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律动探索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57539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音乐律动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幼儿园音乐律动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音乐律动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音乐律动探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音乐律动教学法探索 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音美幼儿园 王蓉摘要:律动是指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有规律地做出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身体动作。律动教学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形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地进行音乐律动教学活动呢?关键词:音乐、律动教学一、情况分析: 孩子在幼儿园期间是他们创造力的萌芽期,而音乐活动本身也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3-6岁幼儿发展指南也提出:“教师应该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幼儿的律动教学通常就是采取“示范模仿练习”这种机械模仿的固定模式。在以往长期的活动实践中发现,这

2、种模式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还违背了音乐教育要尽音乐艺术之才能,发挥音乐的优势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二、解决思路及方案: 面对未来,“为创造而教”已成为教育的目标和口号。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任何其他教育方式都有效,音乐的潜力无穷,对教育的作用胜过任何工具。”通过长期在音乐律动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学习,结合幼儿园自身特色办园理念,让我知道,作为幼儿园的一线工作者与管理者,应该积极带领教师团队不断地探索、创新。因此,通过和教师团队的长期的教学实践论证,我们觉得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解决音乐律动教学中枯燥的固定模式。1、语词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幼儿可以用新的动作或

3、语词将音乐律动里的内容进行替换,是一种简单的创造模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又能增加幼儿学习的新鲜感,促进幼儿轻松、自如的参与音乐律动活动。如:在小班的音乐律动活动我最喜欢中,幼儿通过欣赏音乐,先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音乐里面有“喜欢拍拍手、踏踏脚、跳跳舞”的语词,通过老师引导,“小朋友除了喜欢拍拍手、踏踏脚、跳跳舞,还喜欢干什么?”老师不限制幼儿的想象,孩子们创造出了“我最喜欢吃鸡腿、扭扭腰”等多种语词并伴动作,给了幼儿充分创造的空间。2、形象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幼儿可以通过老师引导将音乐里面的声音转化为图画、动作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清晰的让幼儿感受音乐。如在音

4、乐活动三只小猫中,平时幼儿可能对声音的表示只能是听、唱,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则是引导孩子用画的方式来进行表现,首先让孩子们听听小猫叫的声音又什么特点,比如说长长的、短短的、或是由高到低,然后再鼓励孩子用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孩子通过图画创造的同时,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3、动作变换法: 变化法是指幼儿可以根据老师或同伴提供的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创编,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轻松应对动作创编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如在大班音乐活动狮王进行曲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是认识狮子、了解的动作特点、声音特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老师引导,“帅气的狮子国王可以用什么动作?美丽的狮子王后可以用什么动作?”幼儿通过已有经验的积累,就能轻松完成动作的创编。4、倾听法: 倾听法是指幼儿通过安静地欣赏、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中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倾听与表达能力并能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里的元素,如高高的声音时高高站立、低低的声音蹲下慢走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仅能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动作技能得到提高,又能大大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了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参考文献:青年记者2011.26作者简介:王蓉、女、1985.11、大专(本科在读)、就职于成都市双流县东升音美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音乐艺术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