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96927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心理辅导机制7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范文】心理学是指人类对符号活动进行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地说,它是指生 物学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称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 程和心理特征。人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 以下是为大家 整理的关于心理辅导机制的文章 7篇 ,欢迎品鉴!第 1 篇 : 心理辅导机制1、心理咨询人员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 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2、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的 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出现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3、心理咨询人员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

2、行讨 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果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4、心理咨询人员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 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 者对咨询人员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5、当心理咨询人员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求助 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 心理咨询师或医师。6、心理咨询人员及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人员应保持心理咨询中心的整洁、 卫生、秩序和安宁,并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及安全第 2 篇 : 心理辅导机制(1)心理咨询室优雅,整洁,努力营造学生

3、倾诉衷肠,师生亲切谈心的舒 适环境。(2)心理咨询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满怀热情和爱心, 熟练掌握咨询的技巧和心理测试方法。(3)心理咨询老师应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的原则,帮助学生解 决心理困扰、矫治心理障碍,不断完善自我。(4)遇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咨询老师应及时发现并转送有 关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5)咨询老师应主动争取与家庭、系部和班级配合,形成辅导网络,使学 生在校内外都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帮助(6)咨询室对本院学生或家长提供免费咨询,院内外人员咨询按学院规定 收取咨询费用。第 3 篇 : 心理辅导机制1、保密原则该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既是咨

4、访双方确立相任的前提,也是 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2、时间限定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定为每次 50分钟左右(初次可以 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3、“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无论是在开始咨访关系确立的时候,还是咨询过程中,以及咨访关系 的终止或结束,都不应该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强制。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向任何人 都是永远敞开的。4、感情限定原则咨询人员不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咨询过程,不应对来访学生在感情上产 生爱憎和依恋,更不能在咨询过程中寻求爱憎、欲求等方面的满足和实现。5、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

5、易作出诸如调换系部、退学、转学等重大决定;对有强烈自杀愿望的来访者, 必须慎重进行咨询活动,以免发生意外。6、伦理原则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第 4 篇 : 心理辅导机制1、保密原则该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既是咨访双方确立相任的前提,也是 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2、时间限定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定为每次 50分钟左右(初次可以 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3、“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无论是在开始咨访关系确立的时候,还是咨询过程中,以及咨访关系 的终止或结束,都不应该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强制。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向任何人 都是永远

6、敞开的。4、感情限定原则咨询人员不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带进咨询过程,不应对来访学生在感情上产 生爱憎和依恋,更不能在咨询过程中寻求爱憎、欲求等方面的满足和实现。5、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原则上应规劝其不要轻 易作出诸如调换系部、退学、转学等重大决定;对有强烈自杀愿望的来访者, 必须慎重进行咨询活动,以免发生意外。6、伦理原则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第 5 篇 : 心理辅导机制1、心理咨询人员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 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2、心理咨询人员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

7、心理咨询的 工作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出现的局限性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3、心理咨询人员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 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果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4、心理咨询人员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 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 者对咨询人员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5、当心理咨询人员认为自己不适于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就应对求助 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 心理咨询师或医师。6、心理咨询人员及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

8、人员应保持心理咨询中心的整洁、 卫生、秩序和安宁,并不得妨碍公共卫生及安全第 6 篇 : 心理辅导机制一、工作目标1、协助院心理辅导中心做好我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查、救助等工作, 管理、指导班级心理关怀小组、学生寝室心理信息员开展工作,2、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收集和报告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显现 的和隐性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救助工作,接受中 心的指导与培训。3、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收集和报告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关心和帮 助问题学生。4、通过策划并组织全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心理素质, 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5、提供个人特征、知识、能力和其

9、他方面的测试和评价活动。6、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偏差心理的发生,减 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7、开展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 的心理。二、滨州学院数学系大学生心理辅导站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滨州学院数学系大学生心理辅导站是在滨州学院数学系党政领导 下,接受闽江学院心理咨询与训练中心指导的组织,为法律系全体学生服务, 努力创造数学系学生和谐的“心”世界,架起学生与辅导员、老师之间沟通交流 的桥梁和纽带。其全称为“滨州学院数学系大学生心理辅导站”,简称“心理辅导 站”或者“辅导站”(以下简称“辅导站”)。第二条 辅导站性质是由数学系领导的非营

10、利性组织。下辖班级心理关怀小 组和学生寝室信息员。是继滨州学院数学系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社团联 合会法律系分会等之后的数学系又一数学系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的学生团体。第三条 滨州学院数学系心理辅导站的宗旨是围绕高等学校培养四有合格人 才的目标,本着服务学生的原则,提高我系学生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及时了解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帮助我系学生 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悦纳自己,塑造健全人格。同时在学生中形成他助互 助自助的心理辅导机制,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以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宗旨。第四条滨州学院数学系心理辅导站以“真诚、爱心、互助”为辅导站精神 , 努力促使大

11、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防止学生因心理偏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从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第二章 职责第五条 辅导站的主要职责和任务(1)协助滨州学院心理咨询与训练中心做好我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 查、救助等工作,管理、指导班级心理关怀小组、学生寝室心理信息员开展工 作,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收集和报告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显现的 和隐性的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帮扶、救助工作,接受中心 的指导与培训。(2)班级心理关怀小组的职责协助系心理辅导站做好班级的心理健康知识 的宣传,收集和报告班级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关心和帮助问题学生。(3)学生寝

12、室心理信息员的职责协助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关注 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时收集和报告心理信息。(4)通过内部的培训与交流,提高辅导站成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寝室 心理信息员的服务水平;(5)通过策划并组织全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同学们的心理素 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6)协助学院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促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 质,健全人格;(7)提供个人特征、知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测试和评价活动;(8)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预防学生中各类偏差心理的发生, 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9)开展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有一个良 好

13、的心理。第 7 篇 : 心理辅导机制(1)心理咨询室优雅,整洁,努力营造学生倾诉衷肠,师生亲切谈心的舒 适环境。(2)心理咨询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满怀热情和爱心, 熟练掌握咨询的技巧和心理测试方法。(3)心理咨询老师应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的原则,帮助学生解 决心理困扰、矫治心理障碍,不断完善自我。(4)遇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咨询老师应及时发现并转送有 关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5)咨询老师应主动争取与家庭、系部和班级配合,形成辅导网络,使学 生在校内外都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帮助。(6)咨询室对本院学生或家长提供免费咨询,院内外人员咨询按学院规定 收取咨询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