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600356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滑断层的左旋和右旋?如果一个观察者站在断层的一侧,面向断层 , 另一边的岩块向他左方滑动 , 那它就叫左滑断层 ; 向右就是右旋或者说 , 从上往下看,顺时针是右旋,逆时针是左旋【在 imcinderella ( Cyndi| 小心火烛)的大作中提到:: 啊那太好了 : 我搞不懂那个左旋和右旋的问题。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条件下 , 处于大熹级远离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黑害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情况严重的多。正如第 8 章课件上说的,高耸建筑物受低频震荡的影响较大, 而低矮建筑受高频震荡的影响较大?所以,汶川的高建筑倒塌的少,低矮的建筑夷为平地?北京CBD震

2、感强烈,北大却没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这是必然的 , 因为这时面波很强啊,高层建筑对面波本来就敏感阿?至于具体的物理机制,跟共振有关系.顺祝学祺!【在 daerduo (我想要一个马甲)的大作中提到:】:就是关于近震远震的问题:老师讲过,远震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更大,近震对低层建筑的影响更大: 原因是不是因为面波随看距离的衰减比体波更慢呢?可是为什么面波衰减得更慢,就对高: 层建筑的影响更大呢?我好象不是很清楚: 谢谢老师 !很简单的,因为两盘相对错动了,所以断层面和其垂面把地球分为四个区域, 两 个是挤压区 , 初动方向向上冲, 用黑色记 ; 另两个是舒张

3、区,初动向下凹用白色记。图案就像 beachball.【在 tothepast (十月二日,深巷酒吧)的大作中提到:】: 第四章震源辐射图案那块听的不是太懂 , 四个区域的方向是怎么回事? : 还麻烦赵老师解释 第一个 , 老师上课讲过第二个 , 看懂书 61 页的图和那段话, 这题就是送分的 imcinderella ( Cyndi| 小心火烛)的大作中提到:】: 上学期试卷填空题第 2 题,想请问一下是怎么做的:还有同一张卷子那道画图表示震相的传播路径,是像老师PPT里那样每个露相 单独画出来,: 只是意思一下呢 , 还是像卷子参考答案里一样所有震相都画在一起, 要比较精确地画出谁: 近谁

4、远呢(这个问题比较弱 , 见谅见谅) ?: 谢谢 :ps? 复习地震概论还蛮好玩的8 人就是1, 先画两个同心圆,半径分别为 r, R2, 画出小圆的一条半径3, 做出此半径在小圆圆周那一点的切线4 ,小于180 度的那个小圆的圆心角记为 sita ( 约等于 103 度 )5, 应用三角函数关系搞定6,结果为 r=R*cos(sita/2)就是这样的吧累死我了 【在 imcinderella ( Cyndi| 小心火烛)的大作中提到:: 第二个问题我搞定了 : 但是第一个问题我就是因为当时没搞清楚才问的嘛。地震仪记录的是位移 , 也就是地面运动量, 这个量是矢量 , 相当于三维空间里面 的一

5、个矢量。三分量记录是指地震仪分别记录了三个垂直方向上的地面运动量的投影 , 即 东西分量, 南北分量和垂直分量。解答这道题需要些空间思维,旦是不难 , 相信你可以搞 定。【在 haer (?人要厚道)的大作中提到:】: 上学期考试最后一道题 , 那个单台地震定位原理还是不怎么明白,那个三分量记录指得是: 什么?请赵老师解答,谢谢!这个区域没有射线出射,因为切线是极限范围,到 142 度,又有了,但这是其他路径来的射线。haer ( ?人要厚道)的大作中提到:】: 题干中所说的 空区范围: 01 : 103 度一 02 : 142 度是什么意思呢?很高兴你想到这个问题。震级只有一个, 衡量地震的

6、大小或者规模的 , 个地熹 的大小当然是确定的了。但是分为:体波露级、面波震级、地震矩震级, 例如里氏震级属于体波霞级 ?这些震级都是与一定范围(大小)相适应的,也有远近震之分. 一般说,同一个地晨如果用不同方法测定是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例如汶川大地震就如此, 震级修订了?例如温度,当然个时刻只有一个,但是摄氏和华氏就得到不同的值。说震级一个, 是指用某一种震级测定只会有一种结果,多数是与烈度对比而言的。向社会公布的霞级当然要统一 ,可以是体波、面波的, 矩震级多是地露学家使用。明白了没有?不明白再言一声。【在ScorpioeL (月底)的大作中提到:】: 我在讲义上看到震级有里氏震级、面波震级、

7、 p 波震级、地震距黑级。而且至 少,地震距: 震级和面波震级的值是不同的。: 但是我上课好像听到老师说过多次:一次地震 , 震级只有一个。: 这是怎么回事?我越俎代庖一下:1, 东三区当时的时间是10 月 18 H 4 时 4 分因为西八区和东三区差 11 个时区 , 即 11 个小时再因为东区在前(左西右东) , 因此时间早一些BD 17 + 11 - 24 = 4时 但天数多了一天得证。2, 我认为是同一个意思。这个需老师确认一下【在changying (10婴居士)的大作中提到:】:有两个问题想请教老师:1?下面这句话问什么是错的?1989 年 10 月 17H17 时 4 分旧金山

8、(西八区 )附近发生里氏:6.9 级地震,位于东三区的地震台发布的报告说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 10 月 16 日 44 分。 2. 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是否有两种命名方法?一种是分离型、汇聚型、平错 型,一种: 是扩散边界、汇聚边界、转换边界 , 这两种说法是一回事么?: 谢谢!1、 射 线参数里各种微积分, 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但是和平层介质是有区别的 ,多出一个2、 勘 探地震学只要求大概知道。课堂说的很清楚。这样,问问参课的同学,以便高效率复习。我也不便重述一遍, 希望你理解。【在yusiyu (yu)的大作中提到: 1、第五章球对称介质中的 snell 定律中为什么 rlsin (il )/

9、vl=rlsin ( al )/v2 呢?感觉: 这里和射线参数好难,但射线参数里各种微积分, 是不是就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了呢?:2、第九旗勘探地震学需要掌握到何种程度?课件上密密麻麻都是字T_T补充 :低频:周期长穿透力强传播远(相反)高频:lz ,这个你认可吧? (不认可没法继续了 )然后还得知道共振的条件一一物体的固有频率和波的频率差不多时。物体的固有频率和波的频率差不多时O最后 , 局频波传得远之后损失较大, 杀伤力弱。彳蕨页波。小,杀伤力相对前者强。综上 , 考虑高房子跟矮房子的固有频率分别为低 , 高。老师课件有那幅图的。即,低频高房子倒 , 高频低房子倒 PS 图见附件:【在cr

10、yaciccl (星云ICCME06I最后的晖曜)的大作中提到:】: 近震高频波相对强矮房固有频率高所以共振幅度大: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因为沿看表面传播啊,所以叫面波。如果均匀介质,没有勒夫波,在层状介质中,P、 S 波来回反射 , 耦合成勒夫波。勒夫波和SH波的示意图是一致的,都是界面平面的运动,但是不一样:SH波 是纯粹在界面平面上垂直波传播方向的运动,是单一的波 , 勒夫波不是这样的 , 表现上是质点在界面平面上垂宜波传播方向的运动,但是这个表现是综合的结果,即P、S波来回反射,耦合成勒夫波。在界面平面上表现一样,但是机理不同。SH波是体波,具体是 S波的一个分M ;勒夫波是面波 , 有频

11、散性质。勒夫波只在表面上存在(而且必须非均匀或者层状介质的表面) , SH 波任何情况都有。现在清楚否?【在 fluorine (杭州的光光小朋友| 我给大家煮茶喝)的大作中提到:】 : 谢谢赵老师:我不明白的是:作为体波,P波与S波的传播路径不受限制,既然勒夫波由P波与S波耦合而: 成又为什么会变成面波呢?:在讲义第16页勒夫波和SH波的示意图是一致的,都是由质点在界面平面上垂宜波传播方向: 的运动而产生, 为什么性质上会出现差异呢?: 勒夫波的分是 P 波与 S 波在界面处发生耦合时产生各种方向的质点震动而所有垂直于界面 量都抵消了,于是就形成了如同SH波的形态,但性质上和 SH波不同!【

12、在 fluorine (杭州的光光小朋友| 我给大家煮茶喝)的大作中提到:】: 明白了 : 亦即 P 波与 S 波在界面处发生耦合时产生各种方向的质点震动而所有 垂直于界面的:分M都迅速衰减于是就形成了如同SH波的形态,然而性质上不能和SH波等 同T : 谢谢赵老师全球性的地熹带有三个。全球尺度的地震带有四种,是指具体的地震地点,板内 地H带的地震不集中(比三大地震带),范围大, 不是条带状的 , 所以严格说, 不能叫地震带,应该叫地震发生位置。板内地震带既然被人用起来,那也就继续这样说。单说全球地震带,就是下面三个,而不是上面四个。【在 interchelsea (大青蚌)的大作中提到:】:

13、 讲义上 25 面上说 , 全球尺度的地震带有四种: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大洋中脊地震带、板内地震带: 而 26 面说,全球性的地震带有三个: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地露带(即欧: 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这两种表述有什么区别?( 1)所有给出的各类型断层的图示中,左边的图示都是断层受力和滑动的情况 ,右边的 图示是熹源球,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熹源机制解 , 俗称为 西瓜皮 。左图中 , 实线表示的是实际的断层面, 虚直线表示的是断层的辅助面。箭头 表示的是断层的受力方式。根据受力方式,判断这个区域是膨胀,还是压缩。C:表示该区域是压缩,D:表示该区域是膨胀的。

14、将左图表示的断层面及受力情况(走滑断层受力示意图 , 是俯视的 , 正逆断层的受力是侧视图 ) 向地表做投影 , 就得到了右边的震源球。右图中黑色对应压缩的区域, 白色对应的是膨胀区域。从震源球中,即可获得断层的几何参数和受力情况, 根据这些信息得到断层的滑动方式 , 从而判断出断层的类型。(2 ) 正断层和逆断层图中标的度数是断层的倾角,也就是断层面和地表的夹角。(3)正断层、逆断层的震源机制解的画法和走滑断层的画法是一致, 都是根据 震源机解在黑源球上的投影画出来的。【在xyzchenyy (YY)大作中提到:】: 请教一个问题, 左右旋断层和正逆断层 ( 见图 ) 画成平面图形,有什么区 别 ?正断层: 和逆断层那里标的度数是什么意思?正和逆断层的震源机制解的那几个图是怎么根据断层:的图画出来的?两个题有什么区别?答案没有区别 , 当震中距较远时, P 波、 s 波也相当于从下面垂直出射: 后摇晃。都是用 P 波、 s 波、面波先后到达的理论来解释的 , 你理解正确P 波、 S 波搞懂后 , 第二个问题就好办了 , 从震源直接向上传播的波用小写字母末茹p、 s ;而向下的波翻转到地面就用大写字母表示P、 S ,所以该题台站接受到的是SP。当然不弱。地震概论是北京大学最大课程, 强强合作一最强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