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分类教师评价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分组交流学生练习教师评价总结结束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板块,即分类的意义、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应用。每个板块都是以问题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和学生活动,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每个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评价。每个板块相对独立,但按照知识线索、思维线索、及分类方法形成线索来看,各个板块之间又是相互了解层层递进的。板块一: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意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法形成的感知阶段)【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

10、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提出学习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分类的意义。【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头脑风暴式分组活动。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分类的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这种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从生活情境入手开始本节化学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板块二: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含义(思维的收敛阶段、分类方法的加工整理阶段)【问题情境】 对学生熟悉的化学物质尝试分类。【提出学习任务】对下述化合物:NaCl、HCl、CaCl2、CuO、H2O、Fe

11、2O3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学生的活动就是在做分类的工作,通过学生回答怎样做分类这个工作,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认识到同种事物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得出分类的概念。在共享集体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板块三:分类的方法(思维的收敛阶段、分类方法的丰富推展阶段)问题情境: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提出学习任务: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类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通

12、过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和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设计意图:本板块教学内容简单,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同时能训练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对于两种方法的特点,要求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独立完成,教师可通过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概括。板块四:分类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思维的迁移、分类方法的逐步完善阶段)【问题情境】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提出学习任务】将学过的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体会用到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有何帮助?【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汇报,师生共同交流分享成果。设计意图:本部分是整节课的亮点,是本节课的高潮。学生通过合

13、作探究,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分类的方法过去一直在隐性地使用,今天学会了把它作为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从低层次的无意识使用到高层次的有意义建构,实现了思维上的质的飞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体会到了方法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方式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本节课采用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1纸笔评价: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分类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见练习。2学习档案评价:小组活动记录单是一种形式。我还设计课后活动记录档案袋。 3随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