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6587864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3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一、病房每日上午开窗通风一次,每次_分钟,紫外线照射每天一次每次_分钟。如病人不能离床,则暂缓照射。二、病房地板每天两拖两扫,门窗墙壁一周抹一次,(床头柜、床旁桌)每天抹布应一用一消毒,门把手一日抹两次,有污染则用消毒液抹洗。三、病房卫生间每天清扫两次,洗手池、大小便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洗。四、病床单在病人离院后要进行终末消毒、用消毒液抹床架、床垫、床头柜等。五、棉被、枕头定期消毒(太阳暴晒或紫外线照射)。六、清洁卫生制度要落实,护士长定期检查考核。七、五无:1、2、3、4、5、无痰积无蜘蛛网卫生间大小便器无臭味和尿垢;室内无死角;地面干操无积水、地面玻璃现本色。病

2、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二)1.新生儿病房(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设置缓冲区,内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3.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_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_公分,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_倍。4.新生儿视病情洗澡,所用朴粉、油膏、沐浴液、浴布、治疗用品等,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

3、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通风、或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无菌水。温箱停用时,排气孔要定期擦拭、海绵干式保存。6.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_%;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床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8.婴儿出院后终末消毒,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病床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9.疑似患传染性疾病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4、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标准版本(三)一、递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科内感染管理小组主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三、科内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每月至少一次,有记录。四、科內感染管理小组针对本科室存在的感染管理相关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改进措施井有记录。五、病区保持环境整洁,无肉眼可见灰尘,走廊每日湿式清扫两次,遇污染立即消毒。六、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两次,每次_分钟,必要时进

5、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两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七、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调床、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八、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九、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十一、弯盘、治疗碗、雾化吸入器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十二、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等,每_小时更换一次;墙壁阀门处、监护仪、血压计、输液泵、微量泵等仪器,用_%酒精擦拭消毒。十三、保持紫外线灯清洁,每两周至少用酒精擦拭一次。十四、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十五、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十六、医疗垃圾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收集,由专人统一进行处理。第1页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