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57747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缩辛6g威灵仙15 gT.17、温经做寒汤:炙川垒 草乌各6g7熟地20g甘草6g党参log丹参25g桩白10g当归10g大枣3枚山药25g山芋肉10g炒白术10g茯苓15g瓜晏皮10g川均8g1 补血一讨方:戏罠25g2、补肾一号:3补脾一号:4、冠心一号:甘草6g白芍15g炒枳光10g柴胡10g5、疏肝一号:马粮草30 g询陈20g垂盆草30 g久降酹一号:黄连8g鬼箭羽10 g天花粉30 g10;降稱一号:赤勺15 g红花 8g Hti 10 g娱蚣2条姜蚕10 g6.定喘一号:炙麻黄10g杏仁10g甘草6g7.胃炎一号:黄连宛蒲公英20g 威灵仙10g&排石t号:金钱草30g炙人黄8

2、g车忙子30g (包蕊)11、肠炎-号;黄连6g广木香6g白勺15g12、解运一号(小儿半fit):金银花30g连趙20g甘草6g13、滋阴一号: 生地15g麦冬15g玄企15g14化湿开胃汤:炙半夏10g化橘红15g伏苓15g甘草6g15.活血化瘀汤:当归10g川穹6g16.通络止痛汤(小儿半量):全蝎6g治疗颈椎:葛根50丹参25川芎15羌活25红花25均为克上药共为细沫,每晚饭后用黄酒少许冲服,每次3克。两周1疗程。200 个方子 350 种中草药 100 个穴位 100 个中医病名 200 个西医名 100 个中成药的 使用。10 大名贵中药材:灵芝 人参 冬虫夏草 雪莲 何首乌 鹿茸

3、 燕窝 海马 石斛经方一百首 目录001、甘草汤 002、桔梗汤 003、芍药甘草汤 004、桂枝甘草汤 005、甘草干姜汤 006、大黄甘草汤 007、 甘草麻黄汤 008、半夏散及汤 009、甘麦大枣汤 010、桂枝汤 011、小建中汤 0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01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0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0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016、五苓散 017、防己黄芪 汤 018、黄芪桂枝五物汤 0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 020、麻黄汤 021 、小青龙汤 022、大青龙汤 02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024、葛根汤 025、麻黄附子细辛汤 026、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027

4、、越婢汤 028、射 干麻黄汤 029、厚朴麻黄汤 030、小柴胡汤 031、大柴胡汤 032、四逆散 033、柴胡桂枝汤 034、柴胡桂 枝干姜汤 03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036、小半夏汤 037、大半夏汤 038、半夏厚朴汤 039、旋覆代赭汤 040、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041、栝蒌薤白半夏汤042、麦门冬汤 043、猪苓汤044、泽泻汤 045、枳术汤 046、白虎汤 047、白虎加桂枝汤 048、白虎加人参汤 049、竹叶石膏汤 050、子豉汤051、茵陈蒿汤 052、 泻心汤 053、半夏泻心汤 054、小陷胸汤 055、葛根芩连汤 056、黄连阿胶汤 057、黄芩汤 05

5、8、白头 翁汤 059、大黄黄连泻心汤060、大承气汤061、小承气汤062、调胃承气汤063、大陷胸汤 064、麻子 仁丸 065、大黄硝石汤 066、桂枝茯苓丸 067、桃核承气汤 068、抵当汤 069、下血汤 070、大黄牡丹 汤 071、大黄甘遂汤 072、理中丸(汤)07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074、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汤 075、 桂枝人参汤 076、干姜人参半夏丸 077、四逆汤 078、真武汤 079、附子汤 081、薏苡附子败酱散 081、 大黄附子汤 082、甘草附子汤 083、桂枝附子汤 084、白术附子汤 085、当归芍药散 086、当归四逆汤 087、 当归贝母苦

6、参丸 088、肾气丸 089、复脉汤(炙甘草汤)090、胶艾汤 091、三物黄芩汤 092、黄土汤 093、 酸枣仁汤 094、木防己汤 095、吴茱萸汤 096、桂枝芍药知母汤 097、续命汤 098、大黄廑虫丸 099、 乌梅丸 100、温经汤三、103个穴位1、救命穴一人中2、万能穴一合谷3、长寿穴一足二里4、消气穴一太冲5、强胃穴一足二里6、腰痛穴一飞扬7、疏筋穴一阳陵泉、涌泉 &健脾穴、肚胀穴一公孙9、补肾穴一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一膻中11、补血穴一血海12、止咳穴一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一曲池14、消炎穴一商丘15、耳鸣穴一少海16、颈椎病穴一天窗17、膝痛穴一内关18、头

7、晕、呕吐、肠炎穴一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一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一复溜、环跳23、糖尿穴一地机24、牙痛穴一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一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一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一太溪28、治痘穴一太冲、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一孔最30、雀斑穴一丝竹空31、眼袋穴一承泣32、鱼尾纹穴一瞳子醪 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一水道 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 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

8、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 45、便秘穴一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一迎香47、脑血管穴一瘛脉48、网球肘穴一少海、肘醪、尺泽 49、手麻穴一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一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一筋缩52、美容穴一天容 53、急性咽喉肿痛穴一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一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一中渚 56、咳喘穴一中府57、夜间咳嗽穴一鱼际58、补气穴一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一肩髃60、明目穴一中渚61、乳腺炎穴一天池62、白发穴一浮白63、胆囊炎穴一日月、肝俞64、晕车穴一关冲 65、疲劳穴一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一曲泽67、高血脂穴一环跳68、腰酸穴一风市6

9、9、化痰穴一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一三阴交71、抽筋、扭筋穴一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一率谷穴73、荨麻疹穴一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一内庭75、痛经穴一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一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一血海78、腰背痛穴一委中79、肌肉萎缩穴一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一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一极泉、86、冠心病穴一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精神病 穴涌泉93、水肿穴承浆94、口眼歪穴颊车95、老人痴呆穴老人穴96

10、、静脉曲张穴一太渊97、黄褐斑穴一天容98、耳炎穴一前谷99、中暑穴一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一一极泉、膻中101、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102、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 103、瘫痪穴-环跳、阳陵泉、委4、50 个中成药。5、 十二经络流注6、五脏六腑12时 7、五脏五味五色8、九中体质兼养生9、五脏之火10、六经辨证:太阳寒水气是膀胱和小肠经,阳明燥金气是胃和大肠 经,少阳相火气是胆和三焦经;太阴湿土气是脾和肺经,少阴君火气是肾和心经, 厥阴风木气是肝和心包经。10、中药之最发汗之最是麻黄清热之最是石膏泻火之最是黄连凉血之最是犀角开窍之最是麝香疏肝之最是郁金补阳之最是鹿茸补阴之最

11、是女贞子温里之最是附子退黄之最是茵陈消食之最是神曲泻下之最是大黄安神之最是酸枣重镇安神之最是朱砂驱虫之最是使君子利水渗湿之最是茯苓 芳香化湿之最是藿香祛风之最是独活补气之最是人参降气之最是沉香 理气之最是枳实活血之最是丹参补血之最是当归补脾之最是山药 清痰之最是贝母止咳之最是杏仁止血之最是三七中医脏腑辩证疾病及对应汤剂一、心与小肠病辩证1、 心血虚-四物汤 2、心气虚-养心汤 3、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4、心阳虚-保元汤 5 心阳暴脱证- 参附汤 6、心火亢盛证-导赤散或三黄泻心汤加减7、心脉痹阻证-心府逐淤汤或速效救心丸或复方丹参片或丹参滴丸或瓜蒌薤白半夏汤。8、痰蒙心窍证-涤痰汤 9、痰火扰

12、神证-安宫牛黄丸 .10、心火下移小肠证导赤散二、肺与大肠病辩证1、肺气虚-补肺汤加减。 2、肺阴虚-百合固金汤。 3、风寒袭肺证-杏苏散或通宣理肺丸 4、风热犯肺症-桑菊饮或桑菊感冒片。 5、燥邪伤肺证-桑杏散或杏苏散6、肺热炽盛证-麻杏石甘汤。 7、痰热壅肺证-麻杏石甘汤或与橘红丸合用8、痰湿阻肺证-二陈汤(丸)或苏子降气汤。 9、寒痰壅肺证-苓甘五味姜辛汤或小青龙汤加减。10、大肠湿热证-白头翁汤或葛根岑连汤或香连化滞丸。11、大肠津亏证-麻子仁丸或麻仁滋脾丸三、脾与胃病辩证1、脾气虚-香砂六君子汤(丸)或参苓白术汤(丸 片)。 2、脾阳虚-理中汤(丸) 3、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汤(丸)

13、4、脾不统血证归脾丸。5、湿热蕴脾证-茵陈蒿汤6、寒湿困脾证-厚朴温中汤或温中汤加减。7、胃阴虚证-益胃汤。8、胃寒证-良附丸。9、胃热证-清胃散或清胃黄连丸。 10、食滞胃脘证-保和丸。四、肝与胆病辩证1、肝血虚-四物汤。2、肝阴虚证-一贯煎或知柏地黄丸。3、肝气郁结证-柴胡疏肝散或加味逍遥丸。 4、肝火上炎症-龙胆泻肝汤。5、肝阳上亢证-镇肝熄风汤。6、肝风内动证大定风珠。7、肝胆湿热证-龙胆泻肝丸。8、寒滞肝脉证-暖肝煎或茴香橘核丸。9、胆郁痰扰证-温胆汤五、肾与膀胱病辩证1、肾阴虚-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2、肾阳虚-金匮肾气丸或右归饮。3、肾精不足-大补元煎。4、肾精不固-金锁固精丸。5

14、、肾不纳气-人参胡桃汤或参蛤散。6、肾虚水泛证-真武汤。 7、膀胱湿热证-八正散六、脏腑兼病辩证1、心肺气虚-保元汤。2、心肝血虚-四物汤。3、心脾气血水亏-归脾丸。4、心肾阳虚-真武汤5、心肾不交-天王补心丹或六味地黄丸或黄连阿胶汤. 6.肺肾气虚-同肾不纳气. 7.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脾肺气虚-参苓白术散. 9.脾肾阳虚-真武汤或实脾饮 理中汤或四神丸. 10.肝火灼肺证-黛哈散合泄白 散.11.肝郁脾虚证-四逆散或通泄药散.12.肝胃不和-柴平汤. 12.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或一贯煎七、六经辨证1.太阳伤风证-桂枝汤. 2.太阳伤寒症-麻黄汤. 3.阳明经证-白虎汤. 4.阳明府证-大承气汤5.少阳病-小柴胡汤.6.太阴病-理中汤. 7.少阴寒化症-四逆汤. 8.少阴热化病-黄连阿胶汤. 9.厥阴病-乌梅丸。八、卫气营血辩证1.卫分证-银翘散. 2.里热炽盛-白虎汤. 3.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 4.热扰胸膈-栀子豉汤.5.热结肠道-大承气汤. 6.热伤营阴-清营汤. 7.热入心包-清宫汤或安宫牛黄丸或或至宝丹或紫雪散8. 血分证-犀角地黄汤.常用中药材分类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11 种):麻黄 桂枝 香薷 生姜 荆芥 防风 羌活 细辛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藁本 西河柳 鹅不食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