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59712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作品基本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儒林外史心得体会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儒林外史心得体会800字1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养分品。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自身学问储备,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增加自己的精神力气,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抱负.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就如书中写道:蘧公孙由“名”的驱动来拜会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听说

2、蘧公孙不曾致力于举业,便把举业与做官的紧密联系不加掩饰的揭示出来,布满讽刺之意。古人致力于举业来取得功名富贵,今朝许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许多人都认为搞科研非常辛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想出名也非常困难。就如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和屠呦呦的半个客厅这篇文章所述一样,科研人员所得收入还不如一个戏子收入高。屠呦呦毕生致力于科研,饱受艰苦,可所得奖金却只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于是就有些人本想从事科研行业,但却由于诸多困难而放弃了。可是,假如人人因此而放弃为国贡献的机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进展;假如人人都由于功名富贵才致力于举业,那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盼望。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抱负.,

3、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我国近几年的反腐活动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也是为了抵制某些人为了功名富贵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还有曾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中讲到的一连串利益集团一网打尽的故事一样,反腐反俗始终是国家工作的重点。的却,作为一名同学,我们不应当为了功名富贵才致力于学习当中,应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像屠呦呦一样喜爱自己所从事的科研行业,不应为外在的困难使得内心有所动摇。 现今众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钱至上”为原则,用物质享受来满意自己的虚荣心里。有的明星也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恶意炒作,在.上造成不良风气。这些人,他们在物质上是得到了满意,可精神生活却如此的迂腐,这些令人嘲讽的行为不应当早日杜

4、绝吗?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人民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陈设用具都特别简陋,当官以后,纵使身份名贵,但妻子和儿女仍旧免不了常常挨饿受冻,他也不会为此而贪污国家的一分钱。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深得人民爱戴。陶渊明看透官场迂腐,离官归隐,憧憬山水田园的生活。他们不曾渴望功名富贵,但求世人幸福安康,其大事才为世世代代所流传。所以,功名富贵又如何,都不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愿世人少为功名富贵而劳碌,静下心来保持职业操守。做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共同实现.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到爱

5、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祖国进展贡献一份力气! 儒林外史心得体会800字2 不久前,我看了儒林外史这部书。看完以后,我的感受很深。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共有五十六回,是吴敬梓写的。小说的后半部是在三十六岁(1736)托病辞去征辟以后间续写成的。 儒林外史展现了封建科举制度下士大夫的种种心态,进儿讽刺了士人的丑恶灵魂,深刻揭露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腐朽糜烂,不堪救药。吴敬梓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18世纪中国.多彩的风格画卷。 吴敬梓在小说中写到的范进,周进、牛布衣、马二先生、匡超人、杜少卿的命运,并非别人的问题,而是他看到了历史的凝滞。正是借助于对科举的内心体验,所以他才极为简单地道破举业至上主义

6、和八服制艺的种种病态。所写的.俗相,不仅是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的思索,同时,更多的是作了宏观性的哲学思辨,是灵魂站立起来之后对还未站起来的灵魂的调侃。因此我们也看到了吴敬梓的小说的一个鲜亮特征思想大于性格。 在儒林外史第一回写的是: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在争名夺利的元朝末年,诸暨县出了一个嵌崎磊落的人,此人七岁时,父亲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母亲做些针线活,供应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他为了报答母亲,努力、用功的念书。后来,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此人便是:王冕。 王冕自幼好学勤奋,但只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他的母亲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儿子啊,不是我有心要耽搁你,只是你父亲早早去世了,我一

7、个寡妇人家,社么都不会。如今年岁不好,柴火又贵。我们只能靠我做些针线活牵强糊口,实在是没钱供你念书啊!如今没方法,只能让你到隔壁去放牛,每月可以赚几钱银子,还有现成饭可以吃,明日你就去吧!”王冕知道家里的难处,便答应了。 第一天,王冕便来到秦家放牛,秦老爷对母子俩非常客气,而且后来非常照看王冕。这让他们非常感动。 王冕在休学后,并没有放弃读书。他常常在有空时拿自己的工钱去书贩那里买两本旧书看看。 儒林外史心得体会800字3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

8、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宝,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高兴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际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9、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终的胜利。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吸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汲取,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气。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全都的:吃饭,汲取养分,再促进自身生长。只惋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意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汲取。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学问汲取转化成自身力气。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养分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由于家境贫寒而为邻

10、人放牛。在牛背上,他照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经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日,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生气。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儒林外史心得体会800字4 李世民曾

11、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读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际反映的是康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青年作家贾飞评价儒林外史:封建.升官发财的一本教科书。从中可以看出在封建体制下,.、乡绅等扭曲的灵魂,同时也控诉科举对人们的毒害。书中开头消失王冕,有王冕勤奋自学画荷花的故事,和不愿卖画给官员的洁身自好。中间消失风四老爹,结尾消失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

12、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亮对比。“鲁迅对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画有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儒林外史做到了:“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生态并作,使彼相,如目在前”。 而我认为儒林外史给人一种意境美,对雨后荷花的描写深化人心,运用多种人物刻画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体、生动、丰满。随着文化的高速进展,假论文、假和版权纠纷等等问题屡见弊端。此书中也透露消失代文化进展的雏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将自己的名字,加上别人的号出书。如今假广告、假产品害人不浅。封建.中一些江湖骗子,如何使用伎俩骗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马二先生在祠门口遇到了骗子。骗子一出场给人的印

13、象就不一般,从外表装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骗子又从一些侧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让人更加简单信任。对于理财严监生与杜少卿也不同,严监生拥有百万资产却分分计较,弥留之时还顾虑着两茎灯草;杜少卿挥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钱上的分毫。 读史可以明鉴,可以让你了解历史的兴衰,可以知道该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立足于.。以历史来告诫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胜利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同时这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丰富我们的学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一起来读史吧! 儒林外史心得体会800字5 儒林外史全书以一位正直文人王冕的故事为引子,接着写了周进、范进中举的故事。 周进是个老童生,一生之中科举不得意,直混到

14、给商人管帐的地步。在商人的资助下,他捐了个监生,又先后中了举,成了进士,官至广东学道。在南海主考时, 他拔了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范进中举后,竟发了疯病,被丈人胡屠户一巴掌 打醒。 范进中举后,书中这样写:“他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 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灌醒过来,竟发了疯,一边叫我中了!,一边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 淋淋漓漓一身的水。此时竟需要他平日可怕的胡屠夫打他一巴掌,他才糊涂过来。”他四周的人在他考中前后也俨然两副嘴脸,其中尤以胡屠户表现得最为典 型:从前的“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了“贤婿老爷”,连“尖嘴猴腮”也立刻 变成

15、了“风光的相貌” 这个故事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整个.毒害之深。 。 儒林外史之所以广为流传,其主要优点有三:其一是小说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的身上,却始终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究竟是.的产物,是当时的科举制度造成的罪恶。比如像周进观察 号板一头撞倒,范进听见中举突然发疯,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于自己所选八股文的销路,都使人感到是那个.造成的。其二是儒 林外史在讽刺上并不排解夸张:像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愿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其母欢乐得一命呜呼都是。但的夸张并不使人感觉虚假,而是 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其三儒林外史的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由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人物作陪衬,组成 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随着有关人物的消失而绽开,又随着有关人物的隐去而结束。 儒林外史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 人的毒害,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薄情。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不行救药。 中同学儒林外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