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5750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粉笔盒一只。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 师生共同做个游戏:用手指指尖顶住直尺,使直尺能保持平衡,感知平衡。 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衡现象? 2、 勤劳聪明的人类根据平衡原理制成了天平,今天我们要借助天平来学习新的知识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看了

2、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 教学新课 1、 方程的意义 (1) 认识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操作天平: a 、一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另一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请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板书:50+50=100 502=100) b 、一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粉笔盒,另一边放100克砝码,天平平衡。粉笔盒的重量不知道,可以怎么表示?你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板书:x+20=100) c、让学生操作天平,出现不平衡现象,也用式子表示。(20+x50等) (3)出示小黑板 30+20=50 2x+50100 802x 3x=180 100

3、+20100+50 100+2x=503 x-18=24 6020=3 x11=5 (4)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 请同学们观察以上式子,想想能不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标准。(小组讨论,写下来) 按符号的不同分成两大类:(生说师在小黑板作记号) 80100 100+2023 51a=17 x+y=18 (6)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刚才我们是从等式中找出方程的。这说明方程和等式有很密切的关系,你能画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生画,请他们黑板展示并同时说说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将书上的图与学生的图做对比,指出:有时可以借助简单明了的图来帮助理解深奥的知识,

4、这也是一种很重要性的学习方法。 2 、教学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出示x+20=100,看了这个方程,你还知道些什么? 指出x=80,求x=80的过程在方程这部分知识中都有特定的名称,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出示思考题:什么叫方程的解?举例说明。 什么叫解方程?举例说明。 (三)巩固学习 我发现 1)等式都是方程。( ) 2)方程都是等式。( ) 3)x=3是方程18+x=15的解。()4)3x=0也是方程。() 5)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6)方程是等式,所以等式也叫方程。 7)36是方程x3=12的解。 (四) 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

5、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 3、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教后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503班上时,我通过天平的演示让学生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接着让学生自学得出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最后出示例1让学生观察比较解方程与求未知数X的解题过程有什么异同?让学

6、生了解解方程的步骤。本节课从课堂效果上来看,不错,因为这个班是我带上来的,课堂习惯比较好,学生的思维清晰,会说。 而在502班上时,我考虑这堂课的概念多,“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而且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概念的教学想通过学生的自学和新旧知识(求未知数x)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重点考虑的是方程意义的教学。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

7、重知识的渗透,如:近期的“用字母表示数”“用方程解应用题”、远期的解较复杂方程或方程组时用到的“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集合”知识等。 这次,我在处理教材时,删繁就简,让学生做“分类游戏”: 按自己的标准把下列各式分类: 8+9 20+5=25 17-11=6 6+34 x+4=9 激疑“x+4=9” 归于哪类?能说明理由吗?那么, 2a=18;x=2呢?让学生在分类探索中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在“分类”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进行分类,在学生“不同标准”的分类中,分析感知“方程的意义”,同时,分类思想也渗透于教学中。因为我觉得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指令性语言来主宰

8、,把选择分类的权利留给学生,无疑是关注学生个性的表现。可课堂效果却不是很好,学生课堂的习惯很不好,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课堂比较安静,课后我不断的反思:两个班的教法一个是比较传统的,而另一个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根据新课标来设计的,为什么反而前者的效果好些呢?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 “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这堂课上完,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教学时间不够,知识巩固的时间太少。有一位听课的教师帮我看了表,方程意义的教学的练习足足用了35分钟。“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教学因为练习时间不足,而不到位。课后我一直想 “这35分钟花得是否值得?怎样处理知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关系?”。还有方程意义教学时天平的演示,一直是我在演示,学生在看,学生的自主性不够,这是我教学设计时就有的困惑,但如果让分小组学生自己操作,教学时间会更加不够。该怎样解决这个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