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597800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介消费支出状况及影响因素所谓正常品,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 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提高,那么这种 商品就被叫做正常品”。低劣品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降 低,那么这种商品就被叫做低劣品”。而对于那些商品的消费 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无关的商品则不能算是低劣品,而只能称 为非正常品。在传播学和媒介经济学的研究中,很少对媒介 产品究竟是属于什么样的经济产品进行研究。仅在媒介经济 学的教科书上,曾举出黑白电视为例子,说明其属于低劣品, 即在20世纪70年代,收入上的提高使得穷人用彩色电视机 替代了黑白电视机,最后导致黑

2、白电视机需求的下降。不过, 大部分的媒介产品都被认为是正常品,如在纽约时报的一篇 文章指出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DVD销售量下降了 9%,其 原因在于当年的经济危机对消费者的总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而消费者总收入下降了,购买DVD的数量也就随之下降。 但也有一些研究却显示某些媒介产品不属于正常品,其与个 人收入无关,如琦3(2005)通过对853个香港居民进行随机 的电话调查,发现仅有几个用户付费使用网络新闻,而大部 分人对网络新闻都没有支付意愿,而影响付费使用网络新闻 的因素是年龄、报纸的使用,而收入却与付费使用网络新闻 无关,因此,对于受众来说,网络新闻并不是正常品,不过, 琦所关注的是网络

3、新闻,而不是指互联网,互联网除了提供 网络新闻,还提供其他交流、娱乐、表达等,因而,我们还 是把互联网看作如报纸、杂志、电视、付费电视一样为正常 品。基于上面的论述,本研究提出以下第一个假设:假设1: 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 而增加。媒介消费支出与对媒介的态度过去有研究从消费者态 度的角度分析了其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如宋迪嘉等(2005) 在消费支出研究中聚焦于公众对待酶制品的接受上,他的研 究表明,公众对于酶制食品的接受态度是一系统的过程:一开 始顾客对于食品有自己的评价,然后通过收集信息做实际的 评判,最后做出购买决策。而所谓效用,往往被操作化为 满意程度,满

4、意程度与态度高度相关,为此,态度越积极, 满意程度越高,效用就越高,从而就会达成购买。媒介消费 支出是一种行为,它究竟与受众的媒介态度呈什么样的关系 呢?过去研究显示,网络新闻目前的支付情况不佳的原因,是 在于与报纸新闻比较,人们对网络新闻的态度并不那么喜欢 。如在2004年,网络出版协会对41个主要新闻网站的 25852名用户进行调查,这些用户认为网络媒介与非网络媒 介相比,更为之“不令人满意”“不很喜欢”“不感到满足”,正 是由于态度决定消费支出,所以网络新闻的付费订阅才难以 普及。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2:在控制 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随受众对媒介的态度喜好增加 而

5、增加。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受众使用媒介,需要付出 时间和(或)金钱。媒介消费支出是考察受众付出金钱获得媒 介这一方面,而媒介使用时间是受众付出时间使用媒介这一 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都属于 媒介接触,并且是媒介接触的两个重要方面。媒介接触是研 究受众特征的一个重要角度,1959年,美国学者卡茨提出代 表性的媒介接触行为过程的基本模式: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公式显示 媒介接触是受众特征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当前中国,媒体和 受众都在经历持续的分化和互相影响,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 和媒介消费日益多样化。媒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究竟 存在着什么关系,

6、过去的研究很少涉及。在麦库姆斯(1972) 最早的关于相对常数假设理论研究中讨论过媒介使用时 间,但是他是将媒介消费支出合在一起讨论关于媒介使用 的。相对常数假设理论处理媒介使用时间的一个办法是引入 机会成本。任何一种商品的使用都有其价格和额外的由于使 用它所带来的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相关研究并未从实证 分析探索媒介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在微观角度 下,分析媒介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时候需要考虑媒介使用时 间,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媒介使用行为,不同受众的媒介使用 时间必然会对媒介消费支出产生影响。另外,机会成本的概 念与市场的产品是紧密相关的,例如,在电视出现的时候, 看电视的时间究竟来自于

7、何种机会成本呢?可能一些是来自 于听收音机的时间,但并不会都是,一些可能来自于睡觉时 间,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娱乐,甚至是工作时间,为此,媒介 消费支出和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难以确定,因此,这里只能 提出以下问题,而不是假设:问题1: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 介消费支出与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究竟如何?研究方法(一)样本数据1.样本数据的获得方法本次统计调查数据 时间为2011年11月,其调查的对象总体是过去半年内使用 过互联网的16周岁及以上现住在广州的居民。这次调查是 通过QQ网络调查,根据QQ的创办者腾讯公司称,截至2011 年底,QQ活跃账户数达到亿,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亿, QQ已成为当前中国网

8、民比较常用的网络沟通交流工具。另 外,这次调查采用配额抽样,虽然配额抽样不同于传统的按 比例分层抽样,但却能产生与总体特征较为可比的数据。其 具体配额过程如下:使用QQ号码登陆;点击QQ右下角 “查找”在弹出窗口查找方式选择“按条件查询”,国家选择 “中国”,地区选择广州”根据前几年的网民统计数据中的 性别和年龄数据的分析,确定每个学生配额完成9份有效问 卷,其中要求选择16岁到22岁的2人,23岁到30岁的3 人,31岁到40岁的2人,40岁以上的2人,并且控制9人 的男女比例为5:4;通过QQ资料显示和最初问题的筛选查 找到合适的被访者;问卷必须要完成第五大题个人基本情 况的关于区域分布部

9、分“请问你家在广州的哪个区呢?”才算 为有效问卷。参与访问的调查员为选修笔者网络经营管理 和网络传播概论的学生。为了保证信度,访问员完成访 问后需要填写该次成功访问的QQ号码是多少,并签上自己 的名字,老师安排学生采取事后随机抽样问卷进行信度复 查。最终共成功访问1317名被访者,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 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对于不合格样本及存在着缺失值的数据予以整体删除处理, 总共得到1162个数据,问卷及格率为,以下的数据将围绕 1162个数据进行分析。2.样本数据的代表性由于无法找到住 在广州市的网民总体的数据,所以只能将样本数据与全国网 民的数据及居住在广州

10、市市民的统计数据作一比较。当样本 数据与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8次统计报告 中的全国网民数据对比时,发现样本数据(使用QQ者)与统 计数据(一般网民)之间在性别方面基本一致,误差在1%以 内,在年龄方面,2029岁的样本比统计数据要多10%左右, 在学历方面,样本比统计数据要高,职业分布各项差别则不 大。当样本的区域分布数据与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数据的区域分布比较时,发现样本与统计数据基本一 致。因此,就整体上来看,从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学历、 区域分布数据方面来看,样本数据对住在广州市的网民这一 总体是有足够的代表性的。(二)变量的操作化定义1.因变量媒介消费

11、支出。本研究 中媒介消费支出分为报纸、杂志、电视(含数字付费频道)、 上网几项,考虑到目前广播基本没有什么支出,就没有把它 设为考察的项目,其具体问题如下: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 报纸消费上的支出大概为?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杂志消 费上的支出平均大概为多少元?请问您家平均每月在电视 消费上的支出大概为多少元?其中数字付费频道的支出大概 为多少元?请问您个人平均每月在上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 的支出,即网费(不包括网络购物)平均大概为多少元?2.自变 量(1)收入。其测量问题为“您个人现在的平均月收入约为?” 参照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的统计报告,设计 了如下选项:无收入500元以下5

12、011000元1001 1500元15012000元20013000元30015000元 50018000元8000元以上不知道/不愿回答。(2)对媒介 的态度。本项调查共设置测试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 互联网(包括手机上网)项目,各项目依照不同的程度从“一点 都不喜欢”到“非常喜欢”分5级。(3)媒介使用时间。本项调 查共设置测试对报纸、杂志、广播项目,各项目依照不同的 程度分为从“不看报纸(不看杂志或不听广播)”“5分钟以 内”“5分钟到15分钟”T5分钟到半小时”“半小时到1个小 时”T小时及以上”六级,还有一选项为“不知道/不愿回答”。 对于电视、互联网项目,则按从“不看电视(不上

13、互联网)”T 小时以内”T小时到2小时”“2小时到5小时”“5小时到8小 时”“8小时及以上”分六级,还有一选项为“不知道/不愿回 答”。3控制变量为了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本研究将 年龄、性别、学历作为控制变量,人口统计数据(例如性别、 年龄、学历)按照标准的问卷测量去收集。性别(男=1,女=0); 年龄(实际数字),学历(从小学程度及以下到研究生及以上分 六级)。对新闻的兴趣从非常感兴趣到极不感兴趣分五级。研究发现首先,在广州市网民每月各种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上, 在1162名调查者中,平均每月看报纸的支出均值(元)V每月 看杂志的支出(元)V每月看电视支出(元)V每月上网支出 (元),

14、共计元。随着媒介产品从最早出现的报纸,到杂志, 再到电视、网络,其消费支出在逐步提升。另外由于收听广 播基本不需要除了电费之外的额外支出,所以也就没有调 查。这样的结果与喻国明等在天津调查的结果有相(2012)似,喻的结果显示天津居民每个月在各类主要媒介的月均消 费总额为166元,其中手机月均使用费用达到了元,占到了 媒介消费总额的,互联网媒体的月均使用费达到了元,占 到了媒介消费总额的。因此本研究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 性和可信性。其次,关于不同媒介产品的使用时间情况,数据显示, 广州网民每天不看报纸的,不看杂志的,不听广播的最 多,看报纸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5分钟到15分钟(), 看杂志人

15、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5分钟到15分钟(%),听广 播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5分钟以内()。数据还显示, 广州网民每天不看电视的人群,由于都是网民,所以样本 就没有不上网的人群。看电视人群的时间频率最多的是1小 时到2小时的(%),其次是2小时到5小时()。上网人群的 时间频率最多的是2小时到5小时的人群(%),其次是5小 时到8小时()。总之从时间来看,广州网民每天听广播的 时间最少,而看报纸和杂志的时间较多,看电视的时间较长, 上网的时间最长。最后,在分析广州市网民的媒介消费支出受什么因素影 响时,由于本研究的因变量(媒介消费支出)属于连续变量, 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为类别变量(哑变量)或连续变

16、量,因此使 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对报纸、杂志、电视、付费电视、 上互联网的消费支出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假设1预测在控 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 加。而表1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于报纸来说, 收入是报纸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b=,pV),对于互 联网来说,收入是上互联网消费支出的正向显著影响因素 (b=, pV)。而对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来说,收入对其消 费支出没有显著影响。假设1部分得到证实。而对于报纸, 互联网来说,其由于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其消费支出随着收 入而增加,所以其为正常品。但是杂志、电视、付费电视, 其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因此这些媒介产品不能算低劣品, 只能属于非正常品,其增加主要受制于其他因素,而非收入。 假设2预测在控制了其他条件后,媒介消费支出随受众对媒 介的态度喜好增加而增加。而表1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对于报纸来说,对报纸的喜好是报纸消费支出的正 向显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