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教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58738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默草原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静默草原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静默草原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静默草原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静默草原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默草原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默草原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门三中 八 年级(上)导学案 使用者 编号 时间 课题_静默草原_主备教师曹天军参与教师赵玉松、曹天军、王艳玲、高艳花、袁吉平、万 勇王月玲、张彩娣、白 敏、李建铭、李春华审核人高艳花课 时二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对比的手法抒写草原特点的写法,领略精美的语句,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草原、亲近自然的感情,学习作者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重点学习通过对比的手法抒写草原特点的写法,领略精美的语句,品味作者笔下草原的独特魅力。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草原、亲近自然的感情,学习作者

2、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方法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体验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在体验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准备导学案、教学案、课件导 学 过 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预习案】一、 【预习检查】(2分钟)二、【预习自测】(4分钟)1、读知识链接,勾画主要内容。2、给生字词注音或填汉字。鲍(bo) 前瞻(zhn) 簇(c)立 迥(jing)然不同 穹(qing)庐 长鬃(zng) 摩挲(su) 披散(sn) 咆哮(po xiao) 面颊(ji) 处境(ch) 翡翠(fi) 瞭望(lio) 嘤嘤而泣(yng)(q)2、解释生词: 前瞻:向前方的远处看;引申义:向将

3、来看。 簇立:聚集成堆地挺立着,一般是用于花草等体型较小的植物。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 穹庐:借指天空。 摩挲:用手抚摩。冥想:深沉地思索和想象。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嘤嘤而泣:因为悲伤而低声哭泣了起来,多比喻女子。第一课时【探究案】一、【导入】(3分钟)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导入新课。蒙古族民歌中唱道“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赞美了草原的美丽、可爱。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当今文艺界,号称“草原三剑客”之一的青年作家鲍尔吉原野所写的、对草原有独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静默草原。二、出示教学目标(2分钟)三、【自主学习】(10分钟)读课文,概括文章描写的草原特点、人(包

4、括牧人、城里人)对草原感受以及作者的情感、感悟,并找出相关的句子。草原的总体特点:辽远而苍茫句子有: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作者由此产生的对草原的感受: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看不到和看不尽中心不确定自由感,不自由、局促没有安全感草原只能用心感受句子有: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草原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草原没有边际,它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5分钟)1、为什么

5、作者先说草原看不到,后面又说看不尽?草原是辽阔无边的,所以看不到也看不尽,而草原的变化多端,就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得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到”;因为变化多端,我们可以看到草原各种各样的特点,所以“看不尽”。2、“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为什么?( 联系上下文) “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这颜色无疑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

6、草原的丰富。3、为何说“草原首先带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首先要注意两个词“首先”“第二个”,也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这两种感觉不是同时出现的。草原辽远而苍茫、无遮无拦, 我们可以在这里骑马、摔跤悠闲自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的。但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全部是大自然,任何人的创造痕迹,和大自然空间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而人与之相比,就显得更渺小了,渺小得微不足道。“天,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人和大自然的空间相比显得渺小,而且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不了大自然。这就是草原给人自由感,同时又给人一种体会:局促。五、拓

7、展提升(5分钟)“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仔细品味句子,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感情。母牛、烈马都是食草动物,是草原上最常见最普通的动物。它们生长在草原上,草原养育了它们。草原是它们的故乡,它们的母亲。虽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用“母牛”这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温柔之爱,全身心投入的敬仰之爱,易让人想起“母亲”的意象。而“烈马”却正好与“母牛”相反。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甚至有点野蛮的爱。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达了同样的感情对草原的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细腻柔

8、情。再这里,作者自比母牛烈马,实际上是作者的两种不同的心境。无论是怎样的心情,面对草原,作者的内心总是能得到宁静。这是草原豁达的胸襟对我(作者)的感染。【训练案】一、当堂检测:(4分钟)1、本文作者是 鲍尔吉原野 ,蒙古族作家。他与歌手腾格尔 ,画家朝戈被称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初一时曾学过他的文章雪地贺卡。2、每组有一个读音不正确,你能找到吗? 请改正。(1)穹庐(qing) 局促(c) 瞭望(lio) lio (2)前瞻(zhn) 面颊(xi) 渺小(mio) ji (3)簇立(ch) 迥然(jing) 翡翠(fi) c 3、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景随( 步 )移 ( 迥

9、 )然不同 ( 微 )不足道宽厚( 仁 )慈 起伏无( 际 ) 凝立( 冥 )想二、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笔下草原的特点及作者感受。第二课时一、知识回顾:(3分钟)上节课学了静默草原的第一课时,下面回忆一下学过的内容。指明学生介绍,回忆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如字词、作者介绍、草原的特点、草原的感受等。二、出示目标(2分钟)三、自主学习:(8分钟)自由阅读全文,想想本文的重点是不是在于对景物的描绘?它与一般的写景散文有什么区别?文章没有直接描写草原的风光,而是重点写对草原的感受。与一般写景散文相比,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草原的特点,而是通过写人的感受来写,而且是草原人特有的感受来写。写出了草原之

10、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在静默中对于水草自由的想像和感受。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20分钟)1、这篇课文为了突出草原的特点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11分钟)欣赏都市景色和草原景色的不同感觉进行对比:草原的特点是辽远而苍茫,让人惊慌;而名山园林却景随步移,让人目不暇接,结论是草原不如名山园林好看。 牧人和城里人看草原的不同方式和感觉:牧人眯着眼看,旨在享受草原,感到无比满足;而城里人睁大眼看草原,想寻找美丽景色,结果让他失望、困惑。 草原和大海的对比

11、:草原的没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过夜,因为它的中心不定,有可接触性;而大海观者在岸边,眼前和身后截然不同,不能做任何事情,因为它的中心不确定,不可接触。 自由感和不自由感的对比;草原辽远苍茫,无遮无拦,可骑马,可摔跤,悠闲自在;而无边无际的空间,任何景际相比都不复存在,人显得渺小与微不足道,抗争和悲痛都奈何不了大自然,没有安全感。 2、“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里“善忘”是忘记什么?折射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钟)“善忘”是人背负的种种世俗之事,如荣誉、地位、权利、金钱。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人世间烦扰的不计较“在静默中观望

12、”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 “静默”一词始终贯穿全文,从草原的特点暗含着看草原应用心去感受,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作者站在草原上“凝立冥想”最后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来点明题旨。3、播放马头琴旋律,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课文。(4分钟)五、拓展提升: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下对草原的热爱之情。(4分钟)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如唱歌、跳舞、朗读、写作等。【训练案】一、当堂检测:(5分钟)1、文中用了许多“看”的同义词,请根据原文在括号中填入“看”的同义词。(1)站在草原上,你勉力 ,或回头向后 ,都是一样的风

13、景。(2)在都市里生活,或者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都习惯于这样的 。(3)蒙古人 的时候,总是眯着眼睛。(4)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 未来。除此之外,你还能想起“看”的哪些同义词,请再下面写出几个来。瞧、瞅、视、观、盼、睐、望、瞻、瞭、展望、遥望、远眺、瞻望、放眼、极目、纵目、仰望、仰视、翘望、鸟瞰、俯视、俯瞰、纵观、回眸、环顾、张望、端详、打量、审视、观察、视察、注视、凝视、凝望、窥视、窥探。2、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项( B D )A、作者没有直接地正面去写草原,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相对照。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

14、:“草原没有。”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而“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B、草原辽阔无边,你可以“抚摸、打滚甚至过夜”,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所以有“自由感”;但人是复杂的动物,虽然不该刻意追求荣誉、地位、权利、金钱但“拐杖”“背景”一旦丢失,自己便失去了依靠,甚至寸步难行,你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可悲、可笑,所以感到“不自由、局促”,表达了作者渴望功名权势的愿望。C、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叙述中有抒情,寻常小事中蕴含着大美,让人感觉朴素平实,结构自认平易,既生活化又平民化,还有一种随遇而安的轻松感和从容大度,细微处独具匠心。D、作者主张静谧中思考人生,反对草原人骑马、摔跤等野蛮行为,他认为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美不在城市人的景观,美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静静的思考和感受。二、【课堂总结】(2分钟)学科班长汇总小组得分,总结本节课情况。三、【布置作业】(1分钟)品读鲍尔吉原野的其他著作,推荐心灵鸡汤让高贵与高贵相遇弯路后面,有一个温暖的名字灵魂潜入向日葵等。1、小组长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交流掌握情况;分别找四个小组的C2同学口头展示交流;2、组织学习“学习目标”;3、分别找四个小组的C1同学口头展示交流;4、教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