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600619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九课《进化中的生物》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进化中的生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能够应用自 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和桦尺蠖等生物的进化原因做简单的解释。2、能树立生物是一直在进化的观点;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 在什么地方;敢于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3、能明确指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表述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4、能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分析资料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关系。2、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教学过程:一、达尔文的故事活动目标:1、能够明确说出达尔文在科学研究

2、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法。2、能举例说明达尔文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体现了什么地方。3、能将自己的体会与其他同学交流。实施过程:1、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让学生阅读达尔文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 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险。2、学生阅读完达尔文的故事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明确资料中介 绍了达尔文的哪些科学研究方法,就学习达尔文哪些精神。3、活动结束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搜集一些有关达尔文的学习资料。二、长颈鹿的进化过程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长颈鹿进化的大致过程,说出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 影响。2、能选择一种同学们都熟悉的动物,考察其进化的大致过程。实施过程:1、长

3、颈鹿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动物,研究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会那样长的问题, 会使学生很感兴趣。活动时先问学生是否见过长颈鹿,古代的长颈鹿脖子并不是 那么长,为什么现在的长颈鹿脖子很长。2、学生谈过自己的初步想法后,再让学生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观点进行解 释。3、教材中间的一段话是对自然选择的简要解释,以此为基础,适当联系上一单 元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鼓励学生分析环境的变化给长颈鹿带来的影响,明 确长颈进化到现在的样子经历了漫长的时间。4活动后的交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资料,找一种动物的的进化过程给学生展 示。三、关于桦尺蠖活动目标:1、能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角度推测两种体

4、色 的桦尺蠖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2、能准确记录大家的发言要点。3、能有根据地评价大家的观点,并能说出自己评价的依据。4能搜集一个人类活动影响某种生物发生变化的实例。实施过程:1、有了上一活动的基础,本活动就尝试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地完成。2、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环境遭到破 坏,无数的烟囱向空中排放着黑色的烟尘,使曼彻斯特周围的树木颜色发生了变 化。3、引导学生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平衡的角度对两种 体色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解,进一步体会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4对于小鼠标最后的问题:现在,英国曼彻斯特的灰色桦尺蠖又占大多数了, 你能

5、解释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这时借此例自然而然地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 生将会感悟到人类的活动不仅影响到环境,还会影响到相应环境中的动物。桦尺 蠖能生存下来,并不代表所有的动物在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时也能生存下来。 5此课的活动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有条理、有依据的语言表达能力创 造了条件和空间。6科学在线以金鱼的来历为例,向学生介绍了与自然选择不同的人工选择。 拓展知识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达尔文 虽借用了人工选择中的“选择”这个词,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有超自然的 力量在进行选择。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 的结果

6、。从进化的观点看,能生存下来是最适者;又考虑到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 体的现象,现代综合进化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修正了达尔文的看法,认为自然 选择是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有差异的延续”,是群体中增加了适应性较强的基 因型频率的过程。四、课时总结五、布置下课时任务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模拟化石的形成活动目标:1、能根据自己设计制定的分类标准对各种化石进行分类。2、能举例解释“化石”的含义及其作用。3、能按照要求正确进行化石形成的模拟实验。4能根据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推测化石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总结第一课时内容二、导言入新三、教学新内容1、活动开始时问学生是否了解化石,请学生先谈谈对化石的认识。然后,

7、直接告诉学生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2、让学生观察所能提供的化石及教材中的插图,按自己的想法给他们分类。分 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具体地观察化石,只要能说出道理,从教材提供的化石图 片来看,可分为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等。3、对于教材中小鼠标的话:化石能告诉我们古生物的哪些信息?让学生在充分 调动观察过化石的基础上畅所欲言。4 模拟化石形成的实验按教材的步骤要求,用此种方法得到的化石与学生观察 的化石不同,属于印模化石。5 让学生尝试利用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中化石形成的过程有一定难度,这时 给学生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会相应增加。四、教时总结。五、

8、布置下课时任务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恐龙的灭绝活动目标:1、能将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恐龙的资料设计制作成恐龙档案卡。2、能举例说明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恐龙灭绝的原因的。3、能对恐龙灭绝的原因做出自己的假设,并能对假设说出几要理由。4能将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学过程:一、总结第一、二课时内容二、导言入新三、教学新内容1、学生掌握的有关恐龙的信息不管多少,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料。通 过制作并交流恐龙档案卡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对研究恐龙的兴趣,又可以达到 资源共享的目的。2、恐龙档案卡的交流活动只作一般性的要求。3、对于恐龙的灭绝问题,学术上至今未形成统一的定论,这可以给学生的讨论 思考提供了空间。

9、4根据上一节课的经验,学生要懂得根据已知事实进行有根据的推测。5教师对学生的各类推测都不考虑其对错,鼓励任何一个观点。四、课时小结。五、全课教学总结。8 代代相传的特征1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这一情景,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二、新授活动一:你跟亲人长得像吗?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 P52、53 的表格开展调查。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

10、析。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活动二:优势眼能遗传吗?1、根据 P54 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活动三:色盲可以遗传吗?1、色盲的定义。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活动四:生物的变异现象。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三、教学总结。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青蛙、蝗虫生命周期的共同性。(2)理解生命周期与生命代代相传的关系。2、情感、态

11、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环境变化对动物寿命的影响,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难点1、 动物变态发育的判断2、 动物生命周期的共同性。教学过程一、人的生命周期取出某人不同时期的照片,分别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 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讨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照片上的不同时期的?小结人的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思考我们初一的同学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已经历哪几个时期?初一的同学一般都已进入青春期,已经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和儿童期。 讨论人类是通过什么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的?人从出生到生长发育,发育到青春期产生精子和卵子,当形成受精卵厚,经 过一定时期成为婴儿出生,而

12、人到青春期后再进入中年期,老年期,直至死亡。 人类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的。二、动物的生命周期1、青蛙的生命周期青蛙的不同时期图片。归纳:青蛙的各个生长发育顺序是:成蛙 受精卵 小蝌蚪 大蝌蚪 幼蛙讨论:蝌蚪和成蛙比较有那些不同点?归纳列表: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运动方式 呼吸器官蝌蚪 水中 鳍 游泳 鳃成蛙 陆上和水中 四肢 跳跃 肺和皮肤像青蛙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 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因此青蛙属于变态发 育。2、蝗虫的生命周期蝗虫不同生命时期的图片。归纳:蝗虫的生命周期为:受精卵 若虫(幼虫) 成虫蝗虫要经过五次蜕皮,才会变成会飞的成虫。 因为蝗虫的幼虫即若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有许多明显的不同,所以它的发育也是变 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三、教训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