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60373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福建省电力发展规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电力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社会稳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力安全经济可靠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我省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着电力需求与一次能源资源总量不足、电力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约束、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支撑能力不足的挑战;面临着电力结构不合理、电网发展滞后的瓶颈制约。为实现我省电力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工业的整体效益,必须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结合我省能源资源、运输和环

2、保等具体条件,科学规划,统筹协调,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电网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功能与作用。编制和实施福建省“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实施我省电力产业化发展战略,引导电力产业布局,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电力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划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围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阐述了“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及其保障措施,是指导全省电力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定电力工业发展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由省电力公司和省发改委共同组织会同省经贸委

3、、建设厅、物价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编制完成。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20062010年。第1章 发展现状与发展条件1、 发展现状(一)发展成就。“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福建省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五”规划目标,为“十一五”电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发电能力持续增长。“十五”期间,我省电力工业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电源结构有所改善,发电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10.4。至2005年底,全省电源装机容量1762.2万千瓦,五年净增装机容量718.6万千瓦。2005年全省累计发电量778.3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756.6亿千瓦时,分别

4、较上年增长18.0、13.9;发电最高负荷为1291万千瓦,用电最高负荷为1202万千瓦,分别较上年增长24.4、15.9。“十五”期间净增用电量355亿千瓦时,净增用电最高负荷571万千瓦,年均增长分别达13.5%、13.8。专栏一: 福建省“十五”电源装机、发电量结构图2.电网建设成绩显著。“十五”期间,福建电网建成了从南到北、由后石电厂至福州变的500千伏沿海23回路主干通道,并通过福州变至浙江双龙变的2回500千伏线路并入华东电网,电能的输送、支援和交换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全省220千伏主网结构逐步向地区供电网架过渡,成为大部分地区电网的主干网架。至2005年底,已投运5座500千伏变电

5、所,500千伏降压变总容量达680万千伏安,建成500千伏线路1351公里;已投运220千伏降压公用变容量1818万千伏安,建成220千伏线路5314公里。“十五”期间,全网累计新增500千伏降压变2座,扩建2座,新增变电容量440万千伏安,新增500千伏线路878公里;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993万千伏安,线路1650公里。3.实现跨省电力优化配置。福州至浙江双回500千伏联网线路分别于2001年底、2003年初建成投产,通过福建电网与华东主网的联网,为福建电网大型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及电力外送创造了条件,实现了跨省资源优势互补及更大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作用。“十五”期间累计向省外送电103亿千瓦时

6、,购电21亿千瓦时。4.技术水平及可靠性不断提高。30万千瓦及以上的高参数、高效率、大容量火电机组已成为福建电网主力发电机组;以500千伏主网架为支撑的各级电网结构更趋合理,安全、稳定水平得到提高;全省和各地区电网的计算机监控调度系统进入了实用化阶段,电网运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管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显著提高。城市电网结构及设备状况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运行可靠性逐步提高。专栏二: 福建省“十五”期间煤耗指标及电能质量全省煤耗指标:2000年发电标煤耗:341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366克/千瓦时;2005年发电标煤耗:327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351克/千瓦时;“十五

7、”期间发电标煤耗降低14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降低15克/千瓦时。全省电能质量:2000年中枢点电压合格率为99.71,频率合格率为99.97;2005年中枢点电压合格率为99.98,频率合格率为99.995;“十五”期间中枢点电压合格率提高0.27,频率合格率提高0.025。5.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按照国家总体部署,稳步推进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网厂分开工作已基本完成,发电环节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初步形成了华东区域电力市场;农电体制改革取得了新成效,已完成70以上县网电力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6.电力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依靠科技进步,

8、采取各种切实有力措施,开展环保综合治理工作,全省火电厂基本实现了烟尘和废水达标排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要求。电力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二)存在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在电力需求与日俱增,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省电力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1.一次能源需求缺口日益加大。我省能源资源主要是无烟煤、水能及风能资源,属缺能省份。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发电所需一次能源从2000年的1377万吨标煤增加到2005年2545万吨标煤,

9、发电用煤的外购和运输等困难日趋加大。“十五”期间,一度出现过部分电厂供煤紧张状况。一次能源供应成为制约福建电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电源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径流式水电所占比例较高,约占水电装机的70%;常规小火电机组比例仍然过大,单机容量为5万千瓦及以下的中小火电机组及自备电厂约占火电装机的13;电网调峰能力不足;沿海重负荷区泉州地区主力电源不足,缺少功率支撑。3.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需进一步提高。电网主干网架薄弱,抵御严重事故能力不足,稳定水平不高,城乡电网整体供电水平仍然偏低。500/220千伏存在电磁环网运行,尚不具备分层分区供电条件;地区受端电网仍较薄弱,特别是沿海地区骨干网络尚未健全,

10、难以适应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电网的输电与配电、高压与低压,一次与二次环节之间的配置还不够协调,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电网自动化水平较低,部分设备和线路陈旧,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专栏三: 电磁环网与一次、二次系统电磁环网:指不同电压等级运行的线路,通过变压器电磁回路的连接而构成的环路。其弊端:电磁环网运行有可能造成不同电压等级电网潮流大范围转移而引起电网失稳及大面积停电。一次系统:指由生产电能的设备以及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和各种消耗电能的设备组成的统一系统。二次系统:指对一次系统的工作进行监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

11、的系统。4.粗放式电力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先进、适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洁净煤发电、核电、超超临界机组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尚未应用。供电煤耗比先进国家高2030克/千瓦时,电力工业劳动生产率总体上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专栏四: 洁净煤技术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洁净煤技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结合为一体,成为能源工业中高新技术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洁净煤技术按其生产和利用的过程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燃烧前的煤炭加工和转化技术。包括煤炭

12、的洗选和加工转化技术,如型煤、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气化等。第二类是煤炭燃烧技术。主要是洁净煤发电技术,目前,国家确定的主要技术是循环流化床燃烧、增压流化床燃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超临界机组加脱硫脱硝装置。第三类是燃烧后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炉内喷钙法、喷雾干燥法、电子束法、氨法、尾部烟气、海水脱硫等多种。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脱硫工艺。超临界或超超临界机组:超过22.12MPa的主蒸汽压力称为超临界压力,超过27MPa的主蒸汽压力称为超超临界压力,相应参数的机组称为超临界或超超临界参数机组。5.电力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13、。我省早期建成的大多数火电厂没有采取脱硫、脱硝等措施,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省工业二氧化硫总排放量的50左右,若不采取相应措施,未来新增燃煤电厂将受到环保排放空间的制约。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城乡建设的发展,输变电线路走廊和站址选择越来越困难,电网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土地和线路走廊资源紧张与电网发展的矛盾突出。6.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亟待建立;电源与电网统一规划、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的协调发展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县级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发展后劲不足,管理水平亟待提高。2、 发展条件(一)市场需求空间“十一五”时期

14、是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分析预测,2010年全省最高用电负荷为20702174万千瓦,需电量为12301292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用电负荷、用电量年均分别增长11.512.6%、10.211.3%。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空间,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十一五”电力规划将以满足高方案负荷增长的预测水平为依据进行电力电量平衡计算,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268万千瓦。专栏五: “十一五”电力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各产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需求预测:第一产业:用电需求增长较缓,预计年均增速6,用电量从2005年

15、的8.8亿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的12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仍占主导地位,预计年均增长10.6%,用电量从2005年的544.5亿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的90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062010年第三产业用电年均增长12.8%,用电量从2005年的81.3亿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的149亿千瓦时。居民用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消费的多元化趋势以及电力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将持续增长,用电比重上升,预计20062010年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长13.5%,用电量从2005年的122亿千瓦时提高到2010年的230亿千瓦时。福建省2006至2020年电力市场需求预测 单位: 万千瓦、亿千瓦时、%年份实绩 年均增长率十一五 十二五 十三五高方案 负荷 1202 1431 1627 1812 1993 2174 3192 4352 12.6 8.0 6.4电量 756.6 870 970 1078 1185 1292 1902 2594 11.3 8.0 6.4低方案 负荷 1202 1431 1610 1765 1918 2070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