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练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9053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训诂学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训诂学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训诂学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训诂学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诂学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练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在汉代,我国就有了以为实用目的一种工具的专门工作,叫做训诂,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后来所说的。2“训诂”这两个字连始于汉代的。3黄侃先生对“训”二字的解释是:“诂”就是“故”,意思是;“训”就是“顺”意思是。4从孔颖达到黄侃,训诂学的研究范围已比较固定,方向也日益明确,它偏重在的研究,研究的语言单位更偏重于5早在两汉时代,训诂这门学问就已很发达,但最初的训诂严格的说还没成为一个学科,它只是一种附性于的专门工作。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6是在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的另一种训诂的方式。这种训诂方式,影响最大的是汉武帝时就广为流传的和许慎所作的。7我国古代

2、专门研究语言文学学的学问被称为 ,到清朝时,这种学问分成了三个互相有分工又有联系的门类:8方言的全名是作者是9尔雅共 19 篇,前三篇是二、选择题1被称为“训诂学鼻祖”的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2我国第一部对方言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3我国第一部几乎全书都用声训来解释的训诂专著是:A尔雅B方言C说文解字D释名4清代研究训诂的两大派别是:A 以惠栋、江声为代表的“钩沉”之学和以戴震为代表的“创新”之学 B 朴学和理学 C 音义之学与形义之学 D 以段玉裁为代表的 说文之学和以王念孙为代表的文雅之学5“义疏”是:A既解释原典又解释传注的注释类型B偏重于为字词

3、注音并兼释义注释类型C对于词义的疏证D解释词义的方法6.说文解字 分为多少部?A540 B206 C19 D93537. 朱熹的训诂学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和:A诗诂训传B诗集专C通雅D广韵8. 楚辞章句的作者是:A 汉高诱 B 唐王逸 C 汉郭璞 D 汉王逸三、名词解释1. 训诂2. 训诂学 33. 尔雅四、简答1. 唐代的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睢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 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以。”解 释一下孔颖达这两段话的意思。2. 黄侃先生是如

4、何解释“训诂”的?这反映出他怎样的观点?3. 举例说明说文解字的训释体例。4. 简述训诂学和文字学的区别。5两汉训诂学兴盛的原因是什么?6 清代训(诂学)有何重要发展?一、广义的训诂定义1、唐代训诂学家孔颖达的解释:“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诗经。周南。 关雎疏)。他还综合起来给训诂下了定义:“诂训者,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训诂的两个法则:1、 用词释词(解释词的概括意思,相当于哪个词,用今语解释古语、用当时的标准语言(雅言)解释方言),2、疏通文意(解释词的具 体含义、具体色彩,句子的含义,解释句、段、篇)。2、近代学

5、者黄侃的解释:“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推求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总体说就是 “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学问”。二、训诂的材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训诂材料的三大类:随文释义、训诂专书、考证和理论1、简要地说,文字的研究偏重于形,音韵的研究偏重于音,而训诂的研究则偏重于义。以此划分出来的训诂学是狭义的,是小学。2、两汉时代,训诂的形式主要有:随文释义(解经)、纂集专书(训诂专书)(两个训诂术语)。3、 两部影响最大的纂集专书(小学专书)尔雅:训诂学的鼻祖,是汉儒采取传注所作的训诂札记);说文解字:通过讲 解汉字的字形来讲解它的本义,作者东汉许慎(是古文派的训诂大师),根据“部首

6、”把文字形体分为540部,许慎实际上归纳出了 把字的形、音、义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的原则,为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作了奠基。4、清代训诂学两个派别:“钩沉”之学,以惠栋、江声为代表,以辨识古训、疏明古义为主。“创新”之学,以戴震为代表,以 纠正旧注、创建新说为主。属于创新派的训诂学家还有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高邮王氏父子)、俞樾。从现代来看,创新派的成 就高于钩沉派。5、近代训诂学大师章太炎明确提出了将古代的小学分成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语言文字学的观念。(1)传统的语言学的文字之学,着重在识别汉字的字形,从字形出发来辨明音、义,研究汉字形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归纳汉字 造字法则的目的。古代所谓的“六书”之

7、学,就是文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2)传统语言学中的音韵学,着重在研究不同时期汉语语音的体系和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语语音的变化。切韵、等韵、古韵之 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3)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和发 展变化。当语法学和修辞学还没有独立出来的时候,这两个门类的内容也是包含在训诂学中的。(4)训诂与文字、音韵不是严格分开的,意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字与音韵是训诂的工具。例 1:(P14)方法:以形说义作用: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不能脱离字形的分析例 2:(P15)方法:因声求义作用:辨识训诂一定要以声音为线索才能

8、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三、训诂的内容训诂是以解释词义为基础工作的,实际上为后来的语法学和修辞学提供了素材。分析句读、阐述语法是后来的语法学;研究特殊 的表达方式是后来的修辞学。串讲大意和分析篇章结构,扩大了训诂的单位。七项内容: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析篇章结 构(扩大单位)。1、解释词义P182、分析句读P26(1)离经辨志:礼记。学记篇把分析古书的句读列为教学和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说:“一年视离经辨志。” “离经”就 是断文章的句读,“辨志”就是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这里明确地把“断句读”作为研读经文的必要条件。“离经辨志”

9、是有因果关 系的,先“离经”才能“辨志”。(2)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除注明音读、解释语义以外,还列举很多前人断句读的不同说法。3、阐述语法P45(1)确定虚词的用法和作用。(2)用虚词确定句型。(3)说明虚词在句子里使用的位置。(4)语序显示句子结构A借助语序表示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触上的先后;B为了重点突出,紧接上文而颠倒语序;C为了协调声律而改变语序。4、说明修辞手段P635、阐明表达方法P71说明古书中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P72互文备义(术语)记两部书: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分析先秦两汉文章的表达方法,综合汉唐训诂有关表达方面的注释);黄侃古书文句异例 (载于文心雕龙札记)(汇集顾、王、俞的成书

10、,择取其要,概括规律)。P81连类并称(也叫连类而及)(术语),指两个字或词的义类相因而牵连之,但所指只取其中一词之义。6、串讲大意P84串讲大意的两种方法:一是先解词再放进句子里讲,二是不讲词,直接把词义放在在句子里讲。串讲以句为单位。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讲大意,他们把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 的楚辞章句。7、分析篇章结构P93注意两点:一是与背景相关,二是逻辑结构,关键是转折的地方。8、同字为训:在古书里用原字解释原字的训诂方法。汉代训诂学者并不废弃同字为训的体例,而大多数用“异体字”或“古今字”相 互为释,即用常见字训释不常见字。9、义训

11、:举一字而伸其用,举一字而穷其义。四、训诂的方法(1、2是主要方法,3、4是辅助方法)1、以形说义P1192、因声求义P125、P138章太炎文始,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阐述语源。3、核证文献语言P1414、考察古代社会P150五、训诂的运用P1713、运用于工具书的编纂P190汉代人释词的方法有三种:(1)互训:用同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法。前代的A词相当于后代的B词,所以可以用后代的B词解释前代的A词。P192例,古今异言的互训,也就是不同时代的同义词。(2)推原:根据词的声音线索,寻找词义的来源。用推原做出来的训释材料都是声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之间有声音关系。同源 词互训,与因声求义的方

12、法相关。(3)义界:给词下定义,用一句话来解释一个词。记忆要点1、孔颖达和黄侃对训诂的解释2、训诂材料的三大类:随文释义、训诂专书、考证和理论3、清代训诂学两个派别4、训诂的七项内容:解释词义(基础)、分析句读、阐述语法(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明表达方法(修辞)、串讲大意、分 析篇章结构(扩大单位)5、训诂的四种方法: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前二者为主要方法)、核证文献语言、考察古代社会(后二者为辅助方法)6、汉代人释词的方法有三种:互训、推原、义界。7、 重要著作:尔雅(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黄侃古书文句异 例、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章太炎文始

13、。8、名词解释:离经辨志、连类并称、章句9、训诂术语:随文释义、纂集专书、互文备义、连类并称。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1. 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2. 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3. 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4. 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5. 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2. 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

14、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3.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 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4. 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5. 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6. 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 经传释词。7. 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

15、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 义的转变。8. 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丿”,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10分)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X )微闻:略略听到。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丿)保:依恃,凭仗。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丿)笃:察。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X)从:随着。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X )隈:躲在。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 郭璞:尔雅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