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595317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2023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一 为全面实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确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看法,切实瞄准扶贫对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确保我县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总书记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化贯彻中心、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动,扶贫措施与

2、贫困识别结果连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缘由,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根据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缘由、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安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

3、,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化、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安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根据中心和省确定的到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确定

4、,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详细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根据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2023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根据中心、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加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动;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夫安家立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23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依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

5、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2023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23年底,具备劳动实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实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丢失劳动实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23-2023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化、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 二是到2023年底,

6、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实力明显增加。到2023年,有劳动实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驾驭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四、工作重点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根据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方法和程序,坚持规模限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依据致贫缘由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懦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

7、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丢失劳动实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实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根据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根据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刚好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根据突出产业扶贫、强化

8、社会救助、建设美妙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运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心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运用效益,确保资金运用的精准。资金运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实行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干脆参加、干脆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实力或丢失劳动实力的贫

9、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主动探究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实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加其自我发展实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支配不低于30%的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根据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根据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

10、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实行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主动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安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育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夫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化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

11、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主动探究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化和技能培训,在当年安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与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干脆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驾驭1项就业技能或好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主动探究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2023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化局等) 2

12、、保障扶贫工程。根据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给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变更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给实力和水平,到2023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书目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与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

13、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动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化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干脆享受学前教化、义务教化和就读一般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一般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主动开展金秋助学、圆梦高校、春蕾安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激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胜利人士设立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化力气,分期分批定向招收

14、老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老师嘉奖激励机制。(县教化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激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气参加社会救助,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气参加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

15、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妙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根据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动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胜利阅历,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主动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化、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2023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