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6583764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3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教学重点:、通过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歌主题思想。2、理清诗歌结构特色,赏析诗中精妙的修辞。 教学难点:、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理解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2、感受语言美,领悟修辞下蕴含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说悟练,三步一体的方法教学过程: 以“说”导入:以学生个性化的“说”引入新课。、课前让学生针对星星变奏曲自主找一个话题,搜 集相关资料并加以整合。2、学生上讲台“说”:简介朦胧诗(特点、产生背景)什么是变奏曲?谈谈星星的天文知识。朗读一首与星 星

2、有关的诗歌。3、揭题:同学们,读好的文字是一种享受,读美的诗 歌更是一种熏陶。诗歌与诗人之间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因为 诗能传情。诗人江河作为朦胧诗派代表诗人,在那特殊的年 代文革时期。对现实进行了反思,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 望。现在,让我们细细品味这首 星星变奏曲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课堂上的“说”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有的 放矢,如诗歌星星变奏曲 ,朦胧诗概念,变奏曲的认识 对理解诗歌背景,理清诗歌构思特点是有必要意义的,所以 要让学生课前弄明白;同时,星星知识的补充,有关星星的 其它诗篇的的阅读对课堂解决重点意象和主题是至关重要 的。因此,联系讲课内容之余,提高学生“说”的自主性和 “说”的

3、表达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 读的状态。读中悟学(一)、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理清结构:第一节(前 4 行):后 12 行):第二节 (前 4 行):5 至 12 行):后 4 行):(二)、领悟角度:析主题,赏语言【析主题】 :老师设计两个层递式的问题,领悟诗中星 星的象征意义。、体会诗句中的意象老师对意象进行解释阐述( 1)诗中出现的下列意象, 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 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 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 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此题难度层面较小,主在让学生先在判断上对认

4、识意象 的特征。(2)指出下列星星的指代意义: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象星星落满天空: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学生联系具体语句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点拨)明确:“星星”这个意象在诗中出现次数最多,但每一 次都不是单独依存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意思了解其 具体所指,能更深刻地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及作用。领悟感悟我读,这句话象征表达诗人情感。设计意图:领悟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明确解读意象之象 征意义的方法: “星星”指代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 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象征光明。感悟部分让学生懂得通过诗歌意象作用来感知诗人情 感,从而达到了解主题的地步。如:我读谁不愿意,有一个 柔软的晚上 / 柔软

5、得像一片湖 /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 动,这句活象征着一个安宁平静的世界,表达诗人对理想世 界的向往和追求。次环节主要以课堂合作的形式,通过“星星”这个意象 特点来领悟象征意义,最后用意象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 感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赏语言】:、找出诗歌结构、形式的特点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主要然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节诗的形 式,绝大多数同学能找出来。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愿意温情、浪漫寒冷、残酷对比2、结合构思的特点,说说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 奏曲”?此题难度系数稍微增加, 主要让学生结合 “音乐变奏曲 的特点来认识诗歌结构相称,意境变化的特点,回应题目为 什么叫星星变奏曲 。设计意图

6、: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从诗中找出“如果谁不愿意”与“如果谁愿意”这两个句式,欣赏诗歌诗节对称,意境对比的手法。课后再学 会仿写。修辞特点:选出两则例题,进行分析阐述,让学生从中领悟修辞的 分析手法。(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星星为什么会颤抖?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心灵的寒冷孤寂,表 达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 2)“鸟落满枝头” 与“星星落满天空” 的联想与类比, 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 ,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 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 “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 出现在晴朗而平静的夜间,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

7、 自在。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 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 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 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接着,让学生从中领悟解答修辞的分析层次。领悟 比喻、反复、类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描绘了生 动的意象,能营造优美的意境,美化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 的情感。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主要是在典型例题的示范下, 让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修辞,并对修辞作用能够从象征意义 反映的情感作逐层分析。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由课内走出课 外,从而学到语文的学问而不仅仅是 星星变奏曲 的知识 最后,在方法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演

8、练。三、课堂演练(1)“柔软得像一片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表达效果?(2)体会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 一年又一年 / 总写苦难的诗这一过程,老师选派 2 名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余学生座位上完成。完成后,我让下面的同学仔细审视黑板答案,并 不急于判断其对与错,而是从答案中获取启发,完善自己的 答案,进而对黑板上的答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悟的基础上有实战的 演练。动脑还要有适当的动手,才能真正将知识落到实处, 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得到实时的反馈。演练过程 中,如何理解如何运用都带着学生个性化的感知,不应以教 师的思维习惯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 维和

9、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所以,在练习完成的时候, 老师并不急于为学生定夺对与错,而是让学生去审视黑板上 的答案,从中得出启发与借鉴,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与 做题方法。四、小结(板书) 、意象:“星星”象征光明。 2、语言:变奏曲式的构思;精妙的修辞。 作业:【同步阅读】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这节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说说这些意象的特点,并 想想从这些意象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2、“寂寞地燃烧”意味着什么?3、诗的最后四行,用“谁不喜欢”的句式,着重表现什么?4、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 . ”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既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巩固,也是 对课堂知识的一种补充。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 师要注意拓宽学习资源,使课内外有机的融合,增强学生学 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