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58887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5“木叶”45分钟过关检测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说“木叶”基础过关看一看,很简单!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褒贬() 冉冉()升起 疏朗() 窸窸窣窣() B垄断() 四处漂泊() 触及() 缠绵悱恻() C袅袅() 翩翩起舞()寒砧() 笑声爽朗() D灼热() 空气湿润() 凄清() 明月皎皎()答案:B 解析:(A“窣”应读为:。C砧应读为“”。D“灼”应读为:2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 B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C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

2、会察觉它的存在。 D“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 乎是一字千里了。答案:A。 解析:后一句与前一句意义并不是相承的,应加”可是“。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B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 C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D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答案:B 解析:A,句号放在引号里面;C项中”秋云飞后加句号,在引号

3、里边,分号去掉,句号应放在引号内。D感叹号改问号。巩固提高 想一想,没问题!阅读下文,回答47题。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

4、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4古代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答案: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当中。5文段中的“前者”是指“后者”是指。答案:高树多悲风寒风扫高木6“这

5、就是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中木与“树”相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地方是答案:它们都有叶树饱满,木空阔7“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答案:木比树单纯,同时本身又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拓展应用 跳一跳,够得着! (2006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文,完成811题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

6、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赠予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咽,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

7、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的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绪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槃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

8、一个个骨架支棱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

9、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因此,对树

10、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8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9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答案: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10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童话 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答案:(1)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2)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林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11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答案: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